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读书笔记


  《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
  A 归纳类比Analogy——发现蕴含的共通原理
  归纳类比指的是探寻各种事例之间内在相似性的学习方法。
  类比推理常被演绎成各种形式,广泛用于测量学习者的各项能力,尤其是词汇量、知识面、创造力等方面。除了用作测试之外,类比推理本身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可以加深学习者对事物之间蕴含的共通原理的理解。
  ·在学习之后碰到类似情况时,更有可能主动运用之前学到的原理。
  ·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类比推理来引导自己思考学习。
  Ⅰ.类比的原理
  要从外表看似迥异的事物中找到它们的内在共通原理
  Ⅱ.如何运用类比来促进学习
  在学习情境中运用类比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在解释新的事物或观点时,把它类比成一个人们熟悉的例子;
  (2)提供两个或更多的类比事例,让学习者探索其中共存的深层结构。
  要尽可能展示出某一原理应用场景在表面特征上的多样性,来帮助学习者打开思路,提升应用的灵活性。
  Ⅲ.运用类比能产生什么效果
  类比则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正迁移
  通过类比学习所获得的关键成果在于,学习者将核心概念应用于新情境的能力。
  Ⅳ.如何培养类比的能力
  Ⅴ.运用类比容易出现的问题
  如果我们想要发挥出类比案例所能带来的更大学习价值,则应邀请更多人一起加入构思类比的过程,然后再一起分享讨论,看看哪个类比对于表达目标内容更为贴切。这既能帮助学习者了解挑选优质类比的标准,又能促进对目标概念本身的深入理解。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理解一个新概念有些困难。
  ·学生无法想象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相对大小。
  ·学习者似乎只关注表面细节,却忽略了核心概念或原理。
  ·在一节讲解动物保护色的课上,一位小朋友开心地比较着各种动物不同的表皮颜色,而不去关心动物的颜色都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这个关键点。
  ·学习者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学生在课堂测验中做得很好,但在期末考试中却考砸了。
  ·学生知道用线性斜率来计算速度(d/t),但却不会将斜率用在计算密度(m/v)的新问题中。
  使用的范例
  ·用一个熟悉的例子来解释一个相对抽象的新概念。
  ·电流就像充满于水管中的水。
  ·让学习者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蝴蝶、海蜇、花粉在远距离移动时的相似点是什么?
  ·从罐子中拿弹珠和掷骰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B 归属感Belonging——消除焦虑,融入集体
  归属感是一种在团体中被接纳、被重视、被包容的感觉。
  Ⅰ.归属感的原理
  学习是一种社会化活动。
  Ⅱ.如何通过提高归属感来促进学习
  第一种方法侧重于改变学习者对归属感的认知,发挥作用的时间一般较短但却非常有效;第二种方法则涉及对环境和社会结构的改造,从而提升社交关联和归属感。
  任何归属感干预措施都不要求一个人只能属于一类群体,也不要求为了培养对某类群体的归属感而放弃另一个群体
  让人们认识到自己可以同时归属于几个不同的群体、关注做好一件事本身所需要的特质,而非其他无关的特征,能够有效提升容易受刻板印象影响的人群的表现。
  Ⅲ.归属感干预练习能产生什么效果
  Ⅳ.如何培养归属感
  Ⅴ.培养归属感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不再参与学习活动。
  ·学生可能感觉自己不属于这个群体,不能全身心参与进来。
  ·学习者可能不愿意被归为某个特定群体或具有某种特征。
  ·学生在考试中的发挥不如课堂上的表现。
  ·一名美籍非裔学生可能受到他人对自己种群刻板印象的影响,过度焦虑、在考试时无法全神贯注。
  ·学习者感觉没来对地方。
  ·电机工程系一名女生明明成绩很不错,却在考虑换专业,认为自己学不好工科。
  使用的范例
  ·帮助学习者重塑归属感。
  ·给员工各种机会,了解不同特点的榜样示范,看他们如何能够融入群体之中。
  ·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理解他们是如何成功融入已有群体的。
  ·通过改变环境来让人更容易树立归属感。
  ·在课堂中,建立共同的行为规范并鼓励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
  ·在线平台上,鼓励学生在论坛中了解其他同学。
  C 对比组合Contrasting Cases——辨别关键信息
  对比组合是一组能帮助人们观察到细微差别的极为相似的例子。
  对比组合中的例子通常看上去都很相似,但通过对比就可以体现每个例子的独特之处。
  对比组合能够帮助人们意识到原先不曾留意、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Ⅰ.对比组合的原理
  若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对比组合来练习,学习的时间是可以被有效缩短的
  Ⅱ.如何设计对比组合来促进学习
  对比组合的操作方法非常直观:在期望突出的目标特征上选择存在差异的事例,然后让学习者来辨别这些差异。
  Ⅲ.运用对比组合能产生什么效果
  对比组合方法带来的最显著的效果是提升学习者注意细节的精度。
  对比组合还能帮助学习者了解抽象知识的适用范围(请参考章节J),并通过情景线索来调用合适的知识概念。
  Ⅳ.如何培养运用对比组合的能力
  首先,要树立"对比组合是极为有价值的学习方法"的学习意识。
  (1)人们会很自然地相信眼前看到的就是全部,如何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2)假设人们确实认识到了知觉的局限性,那他们又怎样选择合适的对比组合来突出自己尚不了解的事情呢?
  Ⅴ.运用对比组合容易出现的问题
  对比的事例越接近、细节化程度越一致,学习者才越容易注意到目标特征上的变化。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分辨不清概念,从而把不同的事物混为一谈。
  ·有人认为蘑菇是植物。
  ·有人认为蜘蛛是昆虫。
  ·学习者无法精准理解概念说明。
  ·学生区分不了物理中的力和功。
  ·学习者无法判断什么情景适合运用所学的哪些知识。
  ·一位银行职员能够熟练背出培训手册上的各种业务流程,在接待一位想用定期存款购买国债的阿姨时却不知该如何办理。
  使用的范例
  ·提供"几乎分辨不清"的例子来强调事物是什么,以及不是什么。
  ·让英语语言学习者对比"pa"和"ba"的发音。
  ·提供一套可以展示目标维度中不同变化的例子。
  ·展示描绘同一个场景,却来自于四个不同年代的画作。
  ·对比不同类型墨水在同一种纸张上、用同一种钢笔写字时,墨汁在纸张上扩散的速度。
  D 精修勤练Deliberate Practice——专家的养成之路
  精修勤练(又称为刻意练习)指的是为了超越现状,而在某一项特定的技能或者概念上集中精力练习的学习方法。
  真正需要的是科学的分析以及用心的努力,而不是单纯的机械式重复
  第一,出色的专业才能大约需要10000小时的参与投入。
  第二,练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投入时间的数量,还包括投入精力的质量。
  Ⅰ.精修勤练的原理
  精修勤练借助两种认知原理来促进学习、提升水平:①组块化 ,②知识重组。
  组块化就是把零散的小块信息组合成大块的信息单元
  随着时间的积累,精修勤练会改变人们的知识结构,从而更专业地应对常见任务。
  Ⅱ.如何设计精修勤练的学习机会
  精修勤练的条件包括:①选取恰当的目标与任务,②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③劳逸结合,④保持充沛的学习动力。
  Ⅲ.运用精修勤练能产生什么效果
  通过精修勤练,复杂的任务也可以完美地执行,其过程也会更为高效、更不容易受到遗忘或其他事务的干扰。
  Ⅳ.如何培养精修勤练的能力
  Ⅴ.运用精修勤练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进入瓶颈期,原地踏步。
  ·一遍一遍地重复做题,但并没有算得更快更准确。
  ·练习了好几个小时,既没形成更深的理解,水平也没提高。
  ·一位学生虽然做了很多道题,但只是机械式地算和写,并没有集中注意力思考。
  使用的范例
  ·要以目标为导向,集中练习某项特定的技能。
  ·对于想提高写作水平的作家来说,找出之前作品中使用被动语气的句子,尝试将它们都转化为主动语气的句子。
  ·突破现有水平。
  ·对一位吉他手来说,练习一首曲子中感觉最别扭的部分,而不是弹得最顺的部分。
  E 详细阐释Elaboration——让记忆更有意义
  详细阐释 是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关联起来,从而提升记忆效果的学习方法。
  Ⅰ.详细阐释的原理
  详细阐述非常适合记忆陈述型信息
  一种被称为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它可以帮助我们对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处理,例如思考解决一个问题。
  连接在一起的信息相互触发,相互触发的信息连接在一起 。详细阐释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来提高目标记忆被触发的概率的。
  Ⅱ.如何运用详细阐释来促进学习
  强化记忆的基本策略是建立新信息与已知内容之间的关联。这里有三种相辅相成的方法:①准确且相关的阐释,②组块化,③与结构清晰的知识相融合
  Ⅲ.运用详细阐释能产生什么效果
  Ⅳ.如何培养详细阐释的能力
  研究人员将几种详细阐释的策略教给一群青少年,包括在脑海中构建图像、编撰故事或句子,以及与已知事实进行比较,等等。
  Ⅴ.运用详细阐释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记不住学习内容,太健忘。
  ·学生记不住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都有哪几位。
  ·员工记不住公司的采购审批流程。
  ·老师记不住学生的名字(老师又读了一遍学生花名册,却依然对不上谁是谁)。
  使用的范例
  ·学习生词的含义。
  ·造一个可以准确表达其含义的句子。
  ·需要记住一篇长演讲或者一长串步骤。
  ·把每一段落/步骤与熟悉路线上的地标联系起来。
  ·希望记忆一组规律。
  ·关于二十四节气,古人编了一段歌谣来帮助我们记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F 反馈Feedback——自我提升的明镜
  反馈 是一种返回给行为主体的信息,反映了相关行为的质量或是影响,可以被用于进一步地调整迭代。
  Ⅰ.反馈的原理
  重点是无论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能提供含金量信息的就是好反馈
  Ⅱ.如何运用反馈来促进学习
  以下特征的反馈信息会有利于学习者解决上述"追根溯源"的问题:具体准确(Specific)、时机恰当(Timely)、易于理解(Understandable)、不丢面子(Nonthreatening)、存在改进空间(Revisable)。此外我们还要再加上一条:人们需要一个改进的契机或理由。
  Ⅲ.运用反馈能产生什么效果
  反馈通常能辅助两种类型的学习。最常见的是帮助人们进行渐进式的调整。反馈信息表明大方向上要做调整、要进行彻底改造。
  Ⅳ.如何培养反馈的能力
  初学者需要借助超越自身水平的反馈来实现更大的进步,而且要想效果奇佳,这些反馈最好包含建设性批评。
  Ⅴ.运用反馈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搞不清楚自己当前的状况。
  ·在复健治疗中,患者按照图例上的姿势进行模仿,但却不知道自己的姿势是否到位。
  ·收集了反馈却没有针对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进。
  ·一名员工知道自己的工作表现很差,但依旧我行我素。
  ·在同一个地方频繁出错。
  ·一名学生总是搞错小数比大小的问题,他执着地认为0.10比0.9要大。
  ·在错误的方向上用功努力。
  ·为了撰写研究计算机发展史的报告,一名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阅读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自传上。
  使用的范例
  ·帮助日语母语者练习汉语中L和R的发音,可以要求他把几个以L和R为辅音的汉字进行分类。然后每次他试读完都给予反馈。这可以帮他分辨出之前认为完全相同的两种发音。
  ·给学生的论文提供建设性批评作为反馈,同时附一个便签表达自己对学生的高期望、信任与信心。反馈给学生提供了如何改进提高的指导,而传递语气态度的便签则防止学生把反馈当作是针对个人的批评。
  G 自我生成Generation——创建持久的记忆
  自我生成是一种依靠回忆过程来强化记忆的学习技巧:越去反复回忆一件事情,将来就越容易回忆起来。
  自我生成的三个要点:难度适宜、强化线索到记忆之间的路径、隔一段时间再联系
  想要提升记忆效果又要避免过程中出错,我们只需遵守两条简单的原则:①确认目标记忆是学习者主动生成的(而非被动阅读的),②记忆练习要循序渐进(不要集中突击)。
  Ⅰ.自我生成的原理
  自我生成的过程需要我们严格按照未来使用记忆的方式来练习,即凭借线索回想记忆内容,说白了就是"未来怎么用,现在怎么练"。
  Ⅱ.如何运用自我生成来促进学习
  通常来说,那些需要根据一部分线索来进行回忆的任务可以增强记忆效果。第一,任务要控制在合理的难度范围内;第二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自我生成强化的是记忆中"生成"的那部分,而不是触发该记忆的"线索"部分;第三个要考虑的就是时间间隔。
  Ⅲ.运用自我生成能产生什么效果
  Ⅳ.如何培养自我生成的能力
  Ⅴ.运用自我生成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记不住一些零散的知识。
  ·记不住各个部门的内线电话号码。
  ·记不住珠穆朗玛峰有多高。
  ·学习者在没有外界明显提示的情况下,很难回忆起来。
  ·给出多种不同提示后,学生们才想起词语的含义。
  ·学习者对那些本应记住的知识无法形成长期记忆。
  ·学生们在周测中表现很好,但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全忘了。
  使用的范例
  ·学习单词及其含义。
  ·利用闪卡从两个方向进行学习。提供单词,记住含义;提供含义,记住单词。
  ·记忆有机分子的结构。
  ·先展示整个分子,然后开始逐步减去一两个原子或化学键,然后让学生来回忆缺少的部分。再次展示分子,隐去更多的原子和化学键,让学生回忆缺少的部分。以此类推,直到学生听到分子的名称就可以回想起整个分子的结构。
  H 实践体验Hands On——"动"用身体的智慧
  实践体验型学习出现在人们亲身体验或亲手操作实物的时候,它能够调动我们在运动感知方面的先天智慧,为抽象的文字与符号赋予真实具体的含义
  Ⅰ.实践体验的原理
  我们的身体作为一套具有感知力的运动系统,可以用来感知抽象的概念,这一理论被称为具身认知
  Ⅱ.如何运用实践体验来促进学习
  Ⅲ.运用实践体验能产生什么效果
  ①动手交互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有意义的结构规律;②仅靠一两组实践体验,还不足以让学习者对复杂的抽象关系形成稳定的理解。
  Ⅳ.如何运用实践体验的方法
  Ⅴ.运用实践体验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生只把数学理解为一堆数字和符号的组合,对量的大小没有最基本的判断。
  ·对于11×19,在不进行准确运算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判断其结果更接近50还是200。
  ·学生不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人们不明白为什么桌子没有(肉眼可见的)形变,也能对桌面上摆放的书提供与其重力大小相等的支撑力。
  使用的范例
  ·为学习数学概念设计一套强调关键知觉运动特性的实物操作体验。
  ·设计一套突出以0为中心对称性的整数运算实践。
  ·给学习者提供可以亲身体验物理现象的机会。
  ·为了介绍力矩的概念,让学习者比较胳膊在不同角度拿着重物的难易程度。
  I 想象玩耍Imaginative Play——锻炼认知控制
  Ⅰ.想象玩耍的原理
  儿童在早期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一个认知能力的巨大转变,形成执行功能 。执行功能 指的是认知控制的能力,包括把事物存储在脑海中、把其他事排除在脑海之外,以及在不同想法之间转换的能力。发展这些能力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形成符号化 能力,也就是能以物喻物。
  Ⅱ.如何运用想象玩耍来促进学习
  执行功能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孩子的执行功能得到提高,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孩子们会在与他人学习和交往的过程中,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注意力、专注力和冲动欲望。
  Ⅲ.运用想象玩耍能产生什么效果
  Ⅳ.如何培养想象玩耍的能力
  Ⅴ.运用想象玩耍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人们不主动思考,只会被动服从。
  ·过度规定好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们按要求思考、做事。
  ·上司手把手带着下属做事情,使得员工只会按照老板的指令(外部刺激)行事,不去主动思考工作任务的真正意图(内部刺激)。
  ·人们被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驱使。
  ·一部充满了高端电脑特效的动作片让人难有任何想象空间,感官的刺激取代了全部想象。
  ·孩子们看到糖葫芦就走不动道,太容易受环境刺激驱使。
  使用的范例
  ·让人们在想象时,按照不同行为规范去扮演不同的角色。
  ·让小朋友在扮演医生时,认真去模仿医生的样子,而不是模仿病患的样子。
  ·通过成年人来鼓励孩子的想象力。
  ·在和孩子读故事的时候,让家长提出"假如……则会……"的问题。
  J 适时讲解Just-in-Time Telling——通过铺垫体验,让讲解更具意义
  适时讲解是帮助学习者先铺垫体验,再接受讲解的学习方法。
  Ⅰ.适时讲解的原理
  有效的知识通常由两部分构成:"如果(if)……"和"那么(then)……"。"那么……"表示的是我们应当采取的行为,"如果……"则设定了触发行为的条件
  学习者需要做到两点:①虔诚地学习各领域专家耗费毕生精力所总结出的语言文字,②同时也要了解这些内容擅长应对的问题和应用场景。
  Ⅱ.如何运用适时讲解来促进学习
  我们首先应帮助学习者积累先前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我们将展示有效的"热身活动"应具备的两个要素:①以问题为载体,②指向性精确。
  Ⅲ.运用适时讲解能产生什么效果
  适时讲解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学习内容的目的和用途。
  帮助学习者从记忆中挖掘出更多可用的知识。
  Ⅳ.如何培养适时讲解的能力
  Ⅴ.运用适时讲解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在讲座中感觉无聊、迷茫。
  ·一位教授在讲授她最精心准备的一门课,然而知识细节太多学生无法一下搞清楚。
  ·学习者对某项事物的理解非常宽泛,并不精准。
  ·学生阅读了关于记忆现象的各个类型,但仿佛只学到了"人们形成记忆"这一泛泛的知识点。
  ·学习者无法活用他们学到的内容。
  ·学生可以很好回忆起学到的内容,但是却搞不懂何时运用。
  使用的范例
  ·让学生们尝试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相关体验。
  ·生物系的学生们思考如何在不触碰的前提下,把20个橡皮鸭子移动到水池的中央。这会为后面讲解细胞核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如何收集原材料来做铺垫。
  ·见习教师观看几段视频,了解存在问题的班级,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后续讲座中介绍的相关解决方案的细节信息(细节决定成败)。
  K 知识与创新Knowledge——论述知识学习中的高效与创新
  那些"已学会"的知识帮助人们解读分析新信息,而"后习得"的知识则帮助人们打开想象的空间,把以往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高效知识的增长就是新手成为专家的标志。
  创新型学习活动让学习者有机会:
  ·在某个领域中探索并思考其中的结构和延展形式
  ·深刻感受到需要被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
  ·沉浸在对错误持包容态度的学习氛围之中
  ·采取可以激发内在满足感,并减少自尊心压力的愉悦策略
  ·学习如何用平常心提出假设并寻求反馈
  ·树立"我能行"的积极态度,持续支持今后所需的适应调整与开拓创新
  后期学习并非一定要经过很长时间,也许只有几分钟就开启了。这个阶段应当强调对效率知识的培养,这包括:
  ·观察、阅读,或聆听最优解决方案与理论
  ·对原理的工作方式及其应用条件形成详细具体的认知
  ·逐渐强调以效率为目标的锻炼(比如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练习自由回忆等)
  ·了解同一问题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做到不被表象迷惑
  ·寻求反馈与指导,不断改良自己做事的方式
  ·感受圆满完成一件事所带来的成就感与自信心的提升
  L 倾听与共享Listening and Sharing——协作学习效果好
  学习者可以通过倾听与共享来构建彼此间的共同理解,并为潜在的协作学习机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Ⅰ.倾听共享的原理
  学习者之所以无法协作是因为缺少了如下五要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共享注意力、倾听、共享、协调,以及换位思考。
  Ⅱ.如何运用倾听共享来促进学习
  ·关注团体成员的核心诉求
  ·全体完成才算完成
  ·提供指导建议,而非代劳
  ·每人都拥有发言的机会
  ·尝试了解他人的想法
  ·乐意为想法解释缘由
  ·一同制订计划,并把每个人都纳入进去
  完美的协作出现在①团队成员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②独立个体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Ⅲ.运用倾听共享能产生什么效果
  Ⅳ.如何培养倾听共享的能力
  Ⅴ.运用倾听共享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感到无聊,或者干脆走神。
  ·学生上课无所事事然后开始捣乱,因为他们既不知道该如何解题,也不知道该如何沟通来获取帮助。
  ·学习者无法意识到自己思维中存在的漏洞。
  ·物理系学生知道如何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来一步一步解题,但却没意识到自己理解中存在的漏洞。在一次小组合作中,经他人提醒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自行车店的一位员工负责调试维修车子,他一直误用了活动扳手来紧固车座的一个螺钉。有一次和同事一起修车,经同事提醒才意识到应该用六角扳手。
  ·学习者不了解如何同他人合作。
  ·意见纷争升级成了个人冲突,而双方互不相让,根本听不进对方的意见,未采取协商解决的办法。
  使用的范例
  ·树立合作的行为准则、明确期望值。
  ·要求团队练习合作的技巧并反思合作的过程。
  ·选择"能发挥团队价值"的任务。
  ·任务的目标是为科技馆的地球结构展区设计一套新的展品。任务包括选择要展示的知识点、设计参观流程、制定预算、选择搭建展品的材料等问题。来自不同背景的成员就可以围绕这个任务进行合理分工、通力合作。
  M 动手创造Making——在创造中培养兴趣,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动手创造是一种创作可与人分享成果的学习方法。
  Ⅰ.动手创造的原理
  创造自主性
  培养一项兴趣爱好
  Ⅱ.如何通过动手创造来促进学习
  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只要满足以下条件都可以促进创造学习:①让学习工具更容易获取,②将反馈与借鉴的机会设计到过程之中,以及③为目标设定和学习提供充足的资源。
  Ⅲ.运用动手创造能产生什么效果
  实践知识
  兴趣和认同
  应对失败的心态
  Ⅳ.如何培养动手创造的能力
  Ⅴ.运用动手创造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对某一话题毫无兴趣。
  ·学生不理解学习文学的意义。
  ·学生没有动力接受反馈意见,更不用说设立新的学习目标。
  ·一名学生说,"不就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吗。"
  ·人们不主动学习。
  ·一名成年人一闲下来就看电视。
  使用的范例
  ·科学课上,可以让学生先搭建一个电力系统的模型,由此引出发电与电力输送的课程内容。
  ·设立一个创造者课外兴趣社团,学生可以定期做几个相互关联的创造项目,并分享各自的作品。
  ·为学习和设计教育科技产品的人创建一个分享平台——参与者可以相互指点并提建议。
  N 规范Norms——培养学习"游戏规则"
  规范 指的是在社会交往中人们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Ⅰ.规范的原理
  若是人们已知某些规范的存在,就会非常忠实地遵守它们,以至于①认为周围的人都希望自己能遵守规范,以及②自己也期待周围的人能遵守规范
  Ⅱ.如何运用规范来促进学习
  只要亲身参与,人们通常不需要明确地讲解规范就能自主学习:在过程中观察并模仿他人的行为,遵循规范时得到奖励,违背规范时又受到惩罚,将不同情况进行类比并找到共性
  想要在已经形成惯例的情况下引入新的规范,可以采用激励或榜样示范等技巧。
  当今世界的教育标准早已超越对知识与技能的关注,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们形成更科学的学习规范
  1.(在科学研究中)提出问题,(在工程领域中)定义问题
  2.归纳并使用模型
  3.计划并开展调查研究
  4.分析并阐释数据
  5.运用数学和计算思维
  6.(在科学研究中)构建解释,(在工程领域中)设计方案
  7.基于证据进行论证
  8.获得、评估,并交流信息
  Ⅲ.运用规范能产生什么效果
  Ⅳ.如何培养运用规范的能力
  Ⅴ.运用规范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人们还未准备好融入新环境。
  ·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职咨询行业,他觉得遇到问题就应该请示领导,就像在学校中听从老师安排学什么、做什么一样,认为"听话"是成为优秀员工(三好学生)的不二法门。
  ·人们在社交化的学习中遵循了错误的规范。
  ·一名博士新生本应阅读科研论文,却把大好时间都用在蹭教授的聚会上。
  ·一名MBA学生本应多参加社交活动,多同商界人士交流,却一个劲儿地阅读科研论文。
  ·人们在学习群体中不履行自己的义务。
  ·在小组活动中,一名学生总是不按时完成分给自己的任务。
  使用的范例
  ·新学年伊始,组织学生制定新一年的行为规范并与大家达成共识。
  ·在大厨培训班中,借鉴成功大厨的行为来制定行动准则,例如保持厨房洁净,一尘不染。
  O 观察Observation——外摹于形,内感于心
  通过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来学习的方法被称为观察学习,尤其适用于学习直观的步骤型技能、情感反应,以及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Ⅰ.观察的原理
  模仿的奥义在于两个部分:镜像(mirroring)和心理理论
  Ⅱ.如何运用观察来促进学习
  提高学习者对榜样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者观察与分析行为的能力
  提高学习者模仿的积极性
  Ⅲ.运用观察能产生什么效果
  观察所带来的一个独特的效果是情感学习。
  Ⅳ.如何培养观察的能力
  Ⅴ.运用观察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反复练习中试错的成本太高或是压根就没有试错的机会时,可以靠观察正确的做法一学到位。
  ·年轻的跳远运动员第一次练习三级跳,教练先示范正确动作。非要试错的话,很可能会伤到自己,多不值啊。
  ·某种行为过于复杂,无法用言语解释清楚。
  ·登山运动初学者需要学会用绳子打登山结。你来用文字描述一下试试?
  ·面对某种局面时,不知该如何应对。
  ·一位小朋友没站稳一屁股坐在地上,愣着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家长不担心,孩子不娇气。
  使用的范例
  ·新员工要跟随有经验的老员工,花几天时间一边打下手,一边从旁观察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如何通过情感反应来拉近同顾客的距离,并从容应对顾客提出的各种要求。
  ·作为一名老师,在经历失败时(比如管不住课堂纪律的时候),要给学生良好的示范,坚韧不拔地继续前行(把失败当作一个学习的机会)。
  P 参与Participation——加入游戏,算我一个
  顾名思义,"参与"指的是通过亲身参加一项活动并从中学习的方法。
  Ⅰ.参与的原理
  优质的学习环境可以为你开辟一条持续学习、深入参与的道路。
  Ⅱ.如何运用参与来促进学习
  三个辅助初期学习的核心因素即可:实践社群、社交调节、辅助支架。
  社交调解指的是由一位知识渊博的人给予支持,帮助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提供解释说明,点明学习内容背后更大的社会意义,等等
  Ⅲ.运用参与能产生什么效果
  在合理的最近发展区与合适的辅助支架的共同作用下,结果就是学习者最终无须任何特别的帮助就能独立完成任务
  Ⅳ.如何培养参与的能力
  Ⅴ.运用参与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开始参与一些超越个人现有水平的活动中。
  ·小朋友无法准确击中棒球投手投出的球,但还想继续参与玩耍。
  ·学习者体会不到具体问题,不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应该学习的内容。
  ·学生们抱怨微积分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以后也用不到,所以也不参与微积分课上的讨论。
  ·传统的测试方式低估了学习者的潜力或是一些引人入胜的体验所蕴含的价值。
  ·学生在传统形式的测试中没有收获感,却在参与课外活动时收获了具有人生指导意义的宝贵学习经历。
  使用的范例
  ·家长可以适当分担一些学习任务。
  ·孩子练习演奏钢琴曲时,家长可以负责弹奏左手部分,并帮助孩子保持住节拍。
  ·老师为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赋予了一个更广意义的应用场景。
  ·老师将传统讲书本知识的课堂转变为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项研究任务的挑战。
  Q 问题驱动Question Driven——为求知创造一个理由
  问题驱动式学习,指的是以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学习的方法。问题的出处并不重要,只要是好问题都能提升学习效果。
  Ⅰ.问题驱动的原理
  好奇心的机制
  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人们会动用各种时间、精力、金钱等资源去刨根问底;人们对自己好奇问题的答案也能保持记忆犹新,今后用在解决类似的问题上。
  解决复杂问题的机制
  大部分问题驱动式的课程都会采用层次丰满,耐人寻味的问题。
  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还会锻炼重要的问题解决能力。
  Ⅱ.如何运用问题驱动来促进学习
  有三个关键点能促进问题驱动式学习的效果:①提出优质的问题,②担当指导教练的角色,③对提问的过程提供辅助支持。
  提出优质的问题
  结构良好的问题一般具备清晰的目标、明确的目标实现步骤或规则。
  对于学习者来说,问题应该是有意义的(或者逐渐变得有意义),在内心形成"我确实需要知道这件事情"的意识。首先,我们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自主提问的机会。对于需要学习的特定内容,我们可以根据内容本身量身定制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
  担当起指导教练的角色,而非神坛上的哲人
  在问题驱动式教学中,老师的角色是帮助学生搜寻、评估和整合不同渠道的信息,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
  对提问的过程提供辅助支持
  我们可以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理想流程,用明确易懂的方式展示出来
  Ⅲ.运用问题驱动式学习能产生什么效果
  问题驱动式学习的优势则在处理应用型问题时表现更为突出
  Ⅳ.如何培养问题驱动式学习的能力
  学习如何提出高质量问题,然后再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Ⅴ.问题驱动式学习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无法应用学过的知识。
  ·学习者已知大量信息,却看不出信息与问题之间的相关性。
  ·学习者缺少有效应对复杂问题的方法策略。
  ·学习者对学习感到越来越疏远。
  ·学生认为在校学习的目的只是取得好成绩。
  ·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我要学这些?"
  ·学习者不会自己定义问题,提出问题。
  ·小朋友抱怨说这个新的问题老师没有教过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使用的范例
  ·学习者自发提出导引问题。
  ·科学博物馆不仅为参观者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一旁的讲解员还会辅助参观者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
  ·老师围绕着导引问题组织学习活动。
  ·在一节讲授社会与经济的课上,全班都在尝试解决一个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例如怎样说服学校在校门口铺设几个减速带。
  ·医学院的培养方案围绕着患者的诊断案例来组织课程。
  R 奖励Reward——塑造学习行为
  所谓奖励 ,指的就是在完成某项行为后所获得的称心如意的回报。
  Ⅰ.奖励的原理
  奖励通常被分为两类:外部奖励与内部奖励,这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外部奖励 通常发生在行为完成之后,且不属于行为的一部分。以外部奖励塑 造行为
  内部奖励会调动起人们的内在驱动力,促使人们持续投身于那些能产生愉悦感的活动中;以内部奖励促进持续投入
  提出了三种基本的内在动机:自主权、胜任感,以及社交关联。
  Ⅱ.如何运用奖励来促进学习
  可实现的目标
  奖励正确的行为
  选择恰当的奖励
  诱人的环境
  Ⅲ.运用奖励能产生什么效果
  有奖励就会有期待,有期待就会有动力,奖励既能鼓励人们初次尝试,又能确保持续的投入。
  Ⅳ.如何培养奖励的能力
  Ⅴ.运用奖励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人们无法激励自己完成某项任务。
  ·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做一件自己不理解的事情。
  ·成年人虽然明白做一件事的目的,但却无法坚持下来。
  ·学习者对于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
  ·学生们没有及时完成自己的数学作业。
  ·人们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
  ·课堂管理手段没有发挥作用。
  使用的范例
  ·老师创建了一套代币体系,学生们上交作业可以获得积分。当学生们攒够一定分数后,他们可以用积分兑换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
  ·在精心设计的学习程序中,电脑会给学生提出×1的算术题,比如1×1,1×2,1×3。当学生回答正确"三连击"的时候,游戏中的人物会长高一些。当学生熟练掌握这些问题时,电脑会继续出×2的问题,比如1×2,2×2,3×2。连续答对5道题时,又会解锁一件帅气的新衣服,放到游戏中的衣橱里供学生自由搭配。
  S 自我解读Self-Explanation——拨云见日,参透字间含义
  自我解读,指的是人们通过积极解读学习内容来加深理解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并不是告诉你如何理解某个单词或句子,而是告诉你如何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完整含义。
  自我解读的意义并不仅限于发掘文字背后的含义,它还能作用于各种其他抽象的表达形式,比如数学、撰写精妙的文字说明,甚至图像表格。
  自我解读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
  Ⅰ.自我解读的原理
  所谓思维模型,指的就是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参考真实世界而构建出的思维形态。
  人们为了透彻理解一段文字所需要下的功夫,主要包含四个步骤。
  ·认识到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构建思维模型。
  ·将说明的信息与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
  ·想办法把独立的句子带入到同一个逻辑通畅的思维模型中去。
  ·及时检测思维模型中可能存在的逻辑漏洞。
  Ⅱ.如何运用自我解读来促进学习
  ①尽量用自己的话来表达,②更强调如何、为何,而不是何事、何时、何处,③尽量把新知识与之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
  这些方法往往需要在学习开始之前先提出一个"导引问题"(请参考章节Q)。
  Ⅲ.运用自我解读能产生什么效果
  人们能对从未遇见过的相关问题进行合理的推理判断。
  人们能够更加有效地学习与之相关的信息。
  这意味着思维模型既保证了记忆的效果,又促进了理解的灵活度。
  Ⅳ.如何培养自我解读的能力
  自我解读最关键的第一步就是让学习者明白,我们的目标是构建出完善的思维模型。
  当意识树立起之后,下一步就是学习具体的自我解读策略与技巧了。从下面6项策略中辨认出专家所运用的方法:核对理解、转述表达、详尽阐述、逻辑推理、预测下文,以及为上下文建立联系。
  Ⅴ.运用自我解读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无法意识到自己理解中的错误。
  ·学习者表达的内容自相矛盾。
  ·学生很惊讶自己考砸了(预期与实际相差很远)。
  ·学习者无法理解阅读的内容。
  ·学习者速读了整个章节,却记不得任何内容。
  ·学习者忽略了文章中的关键点。
  ·考试的时候,学生们碰到了无法用课本知识直接解决的问题,抗议道,"我们压根就没学过这些!"
  使用的范例
  ·以说明型材料为学习内容。
  ·提示学生,让他们把阅读材料和学过的内容结合起来。
  ·以步骤型的学习样例为参考。
  ·要求学生每完成一步计算,就要这一步的目的写下来做解释说明。
  T 以教促学Teaching——为他人的学习负责
  以教促学,指的是利用教导他人时萌生的责任感来提升学习动力的方法。
  教学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将几种有利学习的条件汇集一身,包括责任感带来的学习动力、对信息进行梳理和解释的必要性、学生表现所带来的反馈,等等。
  Ⅰ.以教促学的原理
  门徒效应:学生为他人而学要比为自己而学更加努力
  人们在辅导他人备考时要比为自己学习时学得还要通透。学习之后的测试中显示,教别人所带来的益处尤其体现在那些必须将知识融会贯通才能解决的综合问题上
  Ⅱ.如何运用以教促学来促进学习
  Ⅲ.运用以教促学能产生什么效果
  Ⅳ.如何培养以教促学的能力
  他们在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不断整理思绪、疏通脉络
  Ⅴ.运用以教促学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无法把知识点串联起来思考。
  ·科学实践课上,学生虽然知道电池可以点亮灯泡,但却不明白需在电池与灯泡间搭建导线构成回路。
  ·学习者不关注反馈建议。
  ·学生在拿回批改过的作文时,直接跳过详细的反馈建议,只看总结评语,比如"很好""不错"和笑脸。
  ·学习者没有动力学习。
  ·学生们不好好完成老师留的阅读作业。
  使用的范例
  ·采用跨年龄的辅导学习法。
  ·已经学完代数的高年级学生可以辅导刚开始学代数的低年级学生。
  ·让学习者以拼图协作法的形式开展小组活动。
  ·学生们需要解决一个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环境的问题,其中一组学生学习生态环境中的消费者,另一组学习生产者,最后一组学习分解者。然后从这三个学习小组中各出一人,在新组建的学习小组中相互分享各自所学知识,共同完成挑战。
  U 纠正误解Undoing——消除错误认知,修复正确逻辑
  纠正还原,指的是削弱思维中固有错误认知的学习方法。
  错误认知的三种来源:错误概念 ,推理偏见,以及单纯出错
  Ⅰ.纠正误解的原理
  要想运用顺应进行改造就不得不面对其中的两大难点。第一,人们的直觉意识和推理方式并不如正式理论那样严谨。对于一套严密的理论来说,一个反例就足以证伪,但对于逻辑松散的错误概念来说,用反例证伪就好比一拳打在棉花上,有劲儿使不上。第二,如果没有一套新理论来替代之前的想法,人们就很难轻易转变思想。
  Ⅱ.如何运用纠正误解来促进学习
  运用纠正误解的第一步是,学习者要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错误认知和推理偏见
  使得POE方法成为教学决策过程中一种非常有用的形成性评价
  首先是提升学习者思考问题的精度 ,让他们能察觉到直觉判断与正确解答之间的区别。
  下一步,学习者需要建立起能够替代错误旧观念的新概念。
  然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Ⅲ.运用纠正误解能带来什么效果
  Ⅳ.如何培养纠正误解的能力
  Ⅴ.运用纠正误解容易出现的问题
  要想学会自我纠正,学习者首先要细心留意那些不一致的地方并及时进行调整。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老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混淆了某些知识点,这会为今后的学习造成困扰。
  ·物理老师没有意识到学生们靠拍脑袋构建了一个山寨理论,于是他只是纠正了表面问题而忽略了内在原因。
  ·人们会把新信息改造成符合自身已有观点的形式。
  ·人们一味相信整容所带来的美好愿景,而不关注其副作用。
  使用的范例
  ·借助测验或是特定的任务来暴露学习者的错误认知。
  ·让学生预测从弯曲管子中射出小球的运动轨迹。
  ·构建可以替换意识中错误概念的理论。
  ·分析问题时,通过介绍概率推理的概念来替代因果推理。
  V 可视化Visualization——梳理复杂信息的空间结构
  可视化是一个用视觉方式将信息表达出来的过程。可视化能够帮助人们对信息进行更有效的整理,并发现其中蕴含的结构关系。
  可视化表达,本质上就是以抽象的形式来显示其指代事物的空间关系。抽象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取舍,保留最关键的空间关系信息,舍弃那些冗余的细节信息。
  可视化的形式不仅局限于图像。通过利用位置关系和顺序关系来进行组织,文字也能起到极佳的可视化效果。
  Ⅰ.可视化的原理
  可视化的关键在于整理信息与想法间的结构关系,并用视觉语言直观地表达出来。
  分布式认知
  可视化是分布式认知 (distributing cognition)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大脑之外的媒介作为储存记忆的容器。可视化降低了大脑中需要同时处理的信息量,减轻了思考的负担。
  关系的明确性
  可视化的必杀技在于图像比文字描述更能准确地表达出蕴藏的关系
  浮现于眼前的信息结构
  可视化第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人类的视觉系统会非常自然地为空间排列赋予结构。
  易于解释
  可视化的第四个优势是学习者从视觉上可以轻松地解读信息的结构关系。使用熟悉的图形,在尺寸上体现差异,以及运用表达惯例等手段都能辅助人们理解。
  视觉重构
  对于视觉的空间结构进行重新解读,可以帮助人们重构之前看到的内容。
  Ⅱ.如何运用可视化来促进学习
  设计抽象的可视化表达时,需要遵循一些特定的规范。不同的表现形式会展现不同的信息结构,也会因此影响我们解读与处理问题的方式。
  Ⅲ.运用可视化能产生什么效果
  ·能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度;
  ·能帮助学习者学习如何展示信息;
  ·能帮助学习者掌握科学领域的逻辑推理方法;
  ·是科学领域中对数据和模型进行交流讨论的主要方法;
  ·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
  不过这里我们首要关注的还是如何利用可视化来发现信息间的关系,并将这些关系整理成顺序合理的层次结构。
  良好的信息结构能够帮助人们在海量的信息中进行检索。
  Ⅳ.如何培养可视化的能力
  人们不仅会自发使用之前学过的可视化方法,他们还能够有意识地创造新方法来应对新问题。
  Ⅴ.运用可视化容易出现的问题
  人类的视觉系统虽然在发现规律时表现得极为出色,但却不允许几个相互冲突的意象同时出现。如果过度认定某一种理解就很容易忽略掉其他可能性的存在。
  为了缓解因过早解读而造成的思维局限,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多设计几种可视化的表达方式;在学校课堂上,更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群体自带的多样性来布置学习任务。
  另一个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习者可能会不过脑子地走流程
  Ⅵ.好例子,坏例子
  把可视化的下列四个重要元素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
  1.灵活地进行抽象:组成元素的取舍
  2.组合:元素的整合
  3.借用结构:选择惯用的表达方式
  4.再解释:从新角度观察元素间的关系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想不出如何组织思路或将想法结构化(可视化可以提供结构)。
  ·一场报告非常拖沓,讲了一大堆零散的内容,却没有行文的组织框架。
  ·学习者感觉无法招架同时涌入的复杂信息(可视化可以精简信息)。
  ·刚出道的出租车司机需要熟悉各条道路和不同目的地之间的最佳路线。
  ·学习者的想法太过模糊(可视化可以让其更精确)。
  ·一名学生说,"地震的发生是因为大地相互碰撞。"(应该是地球板块在不断挤压时所形成的巨大能量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来。)
  使用的范例
  ·利用可视化来组织演讲内容。
  ·展示一幅欧拉图,分别解释每个圆圈的含义,然后再解释重叠地方的含义。
  ·通过对于信息结构关系的视觉表达,来寻找其他潜在的可行方案。
  ·以流程图的形式来显示过程中的事件序列和决策点。
  ·将复杂情况绘制成示意图,从而追踪所有可能的因素。
  ·在绘制雾霾的成因时,可以尝试利用几种不同的可视化表达方式。
  W 参考样例Worked Examples——师傅示范领进门
  参考样例是由行业专家给出的示范方案。在初次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跟随着专家的脚步边做边学,在过程中掌握其要领,然后逐渐形成独立处理类似问题的能力
  参考样例可以说是单纯观察的升级版,因为它会将整个任务的步骤进行分解,并配以恰当的说明来辅助理解。分解步骤可以一步步引导学习者紧紧跟随,而辅助讲解又可以让他们充分理解内在逻辑原理。
  Ⅰ.参考样例的原理
  参考样例恰好能解决其中两大问题:(1)要去观察并模仿的行为过于复杂,学习者难以将其分解为操作简单、易于模仿的各个组成部分。(2)仅通过观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好的参考样例应当解释每个步骤背后的逻辑与目的。这样一来,学习者就能辨识出行为的关键部分,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适当调整。
  参考样例就会先把推荐的方法示范给学习者,确保他们不会在错误的方向上无谓挣扎。
  参考样例能够降低人们的认知负荷
  Ⅱ.如何运用参考样例来促进学习
  有三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充分地发挥参考样例的功效:
  第一,遵循一定的设计规范;
  第二,围绕参考样例设计一系列学习任务;
  第三,对任务进行适当程度的解构。
  参考样例的设计规范
  为了设计有效的参考样例,我们首先要删掉那些让人分心的细节 。其目的是减少任何与目标行为无关的认知负荷。
  其次,避免将需要关注的内容分割开来。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信息搜索。
  最后,将任务分解出的子目标突显出来, 并思考是否有必要对其背后的目的进行解释。
  样例中穿插检验学习效果的小任务
  在参考样例中加入一些学习活动能够增强学习效果。一个简单巧妙的办法是设计一些问题穿插其间。
  比如说,一个参考样例配合着一个情境相似的练习题("类似问题换一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可以让学习者思考如何将刚学到的内容转化为自己可以利用的知识(见图W.4)。此外,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回答练习题,也能加深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对任务进行适当程度的解构
  设计参考样例时,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要根据学习者的水平来确定讲解的详细程度。
  在细化步骤时,我们可以扮演一个"好学的"初学者,然后再跟这方面的专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询问"为什么要采取这一步?"以初学者的视角来看问题,就能帮助我们确定细化到何种程度对他们来说最合适。这个过程运用了一种认知任务分析法,即通过问答的方式来了解过程中所需的认知步骤。
  Ⅲ.运用参考样例能产生什么效果
  参考样例最自然的学习结果莫过于形成初级的步骤型技能。初学者以最简洁、最有效率的方式学会执行步骤,便可以更快地着手解决核心问题。
  Ⅳ.如何培养运用参考样例的能力
  人们可以通过运用"自我解读"的学习方法来帮助自己从参考样例中学到更多。总而言之,将参考样例与自我解读的学习方法双剑合璧,效果更佳。
  Ⅴ.运用参考样例容易出现的问题
  (1)变换不同的参考样例和问题背景;(2)逐渐减少参考样例的支持。
  为了防止学习者越学越死板,我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变化,比如将参考样例不管用的情况展示出来;或是提供能解决同一问题的几种不同参考样例,供学习者拓宽思路
  我们可以搭配"适时讲解"(请参考章节J),即让学习者先自己动脑思考,再以参考样例的方式给出高效的解决方案。
  Ⅵ.好例子,坏例子
  参考样例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是在学习者刚接触一项任务的时候。这时运用参考样例来提供解决问题的步骤指导是个不错的选择。要特别说明的是,给学习者提供参考样例的同时,还应该提供一些类型相近的问题由他们独立完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面对问题时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
  ·一位小朋友从未学过变量计算,却碰到了3 x=5这道题。
  ·学习者用来学习操作步骤的时间非常有限。
  ·在工作开始前人们需要完成安全培训,尽快熟悉安全操作流程。
  ·学习者观察了示范动作,却无法顺利地模仿下来。
  ·小朋友经常观察爸爸妈妈在出门之前系鞋带,但自己还是学不来。参考样例应是一步步地分解展示。
  使用的范例
  ·如果学生第一次学习某种代数运算,可以提供一个参考样例再加一个相似的习题供自己练习
  ·当帮助设计师学习步骤型技能时,比如在Sketch中绘制矢量图形,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参考样例,并配合图文并茂的分步指导。
  X 激动兴奋eXcitement——调动情绪,聚精会神
  从学习的角度来说,适度的兴奋可以提升发挥水准,加深记忆。
  Ⅰ.激动兴奋的原理
  Ⅱ.如何运用激动兴奋来促进学习
  社交互动
  不要沉闷地待着
  激发好奇心和兴趣
  Ⅲ.运用激动兴奋能产生什么效果
  积极的一面是,兴奋可以巩固记忆
  兴奋感只有加上适当的注意力才是最佳的学习配方。
  Ⅳ.如何培养激动兴奋的能力
  Ⅴ.运用激动兴奋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在上课听讲的时候走神。
  ·漫长的讲座无聊到学生们都在打瞌睡。
  ·讲的内容中有个关键点需要强调。
  ·讲座进展到一半,出现一个特别需要学生记住的要点。
  使用的范例
  ·在教育游戏中加入令人兴奋的元素。
  ·在游戏中引入随机奖励系统,不要让玩家闭着眼睛都能猜到将要获得的奖励。
  ·提供社交互动的机会。
  ·在讲座上,时不时给学生们提供彼此交流的机会,唤醒大脑激活状态。
  ·从生理上激发兴奋感。
  ·喝一杯咖啡帮助自己完成翻译工作。
  Y 我能行!Yes I Can——提高自我胜任感
  "我能行"指的是自我胜任感 [1] ,或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目标的信念。
  Ⅰ.我能行的运行原理
  班杜拉(Bandura,1997)描述了影响人们自我胜任感的四大因素:(1)胜任经验,曾经有过成功的经验;(2)间接经验,看到与自己条件类似的人取得过成功;(3)社交劝导,听到别人说你能行;(4)生理信号,感知到自己在一项活动中投入的精力与时间。
  Ⅱ.如何运用我能行来促进学习
  提升学习者"我能行"的态度有两种相辅相成的方法:①改变自我归因的方式,②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从而有更多机会体验成功带来的振奋人心的感觉。
  改变归因方式
  改善自我效能的一种办法是改变人们对自己掌控成功能力的归因
  第二个方法是帮助学习者理解成功路上的崎岖坎坷,从而避免他们将错误和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的不足。
  第三种方法是为学生们选择一个表现优秀的学习搭档,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Ⅲ.运用我能行会产生什么效果
  Ⅳ.如何培养我能行的能力
  例如,明确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实现(achievable)、相关性(relevant)、及时性(timely)等,他们放在一起刚好组成了SMART(聪明)。
  Ⅴ.运用我能行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人们认为自己不可能进步,所以干脆"放弃治疗"。
  ·"我数学特别糟,根本就不是做数学那块料。"
  ·人们把失败的原因都归咎为外界因素。
  ·"我在公司做什么根本没人在乎。我的员工对我说的话听而不闻,就算听了也当耳旁风。"
  ·人们为了避免遭遇挑战而选择不去尝试。
  ·小朋友只想尝试回答自己认为会做的谜题。
  使用的范例
  ·学生们认为自己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把数学搞明白。
  ·向他们解释,只要努力尝试就会在大脑中构建起神经元的连接,即便遇到失败也无妨。
  ·步履蹒跚的幼儿在学习解决生活问题。
  ·表扬他们的努力和行为("你真努力,回报是应得的"),同时尽量避免表扬特质("你好聪明")。
  ·学习者身边的榜样就是最鲜活的例子。
  ·在为刚刚出狱人士而开展的生活技能课上,邀请一位年龄相仿且背景相似,出狱后成功过渡到正常生活的演讲嘉宾。请他讲述自己在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及如何取得最终的成功。
  Z 睡上一觉Zzz——巩固一天的记忆
  我们用一条最基本的建议来做个总结:要学好,先睡饱。
  Ⅰ.睡眠的原理
  Ⅱ.如何运用睡眠来促进学习
  睡就睡饱
  聪明地打盹儿
  睡眠时通过提示再次激活记忆
  Ⅲ.运用睡眠能产生什么效果
  减少遗忘
  加深领悟
  Ⅳ.如何培养睡眠的能力
  Ⅴ.安排睡眠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Ⅵ.好例子,坏例子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上课瞌睡,上班犯困。
  ·被难题所困的人,离破局还差一点点顿悟,那就带着问题睡上一觉吧!
  使用的范例
  ·打盹儿15分钟,迅速激活大脑。打盹儿60~90分钟,获得记忆带来的更多福利。
网站目录投稿: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