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同时也是一个母亲。我用理智的爱、平常的心教育女儿,让她在和谐宽松又有原则的的环境中成长。没有过高的要求,但也不放纵她的行为,不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批评,让女儿在潜意识里懂得努力做事、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明白生活就像自然界中的四季一样,有冷有暖,我们既要为期待中的收获付出辛劳,也要顺时应变,保持内心的平常与淡定。 生活处处皆教育,教育点滴在身旁。我在对女儿的教育中始终贯穿着"爱"这根主线。爱心是水,滋润着你我的心田;爱心是金钥匙,能够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爱心更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很注意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爱"。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要么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严厉有余,亲近不够;要么就是溺爱无度从物质到精神需求的一味满足。我对孩子的爱保持着有理有度的原则,让她时时体会到来自妈妈的关心和关注,但同时也注意不对她造成压迫感。具体来说,我对孩子的爱有三种表达方式。 一是暖暖的轻抚。很多的父母都比较含蓄,不善于表达,也不习惯身体上的接触。我初为教师时就发现,对幼小孩子的轻轻抚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孩子都很喜欢父母注视她,倾听她,拥抱她。从身体的接触中,孩子可以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我从不吝啬拥抱。每天晚上孩子上床后,我总是要拥抱她,亲亲她的额头,对她说"来,让妈妈抱抱亲亲,我的好宝贝"。这时候,孩子就会歪着小脑袋幸福的依偎在我的怀抱里。有一次,我把手伸到她的被窝里,她摸着我的手说:"妈妈的手滑滑的,软软的。"我问:"还有什么感觉?"她想了一会说:"妈妈的手还有爱心"。出乎意料的一句话,让我心里满是暖暖的阳光。 二是小小的鼓励。女儿小的时候,每做完一件事情我都会夸她聪明能干,使得她心里美滋滋的,很有兴趣做下一件事情。随着时光的流逝,女儿渐渐长大了,懂事了,有一天她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觉得我一点也不聪明,今天老师教的舞蹈我都没学会。"我听后心里不禁一颤,其实我早就意识到女儿的智商平平常常,夸她聪明无外乎是一种鼓励。怎么回答孩子才算得体?我思考了一下后,很郑重其事的说:"你说得对,你是不聪明,可是你也不笨,你和爸爸妈妈一样,属于平常人的智商,像咱们这种智商水平的人一百个中就有九十个,另外还有十个是特聪明的人,学什么都比咱们快,想想你们班有没有一些同学是这样,特优秀?"女儿点点头说:"是有几名!那我该怎么办呢?"我笑眯眯地说:"像爸爸妈妈一样,努力做事!我们都是平常人,谁更努力谁就会有更多收获!你见过农民伯伯春天播种吧,谁春天播种的种子多,谁秋天收获的果实就多"。那次谈话后,女儿做事比以前更用心了,因为"谁更努力谁就会有更多收获"这句话已经悄然植根于她的内心。 三是细细的关注。我们应该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心和爱,尽可能多地向孩子表达我们的关心和爱,要和孩子分享感受。我家孩子一向比较独立,在家里自己玩,不太粘爸爸妈妈。所以,在她玩的时候,我一般都坐在旁边,看看书报,也不去打扰她,只是悄悄地注视她。她搭好积木,画完画后我不忘夸奖一番。看电视时,我坚持抽出时间一起看,跟她一起交流电视上的内容。在我们家,基本上不会发生因为大人要做事,让孩子一个人看电视的情况。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我很注意姿态和眼神,给她这方面的示范,同时也鼓励她说出对人、对事的感受。多一些对孩子的关注,多一些对孩子的陪伴,多一些与孩子的交流,就多一份亲子间的收获。 有时候,我也会批评女儿,我认为这是孩子必须接受的挫折教育。有一次,她违反了约定,出门连续玩了4个小时,而且忘记了做作业。我严肃地批评她,她痛哭流涕,但我并没有被她的眼泪泡得心软,而是要求她回房间反省,然后跟我讲讲自己的感受。当女儿说是自己违反约定时,我把她轻轻搂在怀里,温和地告诉她,以后不可以再这样,我们说话要算话,做事要用心。这样的时候,父母的爱就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错在哪里,今后该如何正确做事。 作为母亲和老师,无论是在家庭教育上,还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慈"中有"严",严慈相济。我认为,这是父母和老师必须遵循的一条教育原则。当然,面对个个不同孩子和具体的教育情境,还需要我们灵活把握,在实践中使之成为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