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栽秧会


  中国云南大理地区白族民间传统农事纪庆节会,在每年农历芒种夏至期间水稻插秧时举行。
  当地白族种植水稻流行集体插秧的劳作方式,有的甚至整个村寨自愿结合,采取换工的办法,轮流为各家插秧。第一天叫开门秧。清晨,插秧的队伍在锣鼓声中,说说笑笑,唱着"白族调"来到田里。正式劳动之前,插秧手先吃糖果,喝米酒,互相吟唱一番预祝水稻丰收的民歌,然后下田干活。插秧的过程中,一支三五人的小民乐队始终不停地弹奏助兴。全部稻田栽秧结束后的一二天内,各村寨都要在一起聚餐,举行"田家乐"(白语称为"散子")游艺活动,庆祝插秧任务胜利完成。"田家乐"是一种喜剧性花会表演,其主角人物是头戴装饰着秧草斗笠,鼻架墨镜,身穿长衫马褂的"秧官"。他胯下骑着一只马,做出各种滑稽动作逗人发笑。"秧官"的后面跟着的是渔、樵、耕、读四个角色,他们模拟插秧的姿势,边演边唱,其内容多为民间传说中的笑话,幽默诙谐,给人欢乐。这种"田家乐"演出在村寨里走街串巷,巡回表演,走一处笑一处,为疲劳的农事劳作者带来成功的喜悦。
  农历四月,白族的农户还有别开生面的"栽秧会"活动。作为一个农耕民族,白族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因而插秧也成为生产劳动中最关键的一环。栽秧会既是一种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又是季节性的插秧互助组织。插秧季节,人们自愿组织起来,以换工方式共同插秧。他们推选一位插秧能手或有经验的老农为"秧官",负责安排指挥插秧活动。如果是男性,还要穿上女装。
  插秧于夏季五月初开始,第一天称之为"开秧门"。清晨,擂秧的人们身着盛装,兴高采烈地来到田边,田边摆满祝愿丰收的果酒。
  随着开秧门仪式的琐呐和锣鼓声,秧官举酒敬祀"田公地母"。乐队旁边,书有"五谷丰登"字样的秧旗迎风飘展,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好似在和着人们咏唱祈求丰收的调子。祭祀完毕,人们分食祭酒后,即在音乐声中开始插秧。每当乐队中的铭锣、大钱"吮"地响起,唤呐便吹起插秧调,田里的人们也"喇"地一齐弯下腰去,开始紧张的插秧赛。乐队在秋官的指挥下,音乐声时而快时而慢,时而紧时而松,以这种变动的节奏调节劳动强弱。而插秧队伍中,也有人会不失时机地高唱白剧吹吹腔,或男女对唱白族调。
  他们的调子不仅好听,歌词也饶有风趣。如"上山割草哥约妹,下田栽秧妹约哥"、"阿歌耙田龙戏水,阿妹栽秧凤穿花"。据说,栽秧调子唱得越多,收成越好,所以组栽秧队时都争着约"调子客"参加。就这样,在热闹欢快的气氛中,人们争先恐后,随着一双双灵巧的手不断地移动,一丘丘水田变成了一片片绿野,一把把秧苗直立成一片片禾苗。
  在插秧的日子里,田主还得将准备好的午饭送到田间地头,在田埂上找一宽敞处,铺上油布、垫上蓑衣,摆出白族特有的腊肉、酸辣鱼、生皮和凉菜等食品,让插秧的人们在紧张欢快的劳作间歇品尝美味的野餐。
  插秧结束后还有"关秧门"仪式,俗称田家乐。首先要祭祀水神,祈求水神来去有序,确保丰收。因为白族民间有关秧门吃炒蚕豆不会生病的说法,所以大伙还要在田边分食炒蚕豆,并带一些回去给家人、小孩食用。待大家到本主庙祭祀、会餐之后,喜悦的人们又再度扛着秧旗,有的还化装成渔夫、樵夫、耕田者模样,打着霸王鞭,唱着吹吹腔;从田野回到村寨,在寨子里巡回表演。表演者们争先做着各种滑稽幽默的动作,唱着逗人发笑的词句,随队观看的男女老少,时时被逗得捧腹大笑。整个活动充满诙谐、欢乐的气氛,展示了人们辛勤劳动后的高兴心情和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网站目录投稿: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