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变化的劳动力流动中的灵活用工新机遇


  李艳 郭美浓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促进劳动力流动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潜能的关键环节。无论是高速铁路,还是5G技术,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都在不同方向上推动劳动力加速流转,劳动力流动既是劳动力商品化发展的结果,亦是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行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引导着劳动力的流动方向。
  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为了获得更高劳动报酬而在地区间、产业间、部门间、就业状态间、企业间乃至工作间的转移,是劳动力商品化的结果,是劳动力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直接表现。劳动力流动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有序运动,具有以下特点:
  从产业结构看,劳动力从第一、二产业流入第三产业,2014年第一、二产业就业人口分别为2.28亿、2.31亿,近5年来不断下降,截至2018年,第一、二产业就业人口已经下降至2.03亿、2.14亿;而第三产业则从2014年的3.14亿上升至2018年的3.6亿,就业人口连续5年上升。
  从行业看,劳动力流入IT互联网、生活服务业和房产建筑业;
  从地区分布看,劳动力主要从乡村流向城镇;1996-2018年,我国城乡就业人口分布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2014年后,我国城乡人口分布,从以乡村就业人员为主导,转变为以城镇就业人员为主导的城乡就业人口分布结构。城镇化发展带动了我国劳动力大量从乡村流入城市。从城市看,劳动力主要流向一线和准一线城市。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改变,自2013年以来,我国适龄劳动力规模一直在不断下降,截至2018年,已经连续5年下降,与此同时,我国人口出生率也在不断下降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出生率或持续下降,适龄劳动力规模或进一步降低,在这一背景下,未来的劳动力需求主要依靠存量劳动力的跨行业流动来满足。庞大的蓝领大军
  目前,蓝领群体规模预估4亿人,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及服务业,其中服务业占比最高,互联网+生活服务业快速发展带动新蓝领群体规模扩张,2016年生活服务整体市场规模7233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送餐员同比增速高达233%,家政保洁、司机、快递员增长幅度均高于30%。
  作为蓝领的典型群体,农民工的流动变化一定程度可反映蓝领群体流动状况。近年来,我国外出农民工群体规模始终高于本地农民工规模,农民工群体明显呈现从乡村流向城市的特征,因此,未来农民工群体的流动方向或仍主要为乡村流向城市。
  蓝领工人,特别是从事第三产业的蓝领工人,普遍具有上班时间比较自由灵活、入离职率高、流动性较强、多劳多得、结果导向等特点,与灵活用工特性高度契合。因此,蓝领群体是未来灵活用工的主力军。生活所迫的白领
  白领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也是中产阶层(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拥有价值5万至50万美元财富的人群)及以上的主要构成,中国的中产阶层占成年人口的10.7%,约1.5亿人,参考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规模变化,白领群体仍将持续扩大。
  白领绝大多数分布于一、二线城市,单一收入较低,而又受到负债及房租房贷等问题困扰,白领群体副业刚需比例较高,43.9%的白领有副业刚需。
  与蓝领相比,白领普遍学识高,技能高,能够胜任一些更为复杂的脑力工作,比如文案、编程、设计等灵活用工工作,未来也有着很强的发展潜力。大学生就业后备军
  大学生群体兼职、实习需求大,亦是灵活用工的另一重要群体,2018年,由普通本专科、研究生、博士生以及留学生构成的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超过820万人,同比增长约2.6%,在中国劳动力总量中占到1.03%。
  从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毕业生群体主要流向IT互联网、教育培训和金融行业。其中IT互联网、教育培训更贴近灵活用工场景。而大学生普遍具有超前消费习惯,导致大学生负债压力增大,超过80%的在校大学生有白条借款,另外信用卡借款占比也高达50%。为增加生活收入,绝大部分学生有兼职工作意向,有合适岗位即可的学生占比高达53%,而12%的大学生则已将兼职当作常态。
  目前,中国传统服务业正在改造升级,人员出现过剩,而服务和消费行业崛起,出现大量的新兴岗位,这些为灵活用工带来巨大发展机遇。面对蓝领、白领与大学生的不同特征,在灵活用工上存在不同差异,需要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针对蓝领工人,在人力资源服务配置上,以专业化培训和数字化招聘机制提供标准化蓝领劳动力供给,是实现蓝领工人灵活就业的关键。针对白领实现副业需求,则需要构建起包含信息撮合、结算服务、项目外包、员工培训、系统排班的灵活用工在线平台。针对大学生,则通过兼职服务平台为其匹配门槛低且时间弹性高的兼职和实习岗位,通过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来激活这些群里的人力资源潜能,不仅能够为企业降本增效,实现个人灵活就業,更是有助于推动就业稳定和社会稳定。
  作者单位 金柚网研究院
网站目录投稿: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