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汪丁丁自称是中国学界的"局外人",顺应他自己的话,或许也可以谓之教育界的"局外人"。然而,看他谈教育,读他《教育是怎样变得危险起来的》,分明觉得他实在是过谦了。 汪丁丁教授觉得敢于教育孩子的人都极具勇气——他自己就"不敢"教孩子。他觉得"教育是最最难的一件事",理由是"性格要想不扭曲,童年必须幸福——这是我个人的观察,但童年幸福的人意志薄弱"。这言说,怎么可能来自教育的"局外人"? 我很赞同汪丁丁教授描述的"教育困境":当整个社会被嵌入一个以人与人之间的激烈竞争为最显著特征的市场之内的时候,教育迅速地从旨在使每个人的内在禀赋在一套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蜕变为一个旨在赋予每个人最适合于社会竞争的外在特征的过程。这的确是深刻的无奈,但即便如此,在不蒙蔽自己的心灵、在对当下教育困境具备清醒的认知情况下,依然要保持健康的平衡,即"既不因亲情而丧失个性发展的机会也不因个性张扬而远离主流社会"。 面对当下的教育困境,汪丁丁教授并非止于抨击,也在尝试探索。比如,他努力推动和直接参与"跨学科教育"实验,甚至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弥补学生家庭教养的不足。 时常听到中小学教师抱怨学生缺乏基本的家庭教养,抱怨学生家长对孩子知识学习过程与情感发展过程的不闻不问。虽然教师没有义务去教育家长如何做父母,但汪丁丁教授提出的建议——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弥补学生家庭教养的不足——可以帮助教师得到一个较好的平衡。这样去想,也许会让很多中小学教师减轻心理负担。 汪丁丁教授在北大执教,他的"跨学科教育"实验却是在东北财经大学开展的。这个实验因为嵌入教育体制之内,不可能不经历危机。然而他还是亲身参与这个过程。苏格拉底曾指出,一只猪可以沉浸在"幸福"里,因为它不懂得反省自己的生活。的确,从未感觉痛苦,就意味着从未反省过,思想的深度与生活的挫折感成正比,经历过危机,体验过痛苦,才是真实不虚的人生。 由于目前很多父母已经不再有能力或者不再有责任心承担儿童早期教养的职责,学校不得不承担起儿童本该在家庭中得到的教育。与此同时,应试教育风又刮得越来越猛烈。教育,的确变得越来越难,教师也越来越痛苦。但为了免于成为一只"幸福"的猪,我们应该直面痛苦。去反省,去思考,去实践,做一名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