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临近,又到了踏青好时节,老年朋友们不妨多出去玩玩,沐浴着明媚春光,置身于青山绿野之间,可以舒筋活骨、放松心情,有益身心健康。如果能跟子女一同出游,更能增加一分天伦之乐。 受访专家 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老年医学专家 高芳堃 中国营养联盟副秘书长、国家二级营养师 王旭峰 时间地点 公园是首选 别超5小时 老人外出踏青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地点、时间都要量力而行。 一般情况下,市内和近郊的公园可作为首选,一方面能欣赏到自然景色,另一方面,与远郊景点相比,公园内设施更完全,道路更舒缓,更适合老人活动。而且,公园一般具有主题,选择范围较广。如喜欢人文题材的老人可选历史古迹类的公园;喜欢植物的老人,可考虑植物园。不过本身是过敏体质的老人,需尽量避开花草等过敏源。 身体状况较好的老人,不妨在儿女的陪伴下,去远一些的地方游玩。在郊外活动,可以去那些坡度不是很高的山,一边爬山一边观赏自然风景。如果老人对宗教或人文景致比较有兴趣,那些有山有庙的景区会是较好选择。 踏青时间4—5小时足矣,如果老人身体状况略差,或踏青地点路况复杂,还可适当缩减,而身体素质较好者最好不要盲目增加。因为适度锻炼可以增强体质,过度锻炼却对健康无益,特别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力量下降,对关节的保护明显减少,运动时间过长或过于激烈,就会对关节造成伤害,反而得不偿失。 准备午餐 别带已开封的食物 老人踏青出游一般控制在大半天时间为宜,这样午餐通常会在外解决。如果去餐厅就餐,尽量选"A级餐厅",卫生状况比较有保障。如果在郊区旅游,尽量别在景点附近的农家院就餐,最好去距离较近的城里餐厅。很多老人外出时,不爱在餐厅就餐,习惯自带食物。自备食物野餐虽能增加出游乐趣,但把住食品安全这道关十分重要,千万别让小细节为旅途增添大麻烦。 外出踏青,食物该怎么准备呢?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主食类食物干稀配合。主食是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既可选择面包,也可自带家里加工的豆包、红薯等。稀的则建议选便携装的粥类,如罐装八宝粥等。 蛋白质食物别带开袋的。蛋白质能增加体力,可选金枪鱼、午餐肉等罐头食品,或真空包装的火腿、卤蛋等肉蛋类食物。不过,携带此类食物一定要注意保存方式和有效期,有些老人喜欢将家里已开袋食用的肉类食物装进塑料袋携带,这很容易导致脂肪酸败、食物变质,造成腹泻等。 新鲜果蔬不能少。虽然主食和肉蛋类食物能让人有饱腹感,但也可带上黄瓜、香蕉、苹果、猕猴桃等新鲜果蔬,平衡膳食,补充维生素。需要提醒的是,水果、蔬菜不要用纸巾包裹,因为纸巾在生产过程中常会添加化学物质,会对原本干净的食物造成污染。 此外,还可在包里放些小零食,以便随时补充能量。 必要装备 "六件套"解决出行烦恼 手机。不少老人虽然有手机,但怕花钱,没事就关机,也不习惯随身携带,出游时可不能这样做。子女除了嘱咐老人带手机外,最好还能帮他们设置一些常用电话的快捷键,方便有事时拨打。 保温杯。老人肠胃功能较弱,出行前要备个大保温杯,装满热水,以便随时饮用。这样能及时补充运动中流失的水分。 小药盒。上了年纪,即使身体再好,也难免会患有一些慢性疾病。比如,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的老人,出游时一定要多带出一两顿药。另外,最好再带些防晕车药和止泻药等常用药。把这些药分门别类装在小药盒里,随身携带。 折叠手杖。无论腿脚是否方便,手杖这个老年人的"第三条腿"在出游时都是必要的。特别是在郊外踏青途中,感到疲劳时,折叠手杖可给老年人支撑,提供体力支持,有助缓解疲劳,且轻巧方便,不用时可放在包里,不会增加携带麻烦。 围巾。早春乍暖还寒,老人身体对气候变化较敏感,因此即便出门前天气状况很好,也需注意准备围巾、帽子等防风保暖的装备,以防天气突变或昼夜温差过大,导致老人受寒、感冒。 坐垫。如果方便,可以再带个小坐垫,老人踏青途中时常需要适度休息,久坐石凳会使寒凉侵入人体,带个坐垫非常必要。如果出游地点较远,老人长时间坐车,保持同一姿势会很不舒服,而且腰椎很容易和汽车产生共振,这会导致肌肉疲劳,给腰部垫个垫子是非常好的防腰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