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别集。二册。包括《简斋诗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及《简斋外集》一卷。宋陈与义撰。今人吴书荫、金德厚点校,中华书局一九八二年出版。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生于宋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河南洛阳人。北宋政和三年甲科,曾授文林郎、太学博士等职。靖康难起,他南下避难,经河南、两湖、两广、福建,抵越州(今浙江绍兴),最后到临安(今杭州)。南宋时官至参知政事。为江西诗派后期的代表作家。南下后诗风开始转变,跳出江西诗派窠臼,卓然成家。 本书以夏敬观手校、蒋国榜湖上草堂覆刻瞿氏铁琴铜剑楼藏胡稚笺注本《简斋诗集三十卷附无住词一卷》(包括瞿氏所藏旧钞本《简斋外集》一卷)为底本,以日本覆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评点简斋诗集》、武英殿聚珍本(即《四库全书》本)为主要校本,并参校元,明、清三代一些重要刻本、校本和前人校记,校勘标点、编辑整理而成。 全书共收陈与义古今体诗六百二十六首、词十八首、赋三篇、杂文四篇。诗仍依胡笺本体例,按创作年代先后编年排列,卷第一前三篇为《山水赋》、《玉廷赋》和《放鱼赋》,自《次韵谢文骥》以下至卷第三十均为诗歌。词也依胡笺本体例,按词调分类编排。外集收诗六十四首,诗后为《书堂石室铭》并序、《研铭》、《颐轩记》和《跋郭节度父墓志铭》。陈诗以靖康元年金兵入侵中原,陈与义开始逃难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虽然也有意学习杜甫,但未脱江西诗派的束缚,仅比前人写得流畅明快一些而已。内容贫乏,题材狭小,离不开个人生活情趣和留连光景的圈子,好诗不多。只有抒怀写景或纪行之作,如《感怀》、《襄邑道中》等,还值得一读。后期诗因社会现实和诗人生活遭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与身处安史之乱的杜甫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在诗歌创作中开始理解和真正学到了杜诗的根本。诗中往往能将个人遭遇、社会现实和国家命运有机地融为一体,从风格到思想内容都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涌现出大量感时抚事、忧国忧民的好诗,如《登岳阳楼》、《次韵尹潜感怀》、《伤春》和《雨中再赋海山楼诗》等。诗人的爱国之情和救国无人之慨,以及对宋廷昏庸无能、误国害民的讽刺和谴责,都通过沉郁悲愤的诗歌表达出来。陈诗中一些写景咏物的小诗,如《牡丹》、《题画》等,也常在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之中融入家国之慨,内容充实,寄托深远。 陈与义的词数量少,成就不如诗。但有的词中不时跳动着时代的脉博;词风清新婉丽,如[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秦娥]《五月移舟明山下作》、[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和[点绛唇]《紫阳寒食》等,也为人所称道。此外,本书所收《无住词》是现存少数宋人注宋词的集子之一,更加珍贵。 本书的书前集后录存了不少古本的序跋、校记、注文、评点、本传、年谱和附录等,最后还附有篇目索引,资料丰富、检索方便,是目前研究陈与义生平及作品不可缺少的参考书。 陈与义集最早的刊本为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周葵刊刻的湖州本,早已失传。胡稚笺注本刻于绍熙元年(1190年)。须溪评点本元明两代均有刻本,今存日本覆刻朝鲜本(编年体,十五卷。收赋三篇,诗二百六十七首,铭赞三篇,词十八首)。外集则有元代刻本。清咸丰十年(1860年)有冯煦增补重刻本。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四部丛刊·集部》、《四部备要·集部》、《丛书集成初编·文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