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原文: 赵挺之,字正夫,密州诸城人。进士上第。熙宁建学,选教授登、棣二州,通判德州。哲宗即位,赐士卒缗钱,郡守贪耄不时给,卒怒噪,持白梃突入府。守趋避,左右尽走。挺之坐堂上,呼问状,立发库钱,而治其为首者,众即定。 魏境河屡决,议者欲徙宗城县。转运使檄挺之往视,挺之云:"县距高原千岁矣,水未尝犯。今所迁不如旧,必为民害。"使者卒徙之,财二年,河果坏新城,漂居民略尽。召试馆职,为秘阁校理,迁监察御史。初,挺之在德州,希意行市易法。黄庭坚监德安镇,谓镇小民贫,不堪诛求。及召试,苏轼曰:"挺之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至是,劾奏轼草麻有云"民亦劳止",以为诽谤先帝。既而坐不论蔡确,通判徐州,俄知楚州。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曾布以使事联职,知禁中密指,谕使建议绍述,于是挺之排击元佑诸人不遗力。由吏部尚书拜右丞,时蔡京独相,帝谋置右辅,京力荐挺之,遂拜尚书右仆射。既相,与京争雄,屡陈其奸恶,且请去位避之。乞归青州,将入辞,会彗星见,帝默思咎征,尽除京诸蠹法,罢京,召见挺之曰:"京所为,一如卿言。"加挺之特进,仍为右仆射。京在崇宁初,首兴边事,用兵连年不息。帝临朝,语大臣曰:"朝廷不可与四夷生隙,隙一开,祸拿不解,兵民肝脑涂地,岂人主爱民恤物意哉!"挺之退谓同列曰:"上志在息兵,吾曹所宜将顺。"未几卒,年六十八。赠司徒,谥曰清宪。 (节选自《宋史·卷一百一十》) 译文: 赵挺之,字正夫,是密州诸城人。考中进士,名次在头榜前几名。熙宁年间,朝廷兴办学校,赵挺之被选任为登、棣二州教授,同时担任德州的通判。哲宗即皇位后,赏赐士卒们缗钱,郡守贪婪昏庸,不及时付钱给士卒,士卒们愤怒地叫喊着,拿着大木棍冲进府衙。郡守只是躲避不上前,其他官吏们都纷纷逃走。赵挺之却坐在大堂上,问明情况,立即拿出府库钱财分发给众人,同时惩治了带头闹事的人,士卒们就安宁下来了。 魏州境内黄河多次决口,有人建议迁移宗城县址。转运使让挺之前去视察,挺之说:"县城远离高原一千多年了,河水从未进犯县境。现在要迁到的地方不如旧址,如果迁徙,一定会祸害百姓。"转运使最终迁徙旧城,才过两年,黄河果然冲坏新城,把居民几乎都淹垂了。朝廷召他试任馆职,任秘阁校理,升职为监察御史。 当初,赵挺之在德州时,迎合朝廷的意思,坚决实行市易法。黄庭坚当时主管德安镇,认为德安镇面积小,百姓又贫困,无法承受这种变相勒索。到赵挺之面试时,苏轼说:"赵挺之是个聚敛钱财的小人,学识品行没有可取之处,怎么能适合这个职位呢?"到这时,赵挺之上奏,弹劾苏轼的草书中有句"民亦劳止"的话,他认为这是在诽谤先帝。不久因没有弹劾蔡确,赵挺之获罪,降为徐州通判,不长时间又到楚州担任了知州。 赵挺之出使辽国时,辽主当时生病,没有亲自宴请他,让手下的近臣到旅馆招待了他。到年终时,在客省(使者的居所)与其他诸国同等待遇宴请了他,这是赵挺之争论后才使辽国修正了对宋朝的礼制。曾布同时任枢密使和文书起草的职务,知道宫中密旨,劝赵挺之在几处神宗新法方面提出具体的意见,于是赵挺之开始不遗余力地排挤打击元佑党人。后来由吏部尚书授任右丞之职,当时蔡京独任宰相,徽宗打算设置右相,蔡京极力推荐赵挺之,于是徽宗任命赵挺之为尚书右仆射。赵挺之任宰相后,与蔡京争权,多次揭发他的奸恶,并且请求辞去相位避开他的危害。赵挺之请求回青州,准备入宫告辞的时候,正好彗星出现,宋徽宗默默思索出现凶兆的原因,决定全部废除蔡京定下的各种法律,罢免蔡京,召见赵挺之说:"蔡京所作所为,全部像你说的那样。"于是加任赵挺之为特进,仍旧任右仆射。 蔡京在崇宁初期,首先兴起边事,战争连年不息。皇帝临朝,对大臣们说:"朝廷不可与四面敌国发生冲突,冲突一起,祸患侵蚀不能消解,士兵百姓肝脑涂地,哪里是人主爱护百姓恤惜财物的本意啊。"赵挺之退朝后对同僚们说:"皇上志向在于停止战争,我们应当顺势促成。"不久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司徒,谥号为"清宪"。 相关练习: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挺之,字正夫,密州诸城人。进士上第。熙宁建学,选教授登、棣二州,通判德州。哲宗即位,赐士卒缗钱,郡守贪耄不时给,卒怒噪,持白梃突入府。守趋避,左右尽走。挺之坐堂上,呼问状,立发库钱,而治其为首者,众即定。魏境河屡决,议者欲徙宗城县。转运使檄挺之往视,挺之云:"县距高原千岁矣,水未尝犯。今所迁不如旧,必为民害。"使者卒徙之,财二年,河果坏新城,漂居民略尽。召试馆职,为秘阁校理,迁监察御史。初,挺之在德州,希意行市易法。黄庭坚监德安镇,谓镇小民贫,不堪诛求。及召试,苏轼曰:"挺之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至是,劾奏轼草麻有云"民亦劳止",以为诽谤先帝。既而坐不论蔡确,通判徐州,俄知楚州。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曾布以使事联职,知禁中密指,谕使建议绍述,于是挺之排击元佑诸人不遗力。由吏部尚书拜右丞,时蔡京独相,帝谋置右辅,京力荐挺之,遂拜尚书右仆射。既相,与京争雄,屡陈其奸恶,且请去位避之。乞归青州,将入辞,会彗星见,帝默思咎征,尽除京诸蠹法,罢京,召见挺之曰:"京所为,一如卿言。"加挺之特进,仍为右仆射。京在崇宁初,首兴边事,用兵连年不息。帝临朝,语大臣曰:"朝廷不可与四夷生隙,隙一开,祸拿不解,兵民肝脑涂地,岂人主爱民恤物意哉!"挺之退谓同列曰:"上志在息兵,吾曹所宜将顺。"未几卒,年六十八。赠司徒,谥曰清宪。 (节选自《宋史·卷一百一十》)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 B. 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 C. 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 D. 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教授,学官名,宋代除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学均设置。 B. 转运使,官名。宋时掌一路或数路财赋,后又兼理钱粮、巡察等,为府州之上的官职。 C. 青州,为《书.禹贡》中所称的"九州"之一,隋废除,而唐复建,旧治在今山东青州市。 D. 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少数民族的统称,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用语简肃而不含褒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挺之遇事胆大心细,能随机应变。在德州郡守退缩不前,其余官吏唯恐避之而不及的时候,他能够挺身而出,恩威并施,冷静地处理了兵变这一棘手难题。 B. 赵挺之通晓地理历史,能结合实际作出科学论断。在是否变更宗城县址这一问题上,转运使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结果正如赵挺之所料,百姓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惨重。 C. 面对错综复杂的党争,赵挺之也会颠倒黑白,全力反扑。在召试馆职受到苏轼的指责后,他罗织罪名,状告苏轼"诽谤先帝",结果导致苏轼外放到徐州做通判。 D. 在官场沉浮多年,赵挺之经验丰富,手段老辣。一方面为与蔡京争权夺利,多次揭发他的罪状,一方面又明哲保身,请求辞去相位,到青州做地方官以避祸。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卒徙之,财二年,河果坏新城,漂居民略尽。 (2)挺之退谓同列曰:"上志在息兵,吾曹所宜将顺。"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转运使最终迁徙旧城才过两年,黄河果然冲坏新城,把居民几乎都淹死了。 (2)赵挺之退朝后对同僚们说:"皇上志向在于停止用兵,我们应当顺势促成。"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使",在这里不是名词;"享",是"招待",而不是"享用",排除B和D;"挺之"在句中做"争"的主语,而非"等"的宾语,排除C。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不含褒贬"错误,四夷,含有轻蔑之意。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C项,"结果导致苏轼外放到徐州做通判"错,应该是"赵挺之"。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卒:最终;徙:迁徙;之:代词,旧城;财:才;略:几乎;同列:同僚;上:皇上;息:停止;吾曹:我们;宜:应当。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赵挺之,字正夫,是密州诸城人。考中进士,名次在头榜前几名。熙宁年间,朝廷兴办学校,赵挺之被选任为登、棣二州教授,同时担任德州的通判。哲宗即皇位后,赏赐士卒们缗钱,郡守贪婪昏庸,不及时付钱给士卒,士卒们愤怒地叫喊着,拿着大木棍冲进府衙。郡守只是躲避不上前,其他官吏们都纷纷逃走。赵挺之却坐在大堂上,问明情况,立即拿出府库钱财分发给众人,同时惩治了带头闹事的人,士卒们就安宁下来了。 魏州境内黄河多次决口,有人建议迁移宗城县址。转运使让挺之前去视察,挺之说:"县城远离高原一千多年了,河水从未进犯县境。现在要迁到的地方不如旧址,如果迁徙,一定会祸害百姓。"转运使最终迁徙旧城,才过两年,黄河果然冲坏新城,把居民几乎都淹垂了。朝廷召他试任馆职,任秘阁校理,升职为监察御史。 当初,赵挺之在德州时,迎合朝廷的意思,坚决实行市易法。黄庭坚当时主管德安镇,认为德安镇面积小,百姓又贫困,无法承受这种变相勒索。到赵挺之面试时,苏轼说:"赵挺之是个聚敛钱财的小人,学识品行没有可取之处,怎么能适合这个职位呢?"到这时,赵挺之上奏,弹劾苏轼的草书中有句"民亦劳止"的话,他认为这是在诽谤先帝。不久因没有弹劾蔡确,赵挺之获罪,降为徐州通判,不长时间又到楚州担任了知州。 赵挺之出使辽国时,辽主当时生病,没有亲自宴请他,让手下的近臣到旅馆招待了他。到年终时,在客省(使者的居所)与其他诸国同等待遇宴请了他,这是赵挺之争论后才使辽国修正了对宋朝的礼制。曾布同时任枢密使和文书起草的职务,知道宫中密旨,劝赵挺之在几处神宗新法方面提出具体的意见,于是赵挺之开始不遗余力地排挤打击元佑党人。后来由吏部尚书授任右丞之职,当时蔡京独任宰相,徽宗打算设置右相,蔡京极力推荐赵挺之,于是徽宗任命赵挺之为尚书右仆射。赵挺之任宰相后,与蔡京争权,多次揭发他的奸恶,并且请求辞去相位避开他的危害。赵挺之请求回青州,准备入宫告辞的时候,正好彗星出现,宋徽宗默默思索出现凶兆的原因,决定全部废除蔡京定下的各种法律,罢免蔡京,召见赵挺之说:"蔡京所作所为,全部像你说的那样。"于是加任赵挺之为特进,仍旧任右仆射。 蔡京在崇宁初期,首先兴起边事,战争连年不息。皇帝临朝,对大臣们说:"朝廷不可与四面敌国发生冲突,冲突一起,祸患侵蚀不能消解,士兵百姓肝脑涂地,哪里是人主爱护百姓恤惜财物的本意啊。"赵挺之退朝后对同僚们说:"皇上志向在于停止战争,我们应当顺势促成。"不久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司徒,谥号为"清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