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外治疗法 外治法是中医妇科临床的一种常用治法,其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即有汤、药熨、浴法等记载。《金匮要略》中也有外洗法、阴中纳药和直肠导药等方法,如"蛇床子散,温阴中坐药"治阴道疾病等。药物外治法沿用至今,在药物剂型、用药途径、施用方法、适应证等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先生多年临床,积累了丰富的外治经验。 01:
外阴熏洗坐浴法 将药物兑水后,先熏后洗或坐浴,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用3~7次,月经期不宜用。此疗法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患处,起到杀虫解毒止痒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外阴瘙痒、湿疹、虫毒、白带异常、外阴溃烂等。 常用药物有蛇床子、地肤子、黄柏、百部、薄荷、赤皮葱、金银花等。 我院根据刘老常用验方制成妇阴洁洗液,100ml/瓶,每次20~30ml,兑温开水坐浴,主治滴虫性、霉菌性、细菌性阴道炎,阴虱,各种性传播疾病。其药物有苦参30g、蛇床子30g、地肤子30g、黄柏15g、白鲜皮15g、百部30g、川椒10g、薄荷20g、枯矾10g等。 02:
阴道冲洗法 用窥阴器张开阴道,用药物冲洗,或直接用冲洗器冲洗,每日1次,一般用3~7次,月经期禁用。该疗法药物在阴道内可直接起到清洁、杀虫解毒、止痒止带的作用。已婚妇女之阴痒、带下病宜用之。常用药物大致同熏洗坐浴法,妇阴洁洗液20~30ml兑温开水后冲洗。 03:
阴道纳药法 将药物直接置于阴道内,药物在阴道内保留时间长,持续起到解毒杀虫、止痒止带的作用。阴痒,带下,阴道炎,宫颈炎等宜用本法,月经期禁用。 我院根据刘老验方制成燥湿止痒泡腾片,药物组成:冰硼散1.5g、黄柏15g、苦参15g、枯矾6g、蛇床子15g、百部15g等,2片纳入阴道,1天1次,7天为1疗程,主治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等。 刘老验方宫炎散:紫草9g、白及9g、黄柏9g、五倍子6g、冰片3g、枯矾3g、青黛3g、地榆9g、黄芪12g等,将上药碾成细粉,阴道清洗后用带尾线棉球上药于宫颈糜烂病灶,或LEEP刀术后宫颈上药,2天1次,连用7~10次,其药物具有清热祛湿解毒、凉血止血、祛腐生肌之功用。 04:
外敷热熨法 用于治疗盆腔疾病,如盆腔炎,少腹痛,子宫肌瘤,痛经,附件包块,输卵管阻塞等。将药物直接贴敷于小腹(患处),起到活血化瘀、消癥通络、散寒止痛的治疗作用。 经验方外敷散:千年健20g、透骨草30g、羌活20g、独活20g、血竭20g、乳没各20g、干漆15g、防风20g、红花20g、土鳖10g、归尾20g、赤芍20g、艾叶40g、五加皮20g、追地风20g、白芷20g、川椒20g,将药物加工成细末用水加适量的醋、蜂蜜调成糊状敷于下腹部患处,加TDP离子导入(即湿热熨法),1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急性热证慎用,高血压患者监测血压。 05:
保留灌肠法 盆腔炎、子宫肌瘤、附件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阻塞等宜用该法。药物在直肠内吸收,直接作用于盆腔,能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或温散寒湿、消癥散结的作用。 刘老常用验方红藤灌肠方:红藤3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虎杖30g、赤芍15g、桃仁15g、丹参30g、昆布15g、海藻15g、葶苈子15g、三棱12g、莪术12g等,适用于瘀热所致的盆腔疾病。 消癥灌肠方:桂枝12g、茯苓12g、牡丹皮12g、赤芍15g、桃仁12g、丹参15g、小茴香12g、干姜9g、昆布15g、海藻15g、三棱12g、莪术12g等,适用于寒湿瘀结所致的盆腔疾病。 荆州市中医院制剂室将上方制成500ml×1瓶灌肠液,患者排空大便,取侧卧位,用导管插入肛门15cm左右,或用灌肠袋缓慢滴入,药物温度为37℃左右,用100~150ml灌肠,灌完后卧床30~60分钟,1天1次,一般7~10天为1个疗程,可用1~3个疗程。临床常以相应的内服药配合应用,月经期不宜用。 06:
穴位敷贴治疗法 是根据经络的理论,在人体相应的穴位上施行药物敷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使用中药内服时往往配合穴位敷贴效果较好。 1.痛经敷贴 药物: 乌药12g、延胡索12g、赤白芍各12g、吴茱萸6g、肉桂6g、炒小茴香6g、乳香6g、没药6g、炒五灵脂9g、炒蒲黄9g、香附9g、苍术9g、艾叶20g、血竭9g、益母草18g、琥珀15g、冰片5g等。 用法: 将上药碾成粉,将30g药物装入5cm×4cm的布袋内,将药袋蒸15分钟后敷神阙穴(肚脐),于月经前1周开始,用至月经后1周,每日敷10分钟,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用2个疗程。 2.盆腔炎敷贴 药物: 延胡索12g、炒五灵脂15g、乳香9g、没药9g、丹参15g、当归15g、川芎9g、白芍12g、肉桂9g、冰片5g、血竭9g、细辛6g、乌药9g、黄芪18g等。 用法: 将药粉加蜜加醋各半或姜汁少许,制成直径2cm、厚1cm药垫饼,用胶布固定药饼于穴位上,敷4~6小时,日1次,每次取1~2个主穴,选配穴2~3个,7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2~3个疗程。 功能: 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主治: 慢性盆腔炎。 敷贴主穴: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处取之),血海(髌骨内上缘2寸处取之),归来(脐下4寸,旁开2寸处取之),阿是穴。 配穴: 下腹痛:水道(脐下3寸,旁开2寸处取之)。 腰痛: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取之),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之),气海俞(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取之),腰阳关(第四腰椎棘突下处取之)。 腰骶坠痛:关元俞(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之),膀胱俞(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处取之)。 3.卵巢早衰敷贴 药物: 熟地15g、山茱萸15g、山药15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淫羊藿15g、丹参15g、红参10g、冰片5g、泽泻10g等。 用法: 将上药碾成粉,加醋加蜜各半或少许姜汁,制成直径2cm、厚1cm药垫饼,用胶布固定敷穴位4~6小时,日1次,每次取穴1~2穴,7天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 功能: 温补肾精,促进卵巢功能恢复。 主治: 月经过少,闭经等。 取穴: 卵巢(同子宫穴:脐下4寸,旁开3寸处取之),关元(脐下3寸处取之),归来(脐下4寸,旁开2寸处取之),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之)。 4.更年期综合征敷贴 药物: 知母10g、黄柏10g、山萸15g、生地15g、牡丹皮9g、菟丝子15g、淫羊藿15g、枸杞子15g、合欢皮15g、丹参15g、酸枣仁15g、石菖蒲15g、冰片5g等。 用法: 将上药碾成粉,加醋加蜜各半或少许姜汁,制成直径2cm、厚1cm药垫饼,用胶布固定药饼敷穴位4~6小时,日1次,每次取穴1~2穴,7天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 功能: 滋阴清热,安神宁心。 主治: 更年期烦躁、失眠、汗出、月经失调等症。 取穴: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处取之),血海(髌骨内上缘2寸处取之),关元(脐下3寸处取之),子宫(脐下4寸,旁开3寸处取之)。 07: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根据经络学说理论,在人体相应的经穴上施行针刺、艾灸等,以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方法。针灸疗法治疗妇科疾病源远流长,《伤寒论》有刺期门治热入血室之条,《华佗传》有针刺下死胎之例,后《神应针灸玉龙经》有"妇人经候不调匀,中极气海与中髎"的记载。 近有国内及日本诸多学者,通过实践与临床研究表明针刺或电针中极、关元、气海、大赫、归来、子宫、三阴交等穴对内分泌的调整,诱发排卵效果很好。在治疗痛经、闭经使用中药同时,有时配以针灸或耳针。近年来在治疗月经病、不孕症方面,辨证施用中药,配合电针促排卵,确实能提高疗效。 1.促排卵 常用穴位: 中极(脐下4寸,曲骨上1寸处取之),关元(脐下3寸,中极穴上1寸处取之),气海(脐下1.5寸,当脐与关元穴连线之中点处取之),大赫(脐下4寸(中极穴),旁开0.5寸处取之),归来(中极穴旁开2寸处取之),子宫(脐下4寸,旁开3寸处取之),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处取之),丰隆(足三里下5寸,距胫骨前嵴外侧两横指处取之),血海(髌骨内上缘2寸处取之),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之)等。 方法: 有月经周期者,于周期第11天开始针刺,每天1次,每次交替取3~4穴。视病情与体质区别施以补法或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通电30分钟,一般3~5次,或直至排卵,无月经周期者,连针5~7次,或直至基础体温变成双相。未见双相者,间隔7天再针7次。也可用耳针,耳穴有内分泌、皮质下、神门、卵巢、肝、脾、肾等。 2.止痛 常用穴位: 关元(脐下3寸,中极穴上1寸处取之),气海(脐下1.5寸,当脐与关元穴连线之中点处取之),中极(脐下4寸,曲骨上1寸处取之),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处取之),足三里(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约一横指处取之),血海(髌骨内上缘2寸处取之),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之),太冲(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等。 方法: 一般在痛时施针。痛经者于经前3~5天开始针刺,每日1次,每次交替3~5穴,泻法,留针通电30分钟,或加灸法,至痛止。亦可用耳针,耳穴有子宫、交感、皮质下、肾、内分泌、神门等。 3.止血 常用穴位: 中极(脐下4寸,曲骨上1寸处取之),关元(脐下3寸,中极穴上1寸处取之),气海(脐下1.5寸,当脐与关元穴连线之中点处取之),子宫(脐下4寸,旁开3寸处取之),血海(髌骨内上缘2寸处取之),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处取之),足三里(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约一横指处取之),隐白(拇指内侧,趾甲根后一分许取之),大敦(在拇指末节的外侧趾背上,当外侧趾甲根与趾关节之间处取之),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之),断红穴(二三掌骨指端下一寸,先针后灸)等。 方法: 每日针刺1次,每次交替取3~4穴,平补平泻,留针15~30分钟。出血过多者直接灸隐白(双侧),大敦(双侧),足三里(双侧),每次10~15分钟。或用耳针,耳穴有子宫、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神门、肝、脾、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