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创新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多年来,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浙江的特色小镇、广东的专业镇建设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借鉴浙江、广东经验,将镇域经济发展提升至省级战略层面,对于加快推进全省以企业创新为主体、镇区服务为载体、跨镇区片区协调发展为抓手的经济创新带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借鉴经验;创建;镇域经济;创新带;思考 一、浙江、广东镇域经济创新实践的经验 (一)浙江特色小镇创新建设的经验 由于受资源、环境的约束,浙江经济对集约式发展、高水平发展的要求高于其他省份。因此,跳出传统乡镇模式,创新发展成为镇域经济优先发展的方向,走在了全国的先列。去年底,习总书记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作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大有重要意义。浙江着眼供给侧培育小镇经济的思路,对做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也有启发。"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经验:一是突出可持续发展。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是在有限的空间内优化生产力布局,破解高端要素聚集不充分的结构性局限,探索创业创新,具有产城融合、区域结构发展均衡性的优势。二是突出创新发展。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强调空间灵活,降低居住成本;强调升级产业、转型产业和孵化产业的多元叠加;强调公共空间建设,建筑有边界、景观有边界、产业有边界。三是突出政策引领。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在管理模式上是宽进严定、分类分批、引领示范。强调政策扶持、产城结合、地标性建设等。四是突出充分就业。浙江特色小镇的规划以就业规划为基础,研产业、找空间、强配套、重建设。 浙江特色小镇的价值:一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式,也就是創新驱动作为推动经济转型的动力模式。二是创造了区域经济动力发展的模式,在区域经济布局中形成多样化的增长点。三是创造了新的高端产业的集聚模式,以云技术、新型金融和地方产业为主体的浙江特色块状经济的发展作为基本前提,特别注重参与全球的产业分工。四是建立了现代产业和传统产业以社区生活结合的社会精准治理的新秩序空间。五是创造了区域性相对充分就业机制,稳定了社会基础。六是创造了富民的经济激励机制。七是强化了生态标准,创造了空间发展的整合。八是形成了"网络+"到"小镇+"的特色。 (二)广东专业镇建设的经验 广东专业镇是具有地方特色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载体,是传统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主要集聚地,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载体。1999年底广东省启动了"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乡镇产业转入规划引导、科技创新的专业镇发展快车道,引领了专业镇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 1、专业镇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明显。2015年经省科技厅认定的省级专业镇399个,经济规模占全省的38%。佛山、东莞、江门的专业镇经济贡献率超过80%;汕头、中山、云浮超过70%。全省专业镇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对居民就业、财政收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大幅提升,成为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2、专业镇产业协同创新蓬勃发展。2015年全省专业镇名牌名标总数3622个,集体商标数和原产地商标数253个,共参与制定修订行业标准1692件;参与产学研合作企业数1929家,与大学、科研院所共建科技机构数769个;创新服务平台完成和参与的成果转化项目620项,成果转化项目产值达30亿元。形成了电子信息、家电家具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基地,涌现出顺德家电、古镇灯饰等一大批区域品牌。 3、专业镇引领全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全省专业镇全社会科技投入396亿元,同比增长12.7%;共拥有140万科技人员,占专业镇各类产业职工总数的8.5%;R&D人员共31万人,每万人口中的R&D人员数达71人;专业镇镇内高新技术企业2654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13732亿元。专业镇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成为全省科技成果的新高地。 4、专业镇成为全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专业镇的创新服务机构2900个,公共创新服务平台覆盖率达90%以上,共培训人员 21.88万人次,对外服务企业达5.48万家,创新载体形式多样,形成省市县镇多级创新发展平台体系,成为专业镇转型升级的重要法宝。 5、专业镇成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战场。专业镇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而且还培育了一大批新型工人,使农村原有的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专业镇通过强化项目支撑、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产业集聚,构筑产城互动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推进江苏镇域经济片区创新带建设的主要思路 江苏既要汲取两省镇域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又要结合江苏重点镇建设、产业集群的实际,尽快形成跨镇区的省级镇域经济片区创新带建设的战略布局,通过省市县镇四级联动,推动全省镇域经济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一)谋划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建设意见。加强对跨镇区的省级镇域经济片区创新带的顶层设计,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镇域经济片区创新带的实施,加大对片区创新带的扶持力度;出台镇区协同创新发展实施意见,以加快推动镇域经济提质增效和实现新型城镇化为目标,将镇域经济片区创新带规划融入城镇发展规划,探索镇域经济片区创新带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二)突出示范引领,高起点建设创新带。适时开展"省级镇域经济片区创新带示范区"行动,建立省市县镇四级联动机制,以省级示范区为突破点,整合各类创新资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技术升级、产业模式升级、公共服务平台升级、城镇化建设升级。省级示范区要通过品牌战略等行动实现从低端产业集聚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变,形成企业集聚化、技术高端化、产业集群化的镇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三)注重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省级镇域经济片区创新带建设为契机,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大型骨干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建立创新服务机构,提供以技术创新、信息咨询等多元化服务体系;同时采取省市县级部门与镇区联动的方式,集中优势力量建立和完善一批公共创新平台,形成纵横相连、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加速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推动融资平台多样化,打破融资瓶颈。 (四)推进产城融合,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支持省级镇域经济片区创新带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产城融合。加快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产业配套,形成产业集聚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加强居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鼓励省级镇域经济片区创新带加强特色产业从业人员的市民化,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新城镇。 作者简介:朱蓓(1995—),女,汉族,江苏盐城人,南京师范大学2014级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研究方向:经济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