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家长须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比什么都重要


  中国父母往往重视子女的饮食衣着,总要孩子吃这样、那样,穿这么多、那么多。其实,在基本的温饱解决后,父母对待孩子的重心要放到家教上来,而家教的目的就是要塑造孩子的精神,所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比什么都重要。
  专家研究,幼儿和儿童阶段的孩子,至少有以下几种心理需要。
  尊重和肯定的需要。许多家长喜欢用动物名称作为孩子的昵称,如"狗狗""猪猪"等,尤其是当着外人的面这样叫时,孩子往往会抗议:"我不是狗狗!""我不是猪猪!"这说明孩子从小就有获得尊重的需要,也很重视维护自己的形象。
  稍大一些,如果家长总爱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去对比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或者总爱批评孩子这没做好、那没做好,也是非常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聪明的家长往往会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区别开来,强调"你不是他、他不是你",是优点的分别列举出来,重点给予表扬,是缺点的补充说明一下。孩子自然明白要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同时也会自信地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榜样和伙伴的需要。孩子的成长过程一直伴随着对成年人的模仿,第一个模仿的对象便是自己的父母。因此,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孩子正在观察自己,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在孩子的脑海里回旋半天。父母应当知道,孩子以自己为楷模,无论送孩子多么贵重的礼物,都不如把自己良好的行为举止展示给孩子,这才是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当然,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孩子还需要与他同龄的榜样和抽象的榜样。同龄的榜样来自于孩子的玩伴,父母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和同龄的或略大的孩子玩耍,让小伙伴们在一起学会合作,相互理解,遇到问题学会妥协,而那些责任心强、有组织力的伙伴就会成为孩子的榜样。抽象的伙伴往往来自于孩子阅读的图书、看过的电影等,对其中孩子所喜爱的人物的精神品质,父母要进行分析,帮助孩子加深理解,孩子遇到类似事情时,父母可以建议"如果某某遇到这种情况,他会怎么办?"促使孩子吸取榜样的力量,自己解决问题。
  讨论和交流的需要。家长不要以为孩子没思想,其实孩子的思想活动比成年人要丰富得多,因为孩子正处于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知识的年龄,面对眼前的现实世界和书本中描绘的一切,他随时都有疑问产生,有新奇的想法要说出来。无论工作多累,家长每天都要抽时间和孩子讨论,为了讨论的深入,还要读孩子读过的书,看孩子看过的电影等。
  在讨论中要肯定孩子思维的闪光点,孩子想得不对的地方不要粗暴地否定,而是用逻辑规则让孩子明白错误的原因何在,这样孩子的思维能力会大大提高。要特别保护孩子爱动脑筋的优点,不要动不动就塞给孩子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寻找,当孩子获得正确答案时再给予隆重的表扬,这样就能激发孩子保持学习、探索的兴趣。
  为人处事的道理,也可以在这种交流中逐渐传授给孩子,而不是等孩子长大,"翅膀硬了" "不听父母话"的时候再强行灌输,如果父母和子女之间缺少从小在一起亲密无间地进行讨论、交流的基础,往往容易因"代沟"的凸显而爆发冲突。
网站目录投稿: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