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政工工作要善于把握群众心态


  【摘 要】人的心态与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密切相关。本文浅谈了政工工作该如何把握群众心态的问题。
  【关键词】政工工作;群众心态
  人的心态,直接关系到工作和生活的质量。人的心态与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密切相关。群众的心态不好或是有了梗阻,得不到及时疏通,就会给社会、家庭的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当前,一些地方不够稳定,发展滞缓,这里告状,那里上访,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的还是没有及时有效的把握群众的心态。
  一、把握群众心态,首先要寻找群众心态不稳的原因
  从总体上说,群众的心态是好的,但是也应当看到,当前在一些地方确实存在着一些导致群众情绪低落、心态不稳 的矛盾和问题,一方面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比如,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与市场机制的不适应,一部分企业出现暂时困难,职工下岗和再就业的矛盾突出起来;农民的致富愿望与现实条件之间还有差异,有的地方的群众还没有摆脱贫困;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社会分配不公平现象,部分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拉大。另一方面是由党员干部作风不正造成的。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党的方针政策及措施在他们那里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人民群众有意见。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宗旨观念不强,当了"官"就忘了人民,对群众的疾苦冷暖麻木不仁;还有的私心重,遇事先替自己打算,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两方面比较,影响群众心态的大量问题,主要还是干部作风不正造成的。因此,要想把握群众的心态,首先是找出导致群众情绪不畅心态不稳的根本原因,采取有力的措施,从源头上进行根治、梳理。
  二、把握群众心态,重要的是真正深入群众
  了解群众情绪上波动的原因,惟一的途径是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贵在"深入""心入",下基层就要下到底,在农村要到村入户,在工厂要到车间班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亲自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反映,查摸群众的思想脉搏,弄清群众产生各种心态的根源。那种"蜻蜓点水"式的 深入基层,下了车拉的是干部的手、进的是干部的办公室、 听的是干部的汇报,与群众总是隔着一层的做法,是根本听 不到群众声音、了解不到群众的疾苦、摸不到群众的思想脉 搏的,如此,造成群众情绪梗阻心态不稳的真正原因也就找 不到、摸不准。只有摆脱那些于党的事业无益的繁文缛节的 困扰,真正挤出时间,静下心来,才能实实在在地深入群众,触摸到群众的思想脉搏。
  三、把握群众心态,对群众要以诚相见
  古人云"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与人为善,关怀体贴群众,以情暖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干部出于一片诚心,就会换来 群众感情上的满足、感激和信任,有了这种感情上的交流, 群众思想上的疙瘩就会得到化解。有的群众说:"基层干部 要是和我们好好说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我们就不会憋 着一股气上访。由此可见,领导干部对待群众,特别是对有 点情绪的群众,应以极大的热情向他们伸出温暖的手,以诚 相见。" 四、把握群众心态,还要学会听群众说话 听人说话也是一种领导艺术。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对找上门的群众态度比较冷淡,听不到三句话就不耐烦了,或 以忙为借口推出去,或以"我知道这件事,等等再说吧!" 为托词打发人,或采取踢皮球的办法踢来踢去,叫他们找有关领导、有关部门。也有一些干部到群众中去,习惯于前呼 后拥,使群众不便掏心里话;有的名为深入群众,却习惯于自己当老师,群众当学生,只顾自己说,不听群众说。如此 深入群众,很难了解群众心里想什么,要说什么,情绪上的症结在哪里。所以,听群众说话,一是要有耐心。态度要诚恳,让群众话有处说,苦有处诉,冤有处伸。二是要敢于听。既要听合意之言,又要听逆耳之声;好听的话要善听, 刺耳的话也要能听。即使群众的意见并不是那么正确,只要不出于恶意,就应该让他们畅所欲言,说完、说透、说够。
  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为理顺群众情绪打下思想基础。
  四、把握群众心态,关键是要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理顺群众情绪,必须扎扎实实为人们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实事不仅要抓大事,而且要抓关于群众切身利益的 "小事"。实际上,影响群众情绪的,也多是一些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事。群众很大程度上是从日常琐事中观察、看待 我们的干部的。干部能雪中送炭,他们就能感觉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有什么情绪也会冰消雪融。反之,在群众困难的时候,在群众需要温暖,却见不到干部的身影,群众就会有情绪。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之所以成为热点、难点问题之所以成为难题,就是因为我们的干部对群众的问题熟视无睹,没能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解决。我们只有千方百计办了群众亟需解决而他们自己又难以解决的事情,群众的情绪心态才能好 起来,我们也才会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各项工作才会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因此,让群众的情绪心态好起来,应该成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一切工作的出 發点和落脚点。更重要的是使人们能在知晓的前提下发表意见,参与决策。
  在中国,听证会缺乏符合法治原则的程序设置,开起来像是座谈会或是意见征集会。因此听证至少要有如下规定:(1)听证举办信息发布的同时应把需要听证的工程规划、 环境评估、移民安置方案等全部材料向社会公布;(2)从 听证会举办信息的发布到听证陈述人的报名截止日期,必须留有充足的时间,以便相关的人们可以知晓和有所准备;(3)参加听证会的人员应保证不同利益和主张不同人群的 代表人数相等;(4)听证会应由利益无涉的法律职业者主持,以使决策者和公民能更全面的了解情况和把握问题所在;(5)听证会结束后,听证会举办者应制定听证会报告 书,面向社会公开;(6)听证会允许公众旁听和媒体报 道,相应的资料允许公众查阅、复制。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但按人口平均的相对数量少,据统计,我国人均占有各类面积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我国土地垦殖系数低,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造成农 业用地质量退化,另外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据有关资料表明,人均耕地面积20世纪50年代为hm,60年代为0.16hm,70年代为0.13hm,80年代为 2 2 2 0.09hm,90年代为0.08hm,2000年降至约0.07hm,预计2030年将降至0.05hm。据此情形发展,中国土地资源将相当紧张。为了我们的后代子孙,为了我们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践行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今发展的首要准则。
网站目录投稿:海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