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著录。十二卷。清孙星衍、邢澍编撰。书前有清嘉庆七年(1802年)孙星衍自序。(撰者事迹参见"《尚书金古文注疏》"条) 石刻碑碣始传于秦代。秦始皇巡视全国时,在各地刻石,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记》对此有收录,后人遂常取石刻以考补史实,至宋始诞生有金石学学科,清人尤为注重。据该书自序,先是由邵晋涵将各地进呈的金石拓本抄出目录,编为一书,以副本赠以孙星衍,孙星衍进而于二十余年的游学中,周历四方,将所至山川城邑、古陵殿庙中的残碑断碣抄录下来,或拓下帖本,又有各地学友从外地将搜集起来的珍贵材料送至孙星衍处,孙氏则又与当时著名金石学者如王昶、钱大昕、翁方纲、冯敏昌等不断研究考订。时人邢澍藏书万卷,积有金石资料甚多,又将其所聚之资料献出,遂最终编成该书。 书前有孙氏自序一篇。对各地所见石刻列出名目,下附简注,说明书体、撰书者、年月及有关情况,再注以所在之省、县名。该书共收各地碑刻(附砖瓦文)八千余通,按时代排次。卷一周、秦、汉、魏、吴、晋,卷二前秦、梁、后魏、西魏、东魏、后齐、后周、隋,卷三、四唐,卷五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南唐、北汉、南汉、闽、吴越、南诏,卷六、七、八北宋,卷九南宋,卷十辽、金、伪齐,卷十一、十二元。两宋碑碣所占最多,次为元代。其中也有后人重刻的。该书所收石刻碑碣甚为广富,为研究金石之重要的资料书,受后来学者重视。 除嘉庆壬戌刊本外,另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