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并非一个小众市场。 据麦肯锡《2017中国奢侈品报告》预计,至2025年,全球奢侈品市值将达到2.7万亿人民币,中国消费者将继续担当主力军,届时将"买下"44%的全球市场。 但在奢侈品养护方面,我国消费者却面临着不小的痛点。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倾向在官方店或海外免税店购买奢侈品,回国后较难享受到快捷完善的后服务。而国内的奢侈品后服务业态相对分散、原始,主要有两类:装修豪华的奢侈品养护实体店,叠加收费现象很严重;夫妻店类的小作坊,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甚至是从修鞋匠、洗衣工摇身一变而成。 针对以上痛点,奢侈品后服务线上平台"包大师"希望在价格、服务便利性以及效率方面作出创新:用户在线上下单并将物品邮寄给平台,平台通过自有的中央工坊提供套餐制的养护服务,同时还会向C to B模式的二手奢侈品售卖和质押中介服务延伸。 包大师的创始人纳兰正秀是一位连续创业者,曾经创办过拍卖行,有着丰富的奢侈品行业从业经历,而当时留下的奢侈品养护小工坊也为她在2016年年初创立包大师提供了原始资源。技术驱动,做奢侈品后服务的"滴滴" 奢侈品的养护与制造完全不同:制造可以流水线化,但养护却是一件非标准的事情,方式因物品的需要而异,质量因工匠而异。因此,工匠的规模和水准,是平台服务质量和速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包大师将工匠分为四个层次:最顶端的是大师,这部分人一般有家传的手艺,看重的是荣誉感;第二层是合作的工坊,关注的是订单量;第三层是招募来的经过考核的匠师,可以完成大部分工艺;第四层是学徒——包大师成立了专门的学院来储备人才。 为了争取到优秀的大师,团队发起了"寻找中国大师"的活动,目前已经与上百位大师建立了连接。合作的工坊则分布在不同的城市,根据当地资源和业务需要承担不同的角色,比如推广、收件集散地、养护。 如何进行品控并实现快速复制呢?包大师希望借助标准化的管理来实现,比如制定服务标准、规范质检流程。同时,包大师上线了针对匠师的"神奇侠"系统,类似滴滴给司机提供的专门端口,会将不同工匠分类、贴标签,根据系统算法来决定派单的最优解,比如订单有金属饰品修复方面的需求,而天津有优秀的五金技术,就会优先派单到天津工坊。 除此之外,包大师会对匠师进行动态评分,评分高的优先派单,以此把控工匠的服务质量。 传统的作坊式养护依靠的是纯人工,进行到哪一步了就贴一张条做记号,很难进行节点把控。而包大师的神奇侠系统会针对每一件奢侈品设置唯一编码,各环节的进度和品控都可以追溯。 纳兰正秀还提到了区块链。对于区块链在奢侈品行业的应用,她比较期待,也表示会继续用技术来驱动包大师的效率创新。寄售二手奢侈品,切入交易环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升级,自2015年以来,奢侈品的消费增长主力已经从首次消费变为增量消费。消费者具有更加积极的奢侈品消费态度,二手售卖将是未来的重要增长点。 在纳兰正秀看来,愿意将奢侈品送到平台做养护的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度也高,从养护到二手奢侈品寄售是一種自然延伸。尽管对箱包这类奢侈品的养护行为较为低频,但包大师希望通过这个枢纽服务走进高净值用户的生活,包揽他们拥有的各类奢侈品的后服务。 客户下单后,包大师会先假设产品是正品,给客户提供报价,并在收到物品后进行鉴定估值。鉴定为正品后,平台将相关信息发送给B端,B端给出最终报价并验收,平台从中收取鉴定费和服务费。 之所以选择C to B模式而不是做奢侈品界的"闲鱼",纳兰正秀有自己的考虑:奢侈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容易出现调包或诈骗之类的情况,C to B to C模式可能让平台承担较大的风险。 目前包大师在下游B端已与数十家寄卖行合作,比如日本大黑屋中国店等;平台业务也已从交易延伸到金融服务,比如为希望质押奢侈品的用户对接典当行,从中收取鉴定估值费。建立品牌店,做开放平台 对于奢侈品而言,正品鉴定是一个重要环节。包大师的鉴定估值平台是开放的,类似于众包,通过包大师审核的鉴定估价师可以通过平台提供服务,目前规模已达千人。 包大师的开放思维也体现在"是否开店"上。在早期融资时,纳兰正秀多次碰壁,曾经有投资人直接问"你一年能开多少家奢侈品养护线下店"。但她认为,线下店更多还是起物流中转站的作用,成本会大幅提高并最终转嫁到C端,而包大师更希望用互联网的方式去提高行业的效率。深入思考后,纳兰正秀坚持采用合作店模式,用技术给供应链的合作者赋能,将包大师做成一个开放平台。 但做纯线上不利于品牌的扎根。对此,纳兰正秀表示,包大师会在下一轮融资后开始布局线下品牌店"红奢会",类似于"小米之家",主要是进行品牌展示,或者围绕用户开展一些活动,以此建立黏性。 目前包大师的获客渠道包括自身平台、社群传播、与产业链线下店的资源置换、京东、58到家等,已积累40万用户,活跃用户占比在10%以上,复购率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