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衡阳技师学院如何在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主体专业,以适应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所做出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专业建设 李克强总理说,"中国制造"的差距主要是技能人才的差距,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就会连一个机器一根金属棒都没有某些欧洲企业做得好。衡阳技师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主体专业,以适应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争取政府引导,确保校企联姻顺畅 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需要政府的协调与服务来进行牵线搭桥。衡阳技师学院在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了省直有关部门和衡阳市人民政府的主导和宏观调控作用,一是争取了政府担当宏观调控、服务协调的角色;二是争取了湖南省就业培训政策的扶持和衡阳市人民政府支持、鼓励职业院校毕业生到本地就业并实施奖励的相关政策。 二、学校主动参与市场、对接市场 一是作为全省技工学校代表与典范,衡阳技师学院先后参加了2011年湘南经济合作洽谈会和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洽谈会、2012年湖南省信息产业校企合作洽谈会和全省农机产业对接洽谈会等,并作为职业院校代表作典型发言,与企业现场签约。 二是作为衡阳市央企、省企联谊会的唯一非企业会员单位,衡阳技师学院2013年策划组织了42家单位参加的"央企省企进校园、技能人才大对接"的大型校企合作活动,实施了"三个一"工程:学院院长授予一批优秀企业家为衡阳技师学院客座教授,授予一批优秀企业为衡阳技师学院校外实习基地,接受了部分企业捐赠的一批价值200余万元的机械设备。 三是2014年6月,学校牵头承担了省人社厅组织的"湖南技能大师三湘行衡阳站"的大型活动,衡阳技师学院领导率领专业带头人陪同省技能大师到战略合作企业——特变电工、南岳电控进行技术交流与现场解难,深受企业欢迎。 四是与衡阳市27家大中型骨干企业采用产教融合的联合培训模式,对企业在职职工进行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年培训人数超过1000人,提升了中高级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五是2012年承担了衡阳市企业界技能选手参加湖南省技能大赛的赛前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强化培训,使衡阳市代表团在湖南省技能大赛的参赛水平从落后跃升到全省团体总分第二名。 三、校企双向选择,完善订单培养机制 1.学校牵头建机构,选企业 学校牵头组建了衡阳市技工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委员会和7个主体专业建设委员会,成立了专门负责校企合作和就业的职能部门——校企合作就业处。校企合作委员会中有省内名优企业会员60多家,遴选了一批规模大、影响大、具有区域支柱产业发展优势的34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 2.企业牵头选学生,定标准 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选定培养对象,制定岗位职业标准和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广汽菲亚特、顺丰物流、特变电工、鸿准模具、爱普生、南岳电控等企业在衡阳技师学院在校生二年级学生中筛选一批学生组建订单班。 3.校企共同完善"123"人才培养模式 "123"人才培养模式是指"1条主线""2个主体""3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1条主线"是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主线。即以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核心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在课程体系、教材开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围绕此目标进行大力度的改革。"2个主体"是指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即通过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招生计划、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实施教育教学、共同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搭建管理队伍、共同开展考核评价来组织教学。"3个对接"是指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实施教学改革。 四、校企共同进行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1.专业建设品牌效应显现 衡阳技师学院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被认定为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全国中职示范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建设项目理事长单位、国家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業。电气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2个专业被认定为全国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省级高技能人才基础能力项目重点建设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基地重点建设专业、省级高技能人才基础能力项目重点建设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被认定为省级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省级技工学校汽车制造业教师培训基地、市级特色专业、市级汽车技能大赛基地。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衡阳市物流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基地、衡阳市物流专业技能竞赛和考证基地。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网络2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 (1)校企共建了一批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衡阳技师学院在衡阳市内建立了68家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湖南天雁机械、特变电工、南岳电控等名优企业纷纷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后闲置的部分设备与衡阳技师学院合作,共建了机加车间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2)校企共建了一批校内生产实训线和校内实训基地。先后引进了富士康LED生产线、南岳电控泵体生产线、恒天九五纺机锭子生产线、振洋机械的列车连杆、扭转臂生产线、衡阳探矿机械卡瓦座生产线,锻炼了师生,创造了效益。 南岳电控技术有限公司将泵体零件的加工放到衡阳技师学院实习工厂,零件很复杂,约有180个精度要求,企业和学校共同拟定加工工艺路线,再通过集中技术工艺培训1周,然后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手把手地培训1周,最后给学生定生产任务、定产品质量、定工时,实习学生独立操作,完全按照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结算与考核学生,让学生在校就适应了企业的生产过程与生产氛围。通过此种培训和严格训练的合格学生,企业求贤若渴。学生进厂后上手快,工资收入也比其他学生高。学校也有了一定的加工收入。 (3)校企共同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近年来,学校持续实施"双百工程"(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名专家进课堂)。校企共同组建了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聘请了102名省内名优企业和支柱产业的专家、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担任学校各个专业的建设、人才培养的业务顾问或兼职教师,共同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了60%,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师资队伍的市场意识得到了加强,为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议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校企共同组织实施教学过程。订单班由厂方负责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编制、实习设备提供、部分专业教师的配备,并负责安置学生顶岗。校方负责提供教学场地、部分专业教师和日常管理。企业生产技术进入了课堂,学生培训后即可基本顶岗,避免了育人用人脱节的现象,减少了企业招工后师傅带徒弟培训的时间,缩短了学生上岗后的工作适应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基本达到了零距离就业。 (5)校企共建了产学研人才培训中心。2011年,学校与富士康(衡阳)共建了"富士康产学研综合人才培训中心",3年为富士康招工培训了4000多人。 (6)校企共同考核并推荐订单班毕业生就业。订单班培养并经校企双方考核合格的学生可以优先选择到合作企业就业,并且可以在招生时就与合作企业签订协议,体现了"招生即招工,学生即学徒"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特色。2015年合作企业接收的顶岗实习学生为1187人,接收就业的学生数为928人,分别占应届毕业生人数的63%、49%。 2.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大力提升,就业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不仅接受了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而且了解了企业文化,提前"进行"了社会适应能力锻炼,提高了对岗位的认识,提升了职业素养,并且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雙师型"教师得到了锻炼,教学效果明显 提升 通过实施"双百工程",一是提升了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二是锻炼了专业教师组织生产的综合能力,三是使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对接产业建设有了更好的契合度,四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 4.企业获得了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经过产教融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培训过的学生,进厂后,上手快,适应能力强,不需要企业再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为企业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 5.学校实现了"出口畅,进口旺" 学院经过近些年的努力探索和不断实践,基本上与省内优秀企业开展了校企对接、定向委培,使毕业生技能扎实,就业待遇好,就业稳定率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学院的招生工作。近5年学校招生每年都生源爆满,从年招生2300人增加到5100人。 6.为园区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方面,解决了留住本地人才对接主要产业的短工矛盾;另一方面,解决了产业转移企业的"用工急、招工难"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人力资源支持,多次受到市政府和工业园区的表彰。 五、体会与思考 一是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迫切性。二是政策的引领决定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三是企业的主体意识和参与度是决定专业建设能否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