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临川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又名《王文公集》。诗文词别集。一百卷。宋王安石撰。初刊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撰者事迹参见"《洪范传》"条)
  该书第一至十三卷为古诗,第十四至三十四卷为律
  诗,三十五卷为挽辞,三十六、三十七卷为集句和歌曲,三十八卷为四言诗和古赋、乐章、上梁文、铭、讚词,三十九卷为书疏,四十卷为奏状,四十一卷至四十四卷为札子,四十五至四十八卷为内制(包括册文、表本、青词、宫词、祝文、斋文、诏书、批答、口宣等),四十九卷至五十五卷为外制,五十六卷至六十二卷为表,六十三卷至七十卷为论议,七十一卷为杂著,七十二至七十八卷为书,七十九至八十一卷为启,八十二至八十三卷为记,八十四卷为序文,八十五、八十六卷为祭文、哀词,八十七至八十九卷为神道碑,九十卷为行状、墓表,后十卷为墓志。
  《临川集》的政治思想多反映在《文集》部分,书中的变法主张,在当时被称为"新学"和"新法"。"新学"是为他的"新法"服务的,是主张变法的理论基础("新学"一词见《新学伪经考》条)。在此前提下,他提出了一系列变法主张,其中重要的是"青苗法"、"保甲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和"市易法"。"青苗法"主张在青黄不接之际,由政府向人民发放贷款,以扼制豪门贵族的高利贷剥削,帮助农民发展经济。"保甲法"旨在发展国家武装力量。"募役法"旨在把特权阶级和一般非品级的庶人对国家公共职能所负的职役均平起来,不分等级和贵贱。"方田均税法"是决定户等、均定税役的根据。"均输法"主张国家掌握交通运输大权。"市易法"则是主张由政府控制贸易大权,从而抑制豪门大户的兼并和垄断。
  该书的哲学观点,主要集中于《论议》八卷。书中把"道"捧为最高范畴:"道者,天也,万物之所自生,故为天下母"。认为"道"就是"天",即自然界,是万事万物产生的根据。该书还认为,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可视而知,可听而思",进而"通其故"、"精其理"。天虽高邈,地虽广大,然而天地并不神秘,人们可以经过认识,在反复思考的基础上,把握它们的内在规律。
  就文学而言,王安石是北宋欧阳修所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积极参加者,主张文章应"合世用","务为有补于世"。所为文章,以议论文最擅场,论说精审,组织严密,语气简练而富有鼓动性。如《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洋洋万言,体大思精。指陈北宋中叶官僚政治制度的腐败现象,一针见血;提出"法先王"、"改易更革"的主张,精审周备,间不容发。因而梁启超赞为"秦汉以后第一大文"。王安石的记叙散文大都写得朴实,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游褒禅山记》是他三十四岁时的作品,文章借物言志,表现了他的严肃认真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既是自己不屈不挠推行改革的心志的透露,同时又富有哲理。
  王安石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刺时政,或揭流敝,或抒怀抱,或表现下层人民疾苦。皆自心中流出,矫揉造作。其七言古诗《河北民》,用叙述和白描的手法反映辽和西夏边地人民悲惨无依的生活状况,同时也辛辣地讥讽北宋王朝积弱不振的黑暗现实,"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字字辛酸,催人泪下,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心。他的五言律诗《泊船瓜州》又是另一番情趣,意境开阔,格调清新,不因改革受挫而灰心,不因罢相而颓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语双关,诗人急切盼望再度回朝推行新法的乐观态度跃然纸上。
  王安石诗、文、词、赋对后世影响很大与他同时稍后的黄庭坚、杨万里都极推崇他,然其诗喜搬弄典故,有时又过于讲求属对精切,开其后江西诗派追求险韵硬语之不良风气。
  王安石最早的诗文集在北宋政和年间为其门弟子薛昂、陆佃诸人奉旨编定。但该集于"靖康之乱"时即已亡散,集之面貌,今已无从稽考。现存王安石诗文集,均为南宋以后刊本。最早的乃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桐庐詹大和刻本,题《临川先生文集》,一百卷,俗称"临川本";稍后有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王氏曾孙王珏刻本,题《临川王先生文集》,亦为一百卷,俗称"杭州本";又有舒城(在安徽)尤舒刻本,题《王文公文集》。"临川本"原刻现已不存,今流传者为明嘉定二十五年(1546年)应云鸑翻刻本及何中丞刻本。继应云鸑翻刻本后,又有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刻本、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王安石裔孙王凤翔光启堂刻本、清光绪九年(1883年)小岯山馆刻本。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四部备要·集部宋别集》、《四部丛刊·集部》中。
  另外,关于王安石诗文,世流传有两种重要注本:一、《王荆公诗注》五十卷。宋李壁注。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李壁,字季章,号雁湖居士。生年不详,卒于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眉州丹棱(今四川眉山)人。此书为其谪居临川时所撰。其搜采资料相当细致认真,校核原书也常一丝不苟,凡诗涉及之人物背景亦详加考证,"疑则阙之",不随意穿凿附会。集中所收诗,比《临川集》多出七十二首,"其所佚者,附录卷末"。是书对研究王安石的政治及文学观点等有很大的资料价值。尽管李壁政治声誉不佳,其笺释之功,仍为以后各代学者所重视。该书有海盐张宗松校刊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
  二、《王荆公诗文沈氏注》十二卷。清沈钦韩注。其中《王荆公诗集李壁注勘误补正》四卷,《王荆公文集注》八卷(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并合二者,加以校订出版,题为《王荆公诗文沈氏注》)。沈钦韩,字文起,号小宛。生卒年不详。江苏吴县人。学问淹博,尤以治史见长。沈钦韩因病李氏注本存有疏漏,遂欲补其阙 ,故为之作勘误补正,又取王安石文为之注解。沈氏之注,不求字脉义理,而多考究旧闻,稽诸史实,以见宋代典章、文物制度之沿革及王氏过从师友间之关系,裨读者知其人,洞观其行事背景,对今人研究王安石及宋代历史均有较大参考价值。然沈氏注王氏诗文,时有借题发挥、掺杂个人意气处,同时又对王氏革新变法颇多贬抑,资料引证也间有疏讹。沈注王氏诗文,生前未能付梓。后由吴兴刘承干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木版刊行。此本有王秉恩所撰按语。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本,前置"出版说明"、沈钦韩原序,卷末有刘承干所撰"跋"。
网站目录投稿:山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