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新生代员工加班可以别谈福报


  去年,马云关于996工作制是福报的一番言论引发全网群嘲,其后他又发文补充,"找到喜欢的事,不存在996这个问题;如果不喜欢、不热爱,上班每分钟都是折磨","企业不要觉得付钱就可以让员工996。如果你觉得你的干部、员工全没有理想,全都不努力,那问题一定是出在你自己身上。因为你只把自己的理想当成他们的理想,而没有把员工的理想当成你的理想"。马老师的这番补充说明还是很中肯的。
  对于加班本身,其实我是能接受的。但是把加班上升到企业文化层面,那就是不可理喻了。这种"文化"其实很病态,别说90后新生代,就连90后参加工作的我也不能接受。加班多不等于收益多
  崇尚加班文化的公司,无一例外,在计算加班费的时候总是抠抠搜搜的,甚至恨不得加班都是无偿的。如果真的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来支付加班工资,我估计老板自己就会第一个反对加班了。
  让员工无偿加班,对准时下班的员工施以语言暴力和职场冷暴力,让员工要么迫于压力接受无偿加班,要么只能离职,逃离这种工作氛围,这样的公司好像还不在少数。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环境不太好,有这种做法的公司也越来越有恃无恐——毕竟这里还在给你发工资,出去了,你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
  但是这种做法,企业就一定能获益吗?不见得。老板聪明,员工也不傻。员工会以自己的方式来让自己的付出和收入逐渐平衡。既然老板喜欢看着大家加班,那么就加班给你看。老板看不到?不存在的,现在谁还没有一个工作用的微信号?谁还没有一个专门给同事和老板看的朋友圈?把私人的生活号和工作号分开,从有QQ时就开始了,微信也一样移植。公司让扩散的企业宣传、产品广告,也永远只有老板和同事看得到。
  既然老板喜欢大家演戏给他看,于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好演员。看上去很忙,但是实际的工作效率却很低。本来8小时就能做完的事情,因为老板不希望员工按时下班,最好再无偿干3到4小时,于是大家就会逐步把8小时的工作拉长到12小时完成,甚至更长。看上去坐了一屋子的人忙得热火朝天,实际上都是无效劳动。别把过程当结果
  崇尚加班文化的老板,其实都是喜欢把过程当结果的。比较通俗的理解就是老板非常喜欢"工作态度积极"的员工。每个人都很"努力",但是产出和投入之间的比例永远处于行业"被平均"的地位。
  崇尚加班文化的管理者内心里对于高效率、高质量工作是排斥的,因为这样将损害除了老板之外所有人的利益。但是,刚入职的员工,即便是高管,也无法和老板建立牢不可破的关系。如果破坏了其他人的既得利益,恐怕自己在这个公司里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而且即便一个人高效率、高质量工作了,在与整个团队的合作中也会被拖慢进度。水桶理论大家并不陌生。如果处于某个环节的员工是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反而显得这个人整天无所事事。在老板眼里,这个人肯定是"工作态度不好",是来"混日子的"。与其做好了被否定,不如低效地被肯定。所以,最终就是所有人都低效、低质量,然后老板将原因归结为"这届员工不行"。
  但是,实际上真是如此吗?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恐怕在很多公司里存在吧。把过程当结果,把低效当努力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无趣的灵魂扎堆
  不少公司里的员工除了上班、加班、吃饭、睡觉,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生活。所谓的业余生活,也就是公司提供的少得可怜的"团建"。全公司所有员工都安于一种状态——在公司里被压榨,在公司外没生活。
  现在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做"社畜"。成了社畜哪里还会有有趣的灵魂?叫个外卖都可以自拍好久,然后美图后发朋友圈。这样的公司会有活力?能有激情?
  机械地工作,上班如上坟,职场如坟场。这种工作氛围下,恐怕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都会受到影响。
  可能有人要怼我了,阿里、华为等等,这些伟大的公司哪家没有高强度加班?对,人家那个叫加班,不是为加班而加班的"加班文化"。为啥?你看看人家給员工的待遇就知道了。没有那个氛围,就不要学人家的管理模式。贵公司的加班餐难道也有澳洲龙虾和大闸蟹?贵公司的人均年收入难道也有70万?如果有,才可以来聊聊这个加班到底好不好、对不对、行不行。
  收入与付出成正比,不仅给够,还能多给,这是让员工自驱动去额外付出劳动,而不是公司强制员工一起加班。这种看得见回报的自觉延时工作,请问有人会拒绝吗?
  学任何管理都不要只学一半——只学员工付出的那一半,而不学公司付出的那一半。这样的学法,最终只会培养一群职场戏精,却学不出经济效益。新生代员工需要有趣的激励手段
  前些日子在辅导考生时,恰遇一个活动策划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本次考题也正好说到了新生代员工的激励问题。这个主题与他们公司的状况非常契合。该公司由于业务的原因,几乎都是90后员工,没有85前的员工。这就使得整个公司非常年轻化。对于其他公司来说,新生代员工好像还会成为一个管理问题,但在他们公司这就是日常。那么这家公司是怎样在不谈"加班是福报"的基础上让一帮年轻人高效工作的?这位人力资源总监向我介绍了他们的具体做法。
  ●一个让你感觉很酷的工作
  据介绍,这家公司的薪酬水平可能在整个行业里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但是员工的忠诚度却很高。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他们的激励机制很符合年轻人的需要。
  举几个例子。
  活动策划公司会接触到很多艺人和明星,于是公司在招聘时就会询问候选人喜欢哪些明星。这个问题不是随便问的,他们都会有记录,如果这个员工被录用,以后在举办活动时,如果正好有当初他说过的喜欢的明星参加,那么就会优先安排这个员工去参与这个项目。这一点对于年轻员工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试想,在同学聚会时,或许你不是收入最高的那个,但是你一定是拿得出明星合影最多的那个,这种感觉是不是很酷?这种工作即便收入不是很高,但是带来的感觉却很好。于是,各种加班加点也不是问题——因为喜欢,所以才不去计较。
  年轻人感觉炫酷的事情,在年长者眼里或许可以忽略不计。回想当年自己也曾经有过这样的青葱岁月,我们可以选择性遗忘,甚至可以否认自己也曾经有过这种"幼稚"的追星行为。但是,从内心来说,年轻时又有谁没有过"耍酷"的行为呢?
  ●你看,那是我的工作室
  年轻员工如果在岗位上做出贡献,有自己的创意或者独特的想法,公司就会以员工的名字来命名一个工作室,并且帮助员工打造品牌,在一些大型活动现场进行推广。
  把职业做成事业,很多人梦寐以求,在这家公司里就可以成为现实,这也是非常酷的一件事情。公司在帮助员工打造个人品牌的时候,也是在造就员工。这是为员工赋能的一个具体形式,同时也是体现出企业独特个性的一种方式。毕竟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愿意在挂自己logo的时候,推出员工个人品牌的。
  ●家庭共享企业福利
  虽然公司是以90后、95后的员工为主,但是公司还是为员工的父母提供了商业保险。主要出于两个考虑。
  第一,员工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且本身收入不高,开销不少,平时对家里的经济贡献能力有限。通过这个方式,等于公司为员工提供一个尽孝心的机会。
  第二,虽然員工的父母总体上来说年龄不大,但是也都人过中年了,家庭负担较重,还要承担赡养上一代人的责任,是家中的顶梁柱和主要收入来源。因此有这样一份保险,也是为员工家庭分忧。
  共享企业福利计划很受员工家长的欢迎,这又等于让员工家长督促员工在公司要好好工作。
  其实共享福利不止这一方面,也包括外地员工的父母来探亲,公司负责接送;员工出差在外可以随时向公司求助,等等。这类福利其实开支不大,但是非常实用,直接入心入脑。
  ●允许员工犯错
  很多时候试错机制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真到了要为员工的错误买单时,就是另外一副嘴脸了。但是这个年轻的公司却把试错机制落在实处。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们将这称为"人才保护期"。就是任何一个新引进的人才,不仅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6个月免费人才公寓入住权,在此期间还可以在公司安排的工作职责范围内探索,所有的试错成本都由公司承担。
  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的,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做得到,也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愿意去做。这也是吸引年轻员工加入这个公司的原因之一。毕竟刚入职场的新人,难免会有犯错的时候,公司能在多大程度上宽容相待,将会影响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
  6个月后,公司会根据员工这一段时间的表现,再为员工制定专门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有了这样的激励机制,即便钱少赚一些,也有很多年轻人愿意加入这个公司。
  作者 上海仕席咨询有限公司 经理
网站目录投稿:碧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