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三国中王朗真的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回称作是《武乡侯骂死王朗》,是说诸葛亮兵出祁山,曹魏大都督曹真率军迎敌,军师王朗自逞其能,说他用一席话,就能够让诸葛亮"拱手而降"。结果这话倒是说了,可不但没有说的诸葛亮投降,反而被诸葛亮大骂一顿,以至于"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三国演义》在民间影响深远,王朗之死又是以回目出现的,所以一般人都认为王朗之死就是被诸葛亮骂死的。
  历史上的王朗并不是被诸葛亮骂死的,依王朗的性格来看,有可能被人骂一顿就会"气满胸膛"而死吗?
  从曹操上表征召王朗开始,王朗从曲阿出发,辗转于江海之间,奔波了一年多才到达。朝廷任命王朗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魏国刚建立时,王朗以军祭酒的身份兼任魏郡太守,后又升迁为少府、奉常、大理卿。
  曹丕时期,王朗担任御史大夫,后改任司空,到魏明帝时由司空改任司徒,直到去世。
  王朗的经学成就名冠一时,被称之为"王学"。除此之外,王朗在司法、行政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如善于处理诉讼案件,主张疑罪从轻。可别小看了这个"疑罪从轻",在"有罪推定"的古代,它的进步意义非常大。
  劝谏曹丕减少游猎和伐吴,建议曹丕和曹睿减徭薄赋,发展生产。在军事方面,王朗的表现主要是献计决策,如吴、蜀夷陵之战时,王朗认为应该首先坐观胜败,到形势明朗时再出兵,一旦出兵则一战成功,不留后患。为曹丕所采纳。
  从王朗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他和诸葛亮并没有接触过。那么,从他的性格特征上来说,他有没有可能因为"气满胸膛"而死呢?
  看一看他和曹操的一番对话就可以得知。曹操曾经请王朗赴宴,宴席上嘲讽他说:"不能效法你当年在会稽那样丢了好米饭碗。"王朗仰头叹息,说:"事情应该适当却难在做到恰到好处。"这句话似乎和曹操的话有点儿不接茬,于是曹操问:"这话怎么说?"王朗回答说:"像我那样,当年既为汉吏,应该是保境安民,不应该改变自己的气节而实际上却改变了;像明公您今天在这个场合,原本应当体现出恭敬好客,折节求贤的气度,结果却没有这样做。所以说,这实在是太难了!"潜台词是:我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你说了不该说的话。
  孙坚在江南地区打下了根基,但这地域却是孙策一城一地攻打下来的,江南多少比王朗有势力的太守都败在了孙策手下。按理说,军事方面不是王朗的强项,王朗败在这样一个人手里也算不得什么。但是,古人把气节看得很重,投降孙策毕竟是王朗一生经历上的一个污点。你曹操以皇帝的名义把人家召来,人家被扣一年,就是不当孙权的官吏而一心来投奔你,你曹操是完全应该折尊礼贤,给王朗更多尊重的。
  事情恰恰相反,曹操偏偏在广庭大众面前揭王朗的伤疤。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要么表现的"怒火填胸",要么就是"甩袖而去",又或者是"献媚自嘲",但王朗却表现的不卑不亢。王朗在用一句话过渡之后,巧妙地指出曹操的"无礼",既避免了自己的尴尬,又使事情圆满收场,可以说是思路清晰,机智冷静。从这件事的情节上来看,王朗不是一个无端生气之人,因而也就不会出现被人一骂就会"气满胸膛"而死的人。
  魏明帝曹叡于公元227年即位,进封王朗为兰陵侯,升任司徒,次年王朗去世,谥号成侯。
  演义当中诸葛亮骂王朗,也突出了"折节"一事,从中也可以看出古人对于气节的重视。王朗一生对文化对司法是有一定贡献的,但就因为曾经的"折节"就被曹操嘲讽,后世又被小说家贬损,实在是背了不该背的骂名啊。
  相关人物
  魏国:曹操、郭嘉、曹丕、曹植、贾诩、司马懿、张辽、徐晃、典韦、许攸、荀彧、夏侯渊、荀攸、许褚、司马昭、夏侯惇、曹爽、张郃、程昱、于禁、曹仁、杨修、邓艾、马岱、曹真
  蜀国: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刘禅、黄忠、马超、姜维、魏延、刘封、关平、马谡、庞统、徐庶、乐进、黄月英、蒋琬、糜芳
  吴国:孙策、孙权、周瑜、陆逊、太史慈、甘宁、小乔、孙尚香、吕蒙、鲁肃、大乔、周泰、顾雍、丁奉、黄盖、诸葛瑾、张昭、凌统
  其他:吕布、貂蝉、董卓、刘表、袁术、水镜先生、陈宫、张角、袁绍、公孙瓒
网站目录投稿:夏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