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到心流,很多人都很羡慕,但很多人不知道心流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其实心流也不复杂,就是一个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到一件事情上,会全情投入,忽略其它不相干所有事情,整个人在投入这件事过程中,会享受到非常充实,非常幸福的感觉。 比如你集中精力三个小时,完成一份高质量的方案; 比如你一个人在房间高效记忆了200个单词; 比如你在篮球场上全神贯注投入打了30分钟球,这都是进入了心流模式。 其实大部分人都体验过心流状态,玩游戏时是人进入心流模式最快的方式。 游戏的确最符合创造心流模式的要求,我们一条条对照心流模式特征来看一下。 1.是我们想去做的事情——游戏?没问题。 2.是我们容易专注的活动——游戏,没问题。 3.是目标清楚的活动——游戏,没问题。 4.是马上有回馈的活动——游戏,没问题。 5.我们希望对这项活动有掌控感——游戏,没问题。 6.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焦虑感消失——游戏,没问题。 7.可以投入很长时间而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游戏,没问题。 8.具有一定挑战,但不会觉得无法完成,可以通过不断地练习来增强能力——游戏,没问题。 不止是游戏,人在体育活动,兴趣爱好中也很容易进入心流模式,但问题是大部分人希望能快速进入心流模式的是学习,是工作。 不然不是老妈不干,就是老板不干啊! 2:
怎样快速进入心流模式? 网上有很多建议,不同的人进入的方法可以不一样。禅宗的很多方法,一开始也是寻找心流模式,然后再慢慢入定。 有一种建议是通过仪式感找到心流模式。 所谓仪式感,其实也蛮好理解的,当我们处于某个环境时,人会深受环境的暗示,从而得以加速或者延缓进入自己想要进入的状态。 比如我们在大学寝室里就很难好好学习,这里的环境一直暗示你可以玩游戏没有人管。 但是如果我们坚持去图书馆上自习就不同了,学习氛围很好。这就是因为去图书馆自习,本身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收拾书,去图书关,找座位,摆开书,喝口水,周边的人都是很认真的学习状态,很快就能把一个人带入到学习氛围中,这就是所谓的好的群体环境更容易带动大家进入心流模式。 为什么在家看球不如现场看球体验好?因为现场的氛围容易把人带入到极度专注的观看状态,也就是集体进入心流模式。 就算没有群体氛围,好的环境暗示,加上必要的程序,也可以构成仪式感,所以我们很多人在家看书,需要一个书房,否则书也很难读进去。 读书如此,写作也如此,《小强升职记》作者邹鑫说他写作前,得先换上一身轻松的衣服,然后泡一杯茶才开始写作。如果你每次都用这样的程序开始写作,慢慢就变成自己写作之前的一种仪式。 仪式感其实是一种主动的心理锚定,主动把某种特定的行为与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感觉关联起来,暗示自己每当完成这套动作的时候,你想要的感觉就自然出来了。 如果我们把仪式感动作程序和心流感觉结合起来,我们就能在仪式感引导帮助下更快进入心流模式。 比如日本的茶道仪式,时间控制得一秒不差,流程的安排一毫不乱,每个动作都不能走形走样。品日本茶道的人,注意力会跟着茶艺师游走,不敢发出一丝声响,慢慢就让自己心态进入了一种沉静的状态,才能自信品味茶的妙处。 用仪式感带人进入心流,是可行的。 3:
我的确很容易进入心流模式,但我不依赖仪式感,我要的是随时随地可以进入心流。 依赖仪式感进入心流,好的方面就是,人一完成仪式基本上就能够让自己进入心流的高效状态;坏的方面就是。如果不完成这个仪式,估计就进入不了状态。 这就意味着进入心流模式,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如果环境不如预期,仪式感无法得到发挥,人到了要做事的时候,容易心烦意乱,什么也做不好。 依赖仪式感带自己进入心流,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抗干扰能力差。 我即便要暗示自己进入心流模式,也只会选择非常简单的动作暗示自己,比如开机。不管是打开手机还是打开电脑,开机这个信号就告诉我,我必须马上响应各种消息和工作任务,这些没有完成之前,我不能分散注意力做别的。 如果是"开机"这个暗号的话,那么对环境的要求就几乎减少到了最小状态,这也就意味着我的仪式感动作得到了最简化,然后我就能随时随地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进入心流模式。 但是很多人把进入心流工作状态,理解为需要一套复杂的仪式感,我对此是表示担心的。因为在职场,在真正的工作模式下,往往不具备那么好的环境让我们调整心情,我们要的是遇到险情,马上就能扣下扳机的能力。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最重要的仪式感,是先发现自己的下班后的高效工作时间,然后让自己这段时间能见此一段时间,不被打扰的工作,这个时候你很容易进入并享受心流模式。 如果能在一段时间内坚持这个时间用于做有产出的事情,并一次次进入心流模式,那么在这段时间内的高效产出就会形成对你大脑的奖励反馈,你会爱上这种感觉,并企图一次次享受这种感觉,这个时候,心流带来的成功感觉就成为你一次次进入心流模式的最佳奖赏。 我唯一可以肯定告诉你的是,如果你经常反复进入心流模式,那么就好比经常登山的人,他总是能很快找到登顶的小路。这种经历多了,你会慢慢培养出在更多场景下进入心流模式的能力。 进入心流模式,仪式感其实并不是关键,特别是要小心把进入心流状态和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联系起来,结果反而分散了你的注意力到程序上,而不是专注真正有产出的工作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