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两脚羊是五胡乱华时期所特有的吗其他


  "两脚羊"这个词实际上是古代历史上战乱年代的一个看起来比较隐晦的词,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它什么意思,但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或许很多人就会明白,但凡大混乱年代,通常会出现易子而食、人相食的现象,也就是人吃人。而"两脚羊"指的就是被当作食物的人,这听起来很残忍,但在战乱年代确实时有发生。
  为何叫做两脚羊,其实也很好理解,羊这种动物很温顺,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个词,叫做"待宰的羔羊",它们是食草动物,属于食物链的低端,只能被动的等着被宰掉,狼一旦来了,羊只有被吃掉的份,而普通百姓在战乱年代毫无战斗力,他们只能任由"狼"来吃掉他们,这是多么形象的比喻?而人又是两只脚,所以才被称为"两脚羊",像是行走的食物。
  古代人吃人的现象不独发生在五胡乱华时期,而且"两脚羊"也不独只是指女人,任何战乱年代被当做食物吃掉的人都可以被叫做"两脚羊",而且"两脚羊"这个词在史籍中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宋朝,即庄绰所著的《鸡肋编》中:"老瘦男子廋词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这里的廋词是隐语的意思,庄绰的这个记载说的是北宋灭亡之际发生的人吃人事件,靖康元年开始,金兵南下乱华,发生了靖康之乱,徽钦二帝被俘,在接下来的六七年里,山东、京西、淮南等地千里荒凉,百姓无粮可收,只能挨饿,官兵、盗贼甚至百姓开始吃人。被吃的多是女人、孩子和老弱的男子,他们还给这些被吃的人起了一个个很相衬的名字,比如老弱男子就是饶把火、年轻女子就是不羡羊、小孩子就是和骨烂。
  这些词细一想就知道要表达的意思,就如同元朝时期将被吃的人称作"想肉"一样,在吃人的人眼中,这些被吃的人已经不是人,而只是可以果腹的食物,吃的多了,吃的时间长了,竟也能品尝出味道如何来,此处不可想象,想象会引起心理不适。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两脚羊的记载,说古代被吃的人,被叫做想肉或者两脚羊,两脚羊这个称呼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北宋灭亡之前就已经有这个词了,只是史籍记载的比较晚。在宋朝之前,吃人的现象就已经相当多了,最著名的大约就是五胡乱华时期了。
  五胡乱华时期是中原大地的一场持续百年的浩劫,西晋八王之乱让中原自顾不暇,于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纷纷南下,欲在中原的腥风血雨中分一杯羹,虽说是五胡乱华,但真正南下作乱的游牧民族远不止五个,只是这五个最具有代表性,他们是匈奴、、、、这五大胡人部落,随着他们的南下,铁蹄踏处,血流成河,那段历史的黑暗程度让人不忍卒读,中原大地猩红一片,而原本的汉人政权不得不南下,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在这个混乱时期内,百姓根本没办法好好种地,粮食无以为继,于是吃人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很多百姓直接成为军队的军粮,这里的吃人事件绝不仅仅是胡人吃汉人那么简单,汉人自己也是吃汉人的。普通老百姓就成了待宰的羔羊,任由强盗、官兵当做食物来吃,百姓之间也存在易子而食的现象。
  所以,单单认为胡人吃汉人是很片面的。南北朝时期过去后,隋末唐初之际也有军队吃人的事件发生,即隋末割据一方的朱粲,《旧唐书》记载朱粲:"即勒所部,有略得妇人小儿皆烹之,分给军士,乃税诸城堡,取小弱男女以益兵粮。"这位仁兄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食之美者,宁过于人肉乎!"他应该算是变态中的变态了。后来李世民攻下洛阳,王世充投降,朱粲等人被杀,百姓为发泄心中的怨恨,纷纷投瓦石击打朱粲的尸体,自发为朱粲造了一个石头坟。
  这是唐朝初期的事情,到了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张巡在守城的时候也发生了以百姓为军粮的事情,这也成为张巡的一个污点,虽然张巡凭借自己的力量苦守城池为大唐撑起了半边江山,但是还是很多人对于张巡部下吃人的事情耿耿于怀。唐朝末年,大规模吃人事件再次发生,这就是著名的黄巢起义的时候,黄巢在被赶出长安城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断了军粮,于是将百姓作为军粮,关于黄巢吃人的记载在两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那一段段文字透出来的是鲜血淋淋的吃人场景。黄巢兵败后,秦宗权叛唐也开始以百姓为军粮。
  所以大家看,在古代的那些乱世中,吃人事件是相当多的,战火纷飞,百姓没办法正常种田,而百姓自己要吃饭,军队打仗更要吃饭,粮食一断,人们就开始寻找各种替代品,树皮、老鼠、各种鸟类,再然后就轮到吃人了。战乱年代,人命是最不值钱的,而遭殃的也多半是百姓,不是被杀死,就是被吃掉,剩下的那些战战兢兢能挨过战乱就是好的了。
网站目录投稿: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