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新能力建立在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是先天禀赋、后天熏陶和亲身实践等多因素、多途径综合培养而成。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创造了宽松、包容的学术文化环境,强化了大学生的创新人格化特征,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智力化特征,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社团活动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1.1创新能力内涵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根本动力,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创新能力,是指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数据,通过科学的研究程序,产生的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体生命价值的成果的智力品质。这里所说的成果主要是指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新点子,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作品。 创新能力是一种特殊决策能力,它建立在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是先天禀赋、后天熏陶和亲身实践等多因素、多途径综合培养而成。 1.2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人群是创新的主力军,因此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从根本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状况。根据一项调查显示,80%的本科生认为自己不具备创新才能,很难有所创造。这种思想意识其实仍然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封闭式教育方式的必然产物。因此,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首先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2.社团活动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指大学生为了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更为广阔地扩展知识面,挖掘自身潜力,提高素质修养,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学习、不断进步为目的而自觉自愿参加的群体性组织活动。它属于一种隐形教育,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关键。创新思维在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起着先导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创新思维,就不会有创新活动,更不要说产生创新成果。大学生社团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自发性活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对第一课堂的一种补充。一个好的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的成长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它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另外,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讲,学生的同辈群体组织对学生个人能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学生同辈群体中,学生社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类型。从教育社会学的观点看,学生社团以其年纪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交流的民主性、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功能,有利于调动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民主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不同兴趣或特长的学生能找到展示自己和释放个性的空间。 3.社团活动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3.1创造了宽松和包容的学术文化环境 以探索精神为核心的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呵护:表现在:第一,学生社团活动的全过程都由学生负责完成,使教育中学生应有的主体作用得到彰显,在实现自我教育过程中,开拓学生心灵和知识的视野,开发创新思维;第二,学生在参与一项社团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并且不断满足创新的需要,不断明确其自身的创新动机和兴趣,能够通过活动本身的效果和个人的收获满足创新的情感,更加坚定未来创新的信念;第三,学生社团发挥自身资源,通过举办各类报告讲座,开展竞赛和交流活动,使他们感受到人文的关怀和创新的力量,进而培养博大的人文精神和积极的创新意识相结合的创新思维;第四,交叉出创新。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是新学科的生长点,也是孕育源头创新的温床。学生社团成员来自不同院系、年级、专业,其所拥有的思维结构、知识结构以及偏向的能力结构存在交叉性和互补性,能够产生交叉综合出创新的效应,并强化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深刻的反思力。 3.2可以强化大学生的创新人格化特征 社团活动的自由性,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并强化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深刻的反思力;社团活动的实践性,能够培养其吃苦耐劳的品格,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进而形成在逆境中也能顽强生存发展的精神;社团成员构成的广泛性,不同个性和专业的学生在社团中共同相处,有助于合作精神的养成与宽容的人际关系的形成,这些都是创新的人格化能力的重要内容。 3.3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智力化特征 通过专家教师的指导,提高学生对新知识、新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激发学生按照知识生产与发展过程自行提出和设计实验方案,对现实中的各种模型、模具进行探索和改进设计。另外,这些社团一般都与生产单位有密切的联系,能够及时地将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创新成果以适当的方式表现和物化,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创新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岩松.关于高校大学生社团活动的一些思考[J].网络财富.2010(22) [2]张艳.大学生社团活动与能力培养[J].运城学院学报.2013(03) [3]陈帝伊,把多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