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oy Liu 丨 壹心理专栏 · 繁荣成长工作坊 重复的相同(repetitive sameness) 今天早上当你闹钟响了的时候,你几乎对它有一种憎恶的感觉,因为你不想起床。因为你一想到要上班,想到要面对那些你现在觉得索然无味但又压力很大的工作,就有种想要逃避的冲动。 你不再是刚毕业时充满斗志的你。刚毕业时,你看着周围怨声载道、只为了每月工资或者只为了升职加薪的同事,心中洋洋得意:我跟他们不一样,我热爱我所做的事情。但是现在你发现,你好像有点"泯然众人矣"了,你甚至已经成为了他们。想到这里你有些沮丧,但更多的是恐惧,你害怕这就是你的人生。 再或者其实你刚进入职场时,也就是为了有一份"小白领"或者"体面"的工作,可是渐渐这些工作也开始让你感受不到价值。你告诉自己说:没关系,反正我还有不错的收入。但内心好像总有个声音在提醒你:哪里好像不太对。你害怕听到这个声音,因为如果你听到了,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勇气改变,也不知道怎么改变。 你尝试着换工作,尝试着去别的公司,尝试承担更多的责任,然而好像没有什么不一样,没过多久你又感觉到自己回到了从前的状态。心理学有个词叫做更多的相同(more of the same),意思是说我们尝试着做了很多转变,但是因为都是在我们现有的认知系统里的改变,因此我们只是在做的更多相同的东西,而不是在真正的改变。 重塑你的人生(reinventing your life) 我们慢慢会忘记自己人生的各种可能性,而把自己限定在某一个特定的领域或者是角色里。我们会忘记自己曾经的梦想,或者变得畏首畏尾不敢去探索更多的可能。再或者更多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真的对什么有热情,什么又是我们事业里的真爱。 假设你现在带着自己所有的记忆和智慧,只是身体回到了你的5岁。这个时候你的爸爸妈妈问你说:亲爱的宝贝,你长大了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想你一定不会回答说:"我想在我25岁的时候成为某某公司的销售经理",或者"我想在28岁的时候年薪可以达到50万,然后可以付首付在北京买房"。因为你知道自己生命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可是现在真的有什么不同吗?没错,你有了女朋友或者你有了老公和孩子;没错,你要赡养你的父母;没错,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是这些真的是做着一份自己并不是非常有热情、不是你的真爱的工作的理由吗?还是其实是你内心深处很怕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真正很怕自己去体验"活着"的感受? 1.你人生的各种可能性 其实你的人生真的有无限的可能,而且你只要稍微动一动脑子,就会发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名的哈佛幸福课的主讲老师Tal Ben Shahar在学习积极心理学前在Harvard学的是计算机,他并没有从小就知道自己要什么,而是在摸索中发现自己对积极心理学的热爱; Oprah Winfrey,美国最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在最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喜欢这种互动感非常强烈的脱口秀节目,她曾经一度试图模仿自己喜欢的新闻主播Barbara并在自己并不感兴趣的新闻节目中迷失; Twitter的前任CEO Dick Costolo在大学期间学习计算机,但是因为大四的时候疯狂的喜欢上了即兴喜剧表演,在大学毕业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他都在芝加哥的剧院里做即兴喜剧演员,后来才逐渐发现自己还是非常喜欢计算机领域的(虽然他因为在Twitter的业绩不好而被迫卸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在计算机方面的才华)。 也许你还是会问我,我怎么确定自己的下一步行动方案呢?亲爱的朋友,也许你之前的探索方式都是错的。 2."真正的自己模型"和"可能的自己模型"("true-self model" and "possible-self model") 我们通常会有这样错误的认识:就是我们要先"认识自己",要先清楚的知道"我是谁"或者说"真正的自己是谁",然后再去制定方案和行动。这就是我们说的"真正的自己模型"。可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你清晰的自我认识来自于你的尝试和行动,而不是你坐在那里,然后拍脑袋想自己适合什么或者喜欢什么。 既然我们探索的模型不应该是"真正的自己模型",那我们要怎么探索? 真正可行的模型是"可能的自己模型"。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你现在根本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也不知道你擅长什么,更别说知道对你来说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了—你对自己的自我认知有很大一部分是空白。但是没关系,可能的自己模型就是让我们通过不断的尝试,在实践当中不断加深自己的自我认知。 别再坐在这里想"我是谁"了,你是谁不是想出来的,而是探索出来的!所有的探索都会给予你非常有用的反馈(即使是失败的尝试),因此你需要做的,是先行动,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了解自己,然后再用这个新的了解去指导你的下一步探索! 做什么能让自己在5年之内提高N个level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类做的最蠢的一件事情就是重复做着相同的事情,但却指望有不同的结果。如果你发现自己仅仅想通过换一个环境,或者仅仅希望从销售变为销售经理这样的改变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满足感和意义感,也许你是在做着重复的相同(repetitive sameness),真正让你能在5年之内(其实是一辈子,不止是5年)提高N个level的方式,其实是不断的接近自己事业里的真爱或者天职。下面Joy童鞋就说说如何实现这件事情。 1.寻找你的兴趣(passion)、优势(strengths)和意义(meaning)的交集。 你发现当你单纯是因为热爱而去做一件事情,而不是为了得到物质回报或者外界认可(升职加薪)的时候,做这件事情本身就很享受,心理学里把这样的职业导向叫做天职(calling)。在天职中,你能够把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意义感在一件事情上找到交集,也就是说这件事情不仅让你很兴奋很好奇,还能最充分的发挥你的优势,同时你感觉到做它是十分有意义的。 举个例子,假设你是发现自己的特别喜欢倾听别人,喜欢跟人打交道,喜欢帮助别人解决困惑,喜欢从精神层面的交流;你又发现自己很善于倾听,特别富有同理心,对别人充满好奇同时又善于用问题启发别人;最后你的个人经历让你觉得能够从源头的心理上帮助别人特别有意义感,并且发展别人身上的各种可能性也让你觉得无比骄傲。那么很可能你的天职会是一个心理工作者或者社会工作者。 当你找到兴趣,优势和意义的交集时,你就找到了潜在的天职。 2.起草试验(crafting experiment) 这步工作也许是最重要的,因为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你不可能先有明确的自我认知,然后才制定行动方案。所以请你就尝试着列出自己可能喜欢的东西,然后在这个"可能"的方向上尝试一小步:尝试新的活动或者是新的职业角色。比如现在你做的是销售工作,但是你觉得可能培训对你来说更有吸引力,那么你可以尝试去争取一个给培训师做助教的机会,会体验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再或者你仅仅是去采访其他的培训师,问问他们每天的工作内容还有他们喜欢自己职业的什么地方。 3.转移你的连接(shifting connections) 你会发现你现有的连接都无法让你完成自己的转变,所以你需要新的榜样(role model)和新的同辈圈来帮助你进步和完成你的改变。比如你是一个律师,但是你怀疑真正能够成为你天职的是成为一个作家,那么知道什么作家更接近你想成为的样子,以及有一群作家朋友,对你来说就非常重要。 4.重写你的人生故事 你在不断尝试中就会不断有了新的自我认知,这种自我认识变成你的整个转变中的催化剂,当你能把你之前的经历跟现在所尝试的一切连接在一起时,其实你就已经在重写你的人生故事了。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在大学时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为了准备托福考试)我在网上开始挑选自己喜欢的公开课,结果发现所有的都是哲学和心理学,然后我看了哈佛大学的积极心理学,顿时热烈盈眶般的觉得这是我想要的,于是慢慢走上了心理学的道路。 后来在一次曼陀罗绘画的团体咨询中(荣格流派的一种治疗方式),我又发现重拾起自己对绘画的热爱,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几乎每天都画画。我还喜欢在自己的公众微信上写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文章,就像此刻我正在写的这篇。我不知道这些东西要怎样连接到一起,直到有一天出版社联系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并且自己为书做插画。顿时,之前的一切都似乎可以连接起来,我突然明白自己的"任性",原来是容许自己去探索各种可能的自己,然后不知不觉就有了一条新的道路。 拥抱你人生的所有可能性吧,因为真正让你在5年之内提高N个level的,就是成为你自己,包括你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可能的自己! 本文来自壹心理专栏 · 繁荣成长工作坊。转载请完整注明作者和微信公众号:繁荣成长工作坊 (FlourishingParty)。商业转载及纸媒用稿,请微信留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