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心理咨询师,网友们给李子勋这样一个头衔。 早已存在,但应该是从今年初开始,心理关注类节目渐渐成为一种流行,从《心理访谈》到《心灵解码》、《谁在说》等,从各类报刊、电台到各地电视台。这中间最有影响的节目要算CCTV12的《心理访谈》,这里面出镜率最高最出名的专家要数温文尔雅的李子勋。有评论:与其说是那档电视节目令李子勋脱颖而出,不如说是李子勋成就了心理关注类节目。 李子勋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109位心理督导师之一。电视上的李子勋呈现出学富五车的广博,几乎对各类心理问题都能点评分析拆解得头头是道游刃有余,再加上镇定温和的姿态,人们纷纷被他极富亲和力、极具个人魅力的样子吸引着。但是,你也可以在网友们的评论中,看到对他本人的一些争议,诸如不够厚道、勇气欠佳、豪气不够。 无论褒贬无论争议,那么多的心理咨询专家,为什么李子勋是最出名的?一个心理咨询专家究竟能为人们提供怎样的帮助?心理咨询师自己的心理问题怎么解决?生活中的李子勋到底什么样?笔者日前和李子勋本人面对面。 偏中性儒雅非天生 网乐:你是学医出身的,怎么转向心理咨询与治疗的? 李子勋:很偶然。1988年的时候,卫生部对各大医院进行评定,我所在的中日友好医院没有评上"三级甲",就因为当时我们没有心理咨询的相关科室。结果我被院长看上了,让我去进修、学习,后来开设了心理咨询门诊。算起来,有18年了。 网乐:半路出家,院长为什么单就看上你? 李子勋:可能是我人缘好吧。我总是能和我的病人处得非常好,也许我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温和、容易亲近。 网乐:对你的评价,最多的应该是叫"儒雅"吧?网友和电视观众都这么说。 李子勋:别人总这么说,我自己觉得我是能给别人安全感。 网乐:所以你天生就该做医生?这也是做心理医生的必备条件? 李子勋:其实我小时候非常淘气,几乎天天有女孩到我家去告我的状。 网乐:你老跟女孩玩儿? 李子勋:小时候住在泸州医学院里面,奇怪了,周围都是女孩就我一个男孩,要和男孩玩就得出去找,但是家长又总是不让跑远。我简直就像贾宝玉。 网乐:这样很容易"女气"吧? 李子勋:我出去跟男孩玩,也照样欺负他们啊!其实你可以看得出来,我性格中性,行为举止中是有些女性化的。我属于偏中性男人。 网乐:那你今天的儒雅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李子勋:我的父母都是大学里的教授,淘气归淘气,我是非常爱看书的孩子,到了大学的时候,人变得非常安静起来,加上我戴着眼镜,当地的农民总说我是没改造好的。 网乐:"中性"对于成为心理师有好处?因为儒雅,所以你能成为最近以来非常热点的心理咨询师中,最出名的一个? 李子勋:我觉得还是我给人安全感让我占了很大的优势,而且因为我比较平和,没什么权威感,不用很多专业的术语,也不讲道理不太给人压力。另外,我觉得我是把心理咨询做活了。我从来不用书本上成套路的方式方法给人做咨询。通常在专业的范畴里面,看了前面的话,可以猜出你后面会说什么,但是在我的咨询过程中,即便是专业内人士,也不知道我后面会说什么。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即便看似同类的问题,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它的起因、背景、性质、程度、效果等等也都不同了,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一个真正好的心理师,会根据每一个来访者的不同,发展一种对他有效的、特定的心理咨询模式。没有这个能力,是不可能做好心理咨询或者治疗的。 马铃薯文化占优势 网乐:你很出名大概也就是近一两年的事。 李子勋:除了为一些大的外企公司做咨询、讲课以外,我很早就开始在媒体上,比如为《父母必读》开亲子关系专栏,在几本时尚杂志上答读者问,给专业刊物写文章更多些。其实我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做心理学普及的工作,也做了很长时间的咨询师培训。后来更多地与电视台合作,比如在少儿频道、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做嘉宾等,直到现在中央电视台的《心理访谈》。 网乐:出名之前日子过得怎么样? 李子勋:之前应该说全中国的心理师的日子都没有现在好过,没人重视没人找,很多心理师没饭吃。现在大大改观了,而我当然也被更多的人找,来访者来自全国各地,这两年我都没有休过双休日。 网乐:那你觉得是电视这种传媒成就了你,还是你借助电视帮助了心理师们? 李子勋:其实我和其他几位比较出名的心理师一样,我们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几个人。心理咨询在中国起步晚,《心理访谈》主要做的还是心理学的普及工作,引导大众了解心理学,从而带动了中国的心理学市场,现在各地都有类似的节目,心理医生的生存也都不那么艰难了。 网乐:电视节目上呈现出来的,不是真正的心理咨询? 李子勋:在公共媒体做个案,其实是违背通常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的。平常的心理咨询是在一个私密的环境里,整个过程中,心理师不会提出任何概念。当有人咨询的时候,我所有的信息都是隐藏在跟他交谈的过程中,让他从自己内心去找。比如当我觉得他的一个核心概念导致了他的一个思维纠结时,我要对这个核心概念做扰动。我提一些问题,但是里面没有硬的信息,而他会在引导下从内心挖掘到资源。电视节目本身肯定带有很大的娱乐成分,要为观众服务,有可视性的需求,也有电视制作方面的技巧,所以面对观众,我们不得不讲一些共同性的知识。观众要看到专家对于一个问题怎么分析,解决的方法有哪几种,对这个个案来说最好的是哪一种。这种情况在正常的咨询中是绝不可能发生的。并且,以为电视节目中的样子就是真正的咨询,会给观众误导,以为相似的问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应对,或者以为人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谈话快速排除,一次性解决,其实这是不可能的。现实中,能通过一次咨询就完成的个案不超过1%。 网乐:能不能说,你最大的本事是和人谈话,特别是向来访者提问? 李子勋:我最大的本事是读书。心理学是人学,作为一个心理师,我是什么书都有兴趣读的,宗教、哲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地理、历史,还有宇宙观的、自然科学的等等,只要涉及人、人性、文化的,我都会去研究。 网乐:也包括文学类的书? 李子勋:当然,文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潜意识的,它们有很深的联结。我以前也是一个文学青年,还写过好多诗呢。 网乐:书那么多,看都看不过来,你竟是去"研究"? 李子勋:你知道马铃薯是生长在地表下大约30厘米的土壤里,它是一堆堆地,而不是树根样的深入。保有对各种文化的、人的学问的兴趣,对一个心理师来说非常重要,而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大概是马铃薯式的,比如对《论语》,我读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就很受益了。 网乐:很多流行的影视作品也有很深刻的心理分析,你也关注吗? 李子勋:是。有人跟我说过李安是位心理大师,《色,戒》上映的时候他们曾经邀请我和李安在北京见面,结果我正在珠海讲课,和李安错过了! 擅扰动资源在自身 网乐:很多人都非常喜欢你,你自己一定很清楚这一点。而且我还猜测,你的来访者中爱上你的人,也一定有。一个心理师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 李子勋:其实为了达到与来访者的亲和,很多时候心理师还会故意营造出一些什么,促进来访者喜欢上你。但是这些一定会被维持在职业的范围之内。 网乐:这个分寸好拿捏吗? 李子勋:比如在一个将持续三个月以上的中长期咨询中,我们会在做了几次咨询之后,用一次咨询的时间来讨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把彼此的看法、意见告知对方,梳理清楚彼此都不能逾越这种咨询关系的原则。这是一条起码的职业素养。 网乐:这是说心理师有不为情所动的本事? 李子勋:心理师当然会动情,只不过在工作状态下、在咨询现场,我们更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责任,要用"第三只眼"在来访者和自己之间游走、观察并且思考。爱和共情当然需要,但在咨询过程中一定可以在各个角色之间能进能出,出入自由。如果心理医生在咨询里面感觉到强烈的不舒服,他就要找到他的督导去解决他的问题。而这跟来访者没有关系。 网乐:这样"分裂"着,能真的帮到来访者吗? 李子勋:其实咨询首先提供的是一个谈话的机会。有一个人,用完全接纳的方式来听他倾诉,让他阐述痛苦,而且给他回应。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不会直接告诉来访者应该怎么想怎么做,或把自己的意见硬塞给来访者。高明的咨询师是在扰动中让来访者自己去领悟。我们是一面镜子,我们的内心是空的。 网乐:也就是说,在心理师这里,人们得不到实质性的建议。但来访者都是来寻求帮助的,那他从咨询师这里能得到什么? 李子勋:心理医生要保持无知。咨询的效果是"助人自助"。事实上,咨询师不是上帝,每个人也都不可能决定别人怎样思考和行为,我们不能知道每一个个体该怎么生活,比如说我们没法假定一个孩子不去上学了,他上学就好;夫妻闹着要离婚,他们一定要和好才好。但是我们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内在已有的资源,有自组的能力,有一个自适应过程,我们只要推动他的自组就可以了。心理咨询会保持中立,不做对或者错的判定。 网乐:作为功力很深的心理师,你自己有问题找谁啊? 李子勋:我也会去找督导。当然,我渐渐地对于人生中一切的悲欢荣辱都有一种接受的态度,对于生命中一切的体验、经历都接受,重视生命的当下,在精神追求方面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愉悦感。而且,咨询本身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咨询师在帮助来访者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 采访印象 和李子勋联络以至见面采访的全过程后,心理有过些不适应。书本里读到的李子勋、电视中看到的李子勋、想象当中的李子勋,和记者看到的李子勋,反差不小。 李子勋说话应该是不紧不慢的。面对面说话的李子勋,语速快得惊人,似乎打开了话匣子,字词句段便从他的嘴巴里"涌流"出来,拦都拦不住,叙述个案情况分析现象,"扰动"、"移情"、"建构"、"重组"、"超循环体系"等等专业化词汇时时徜徉。 李子勋遇事应该是不急不火的。但因为对相约采访地所在区域的路线不熟,记者转悠了很久才算找到那间咖啡店,这中间的联络中,轻易地在李子勋的语气里听出了急躁。 李子勋的样子应该是全盘雅致的。采访结束后,李子勋去了另外的坐席和夫人一起就餐,等记者结算过茶水费准备离开前告别时,竟一时找不到他了!定睛再看才发现,一个摘掉眼镜满头冒汗吃得正香的人竟然就是他。 记者的所有不适与李子勋无关,而且在默念几遍他自己的话"我在生活中就是一个普通人"之后,释然。 最后还是做一点小小的提醒吧:请不要试图从一个心理医生那里打听清楚一个目的地的地址,因为心理医生可能习惯于不给出一个确定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