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常州心理子观心理工作室 心理咨询师姚建华 眼睛累了,点击这里,听音频! 今天从四个方面来聊一聊"自卑"这个主题: 自卑来临时的感受以及外在表现 自卑的来源 和自卑相处的方法 自卑对人的推动性影响 先来做一个趣味小测试,以下这些问题,请根据您的真实情况,回答"是"或"不是" 1、 您是否经常认为自己缺点远比优点多,或者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2、 您是否认为自己很难成功? 3、 当您被别人疏远时,是否会认为:都是我不够好,他们才不喜欢我? 4、 您是否总是因为别人对您的印象好不好而感到焦虑不安? 5、 您对自己作出的决定,是否总是没有信心? 6、 当您的观点跟大多数人的观点不一样时,您总是选择放弃表达和坚持自己观点的机会吗? 以上的六个问题,您的答案"是"的有几个呢? 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话,那么很可能您的生活和工作会很大程度受到自卑心理的负面影响。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所有人都存在自卑情绪,只是程度不一。" 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卑的时刻,所不同的是:有些人的自卑时刻比较少,而有些人可能大多数时候都处在自卑时刻当中;有些人可以很快从自卑状态中走出来,而有些人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跟自卑"战斗"。 当自卑心理以高频率出现,甚至成为习惯(习惯是可以重新养成的)的时候,自卑就成了一个人的日常形象,这个时候我们会给出评价说:这个人很自卑或者说我是一个自卑的人。 阿德勒对自卑情结的定义是:自卑情结是人在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面前感到力不从心的情绪。 我们自卑的时候,最常感受到的情绪是:无力、焦虑和害怕。 我们可以仔细回忆一下,当我们处于这样的情绪当中的时候,是怎么看自己的?怎么评价自己的? 可能全都是,比如"我不够漂亮"、"我不够富有"、"我不擅长交际"、"我不够有才华"等等,全都是"我没有***""我不够****"这样匮乏的自我评价,倾向于只看自己没有的部分,对于自己已有的部分、擅长的部分是看不见的,或者是曲解的。 在我的咨询室里,我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 一个外形非常漂亮、工作也非常不错的女生,会告诉我说"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又丑又没有能力!" 一个事业成功的男士会告诉我说:"我觉得身边许多人都看不起我!" 自卑,常常会让我们形成一套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习惯 成功了,会将原因归向外部:"都是我运气好!" 而失败了,会将原因归向内部:"都怪我没有做好!""都怪我能力不够!""都怪我太马虎!"。 我经常会想,对失败只做内归因的人,那个画面就像是这样子的:一个人,遭遇了失败,接下来,TA做了什么呢? TA是这么做的:拿起一把剑或刀,指向自己,然后,一次、两次、三次······不断地刺向自己! 我又经常在想,如果我们有一个特制的工具,可以清晰地看见一个人的内在,那么这个人的内在,在此刻一定是混乱的、不稳定的、没有力量的、伤痕累累的,甚至是空洞的。 那么外在呢?是不是也呈现和内在一样的状态呢? 不一定。 现在在看或听这篇文字的朋友们当中,一定有一部分人在感受到特别无力、焦虑和害怕的时候,会用退缩、回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己、隐藏自己。比如: 尽量少地参加竞赛活动(因为没有自信嘛)、尽量少地参加集体活动,如果不得不参加这种活动的话,就会尽量少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尽量让自己不受关注。 在工作会议中可能也会尽量不发言,更不会去表达与大多数人不同的观点。 但是有一部分人可能就会恰恰相反,越是心里害怕、焦虑,就越会表现得很厉害,去证明自己是有力量的、优秀的。比如: 可能会非常喜欢与人比较,并且一定要在比较中占得上风。 在公众场合不自觉地就会想要表现自己。 在团体会议或活动中不由自主会与人辩论,给人一定要一较高下的感觉······ 其实,大家可能都会有一种感觉:无论是退缩回避,还是极力表现,自己都不舒服,但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人为什么会有过度的自卑? 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过度自卑产生的几个原因。 一、首先我们一定会考虑成长过程中,重要他人的影响。 重要他人包括重要抚养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经常跟孩子在一起,照顾孩子,对孩子来说特别重要的人;重要他人还包括权威人物,学校的老师,或老师角色的人。 我们知道,我们最初对自我的认识其实是来自他人的,主要是以上这些重要他人,重要他人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从镜子里得以看见自己的样子。 如果这些重要他人在与我们相处时,大多数时候是认可的、夸赞的、欣赏的、关爱的,那么我们就会从对方眼里看看见一个"优秀的"、"可爱"的自己,形成牢固的自信心。 反之呢,如果这些重要他人经常批评我们、指责我们、嘲笑我们,或者忽略我们,那我们就会看到一个"不好的"、"不可爱的"、"没有价值的人"! 如果这些重要他人长期地忽略我们,没有交流,没有陪伴,甚至没有看见,就当我们是空气或者不存在一样,那么我们很可能也看不见自己存在的价值。在这些环境下,一个人的内在很难形成坚固的自我力量,会对自我产生怀疑。 二、重要他人的影响还包括榜样的力量。 如果家庭里的重要他人本身是缺乏自信的人,那么他们的行为:退缩、回避或极力表现,很可能潜移默化地"传承"给我们。 三、学校环境中还包括同伴关系。 如果我们能很好地融入同伴关系,又被同伴认可、喜欢,那么我们很容易获得自信;反之,如果我们遭遇排挤、疏离,甚至欺凌,那么就很容易产生自卑。 四、再一个是个人的经历,尤其是从6岁左右开始的经历,会很大程度影响一个人的自信心形成。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6~12岁,是发展和形成能力的重要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通过努力的学习,如果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就会顺利发展出能力的品质,但如果总是遭遇挫折、失败,又无法找到有效的应对方式,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我们为什么会花这些时间去探讨自卑的原因,是因为我们需要从原因里去寻找有效的方法。 当我们已经陷入了自卑当中,我们怎么做,可以从那个循环的"圈"里跳脱出来,重新发展出自信心呢? 首先,我们可以重新去解读一下自卑。 大家还记得吗,在这篇文章的开始,我就引用了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对自卑情结的论述:"所有人都存在自卑情结,只是程度不一。" 也就是说,自卑是一个人的正常情绪之一,每个人都有,不是哪一个人特有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当我们觉得自己有一些跟大多数人不一样的部分时,会觉得自己是独特的,尤其是这不一样的部分是"问题"时,我们就会觉得孤独无援,无力、绝望的感觉会更加强烈,以至于都没有办法去寻找解决的方法,甚至根本都不相信会有解决的方法。 所以在这里想给大家一个实用小锦囊:当意识到自卑来临的时候,做几个深呼吸,然后对自己说:"嗯,大家都有心里没底的时候呢!这很正常!"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给自己贴上标签,并被禁锢在自己贴给自己的标签里。 比如我自己,总是给自己贴这样的标签:"我是很容易发胖但又很难瘦下来的体质"。 这听起来是很无奈的感觉:天生的,有什么办法呢?! 但实际上我很清楚:这样的说辞,只是给自己找到了一个一直胖下去,同时又不用我自己负责的理由而已,哪有什么天生瘦不下来的体质,只是没有好好坚持运动而已。 自卑也一样,当我们评价自己"我是一个极度的自卑的人"的时候,其实无意识中将自己装进了那座无形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铁笼里,所有的做为、力量和办法都被禁锢,就算是有都没有办法好好施展出来。 客观地认识自己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人在自卑的时候是片面的,眼睛只看到自己不好的部分,思维里也只有消极的部分,但是,好的那一部分如何能看得见? 一方面需要借助别人的慧眼:最爱你的家人、身边的朋友、欣赏你的领导、友善的同事等,从他们的眼睛里去看自己好的那一部分。 我经常会建议我的来访者们,去采访五至十个甚至更多的身边的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我的优势有哪些?或者你最欣赏我的部分是什么?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你自己对自我的感觉,如果你认定自己是个糟糕的人,那么无论别人如何夸你你都会持怀疑态度。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是: 第一, 停止和自己的"战争",与自己和解。 停止对自己的批判、指责、苛刻等等各种敌对的、攻击性的行为,我们会看到,很多人会习惯地自带"监工",这就像是身体住着两个人,一个被打击得畏畏缩缩小孩儿,另一个是负责苛刻指责的监工,监工不断跳出来指责小孩儿:你这样做不对、你做得不够好、你笨死了······与自己和解的前提是撤掉监工,换成包容友善的妈妈,给小孩儿鼓励、赞美、有效的指引等。 第二, 练习用"第三只眼"看自己,用客观全面的眼光去看自己: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心理咨询师有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叫做"觉察力",我们形象地称这种能力是"用第三只眼看世界"。"第三只眼",是要穿越内在的固有模式、穿越情绪情感,站在一个更高、更全面、更客观的视角,去看"客观存在"。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第三只眼"就如同一盏更高智慧的探照灯,它凌驾于我们的头顶之上,或者脱离我们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发觉真相。 自卑,大多来自与别人的比较。人是社会的人,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进行横向比较,张三比李四更漂亮一点;王二比赵五更有能力一些、、、、、、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当年从江苏江荫的农村考入北大,进入大学之后发现身边的同学和老师都洋气得很,相比之下自己就是一"土包子",自卑是可想而知的,刚开始呢为了迎合同学们,他省吃俭用请同学吃饭吃零食,主动帮同学买饭打开水,后来发现北大都是才高气傲的才子,根本不吃这一套;所以就拼命学习,意思是我把学习搞好了,你们总看得起我了吧!结果学习没拼一去,把身体给累成了肺结核,住了一年医院,在医院里看了几百本书,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 跟人比,没有任何意义,进步都是关于你自己的事情,你只要保持你自己的生命在进步就好,别人比你好还是比你差,关你个屁事! 俞校长跨越自卑这道坎儿,用了一年的身体健康为代价!而我们可以借鉴他的领悟,用以与自己的自卑和解。 我曾经问过一些朋友和来访者们:曾经,一定会有某些时刻,你成功跨越了自卑,重振旗鼓,重新上路,那些时刻里,你都做了些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往往需要思考几分钟,因为我们容易忽略自己曾经的小成功。 出现最多也是我印象深刻的回答是:我成功完成了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很有成就感,于是就又有了信心! 看,成功的体验可以很好地帮我们脱离自卑的泥潭,重新整装前行。 所以,那个被经常问到的问题:我想要克服自卑,我该怎么做? 我的回答是:去做点你有把握的、能成功的事情;或者去挑战一个困难,直到成功为止。 我们一直在讲如何从自卑中走出来,那是基于"自卑是不好"的这样的判断,但实际上,自卑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心理能量:我-想-要-更-好! 我想要更好地展现自己、想要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价值、想要更好地存在于这个世界等等,这些内心的愿望,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的核心动力。 与我来说,和自卑的关系,与其说"克服",我更愿意用"相处"来描述。 您呢,读到这里,您怎么看自卑?准备和自卑保持怎样的关系呢?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