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岸 又一场沙尘暴过后,广阔的乌拉特草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就连风沙肆虐的巴音温都尔沙地也安静下来。 我们在乌拉特草原就生态建设情况进行采访。 行走在乌拉特草原,不时可以看到顽强地屹立在草原上的梭梭。有的梭梭枝杆上的皮已经全部脱落,露出白骨一样的颜色,但仍然屹立在草原上,让人不禁为这生命的顽强而赞叹。 虽然已近五月,但草原上仍然没有绿意,仍是一片荒凉。 曾几何时,广阔的乌拉特草原曾水草丰茂。乌拉特后旗的一位干部告诉我,七十年代,他在草原上放羊的时候,羊钻到草丛里就看不见了。第二天早上去找羊时,裤腿至膝盖部位都会被草上的露水打湿。 然而,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大量的移民进入乌拉特草原。牛羊数量迅速增长,草场不堪重负。十几年过去,加上持续的干旱,草场生态破坏严重。 在乌拉特草原和腾格里沙漠交界的海力素地区,这里是巴彦淖尔风力最大的地方。每年春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过这里,沙地尘土便随风而起,滚滚东去。如今,这里已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的一个沙尘暴发源地。 为了保护乌拉特草原,近几年国家实施生态建设,对草场进行网围封育,划区轮牧,退牧转移。从目前的实践来看,退牧转移比较好,而网围封育和划区轮牧都失败了。因为不转移牲畜,过去1000亩草场养1000只羊,现在围住500亩草场,剩下的500亩草场养1000只羊,虽然围住的草场草好了,但未围的500亩草场被破坏的更厉害了。 由于牲畜未转移出去,国家投入那么多钱在草原上打桩,围铁丝网,除了造成草场破坏和牧民交通不便,没起到任何保护生态的作用。 在我们国家,年年投入大量资金搞生态建设,却年年沙尘暴频发,这让许多人困惑不解。而核心问题就是好多单位,企业,个人争取到了国家生态建设项目资金,却一边搞所谓的生态建设,一边进行生态破坏,而建设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 在乌兰布和沙采访时,我曾看到一家知名企业在推沙造林时,把沙区原有的长势非常好的梭梭,红柳,白茨等植被铲去,而种上了并不适合沙区生长的需水量很大的速生丰产杨。而这些资金都是争取的国家生态建设资金。不到几年,那些新种植的杨树大多干枯死亡。 拿着生态建设资金搞生态破坏,这是我们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搞生态建设而越搞越差的根本原因。 在乌拉特草原,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来草原上支教的大学生,让牧区的孩子写一篇作文,叫《我心中的草原》。结果,一位牧区的小姑娘写到,"在我的心中,草原是灰色的……"。这位老师不解,草原怎么会是灰色的呢?一次家访,老师终于明白了,学生家的周围就是灰色的戈壁滩,看不到绿色。 曾经有一位乌拉特的蒙古族姑娘,年轻时远嫁呼伦贝尔。二十年后,她第一次返回故乡。站在荒凉的草原上,她泪流如雨。这是怎么了,这不是我梦中的草原,梦中的家乡啊? 每一次沙尘暴过后,牧民们盼望春雨的心情就更急切了。在我们离开的时候,一场春雨淅淅沥沥下了起来。春雨贵如油,真盼望这一场春雨过后,草原能尽快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