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委中穴的正确打开方式不仅仅是


  导语:委中穴,你真的会用吗?
  穴位取法:腘窝横纹中央偏外,伏卧取之。
  俞穴特性:委中为足太阳经之合穴,兼血郄穴。
  主治:腰脊强痛,髀枢腿膝伸屈不利,风寒湿痹,热病汗不出,痢疾,衄血不止,中风昏迷,霍乱心腹绞痛,疔疮,遗尿,虚汗,盗汗。
  1:
  主治功能分析   一、从俞穴特性来看   委中为膀胱足太阳经穴,太阳为诸阳主气、主表。   若卫阳不固,则风寒湿等邪侵袭肌袭,以致太阳经气郁阻不得畅通,逆而不降,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表证、痛证:发热、恶寒、头痛、腰脊痛,骨节痛等。   太阳主表主开,功能宣阳解表,降逆活血,以治头痛、热病汗不出、腰脊强痛、髀枢屈伸不利、风寒湿痹、疟疾等症。   血郄善活血逐瘀,如衄血、疔疮、霍乱、心腹绞痛等证(多由于火郁、气滞、血瘀所致),取委中有泻火降逆、活血逐瘀止痛之功效。   尤其是霍乱,心腹绞痛,委中放血较针刺效果显著。   自汗是由于气虚而表不固,盗汗是因阴虚热迫津液外泄,取委中可益气固表以治自汗,清热养阴以治盗汗。   二、从经脉循行及病候来看   足太阳经循行头、项、背、腰、骶、臀,经过下肢后侧至小趾。足太阳经病候,是主筋所生病者——头、顖、顶痛,……项、背、腰、尻、腘、腨、脚皆痛,小趾不用。   这些证候是由头至足,沿着足太阳经循行所过的部位表现出来的,势必是太阳经气郁遂不降而作痛。   委中为足太阳经的合穴兼血郄穴,合主逆气而泄,血郄主活血,从而可知能通阳降逆,活血逐瘀以治太阳经诸痛证。   2:
  针刺得气与神经分布的关系   委中穴深层正当胫神经通过处,胫神经在腘动静脉的后面下降到内踝后面,由此分为足底内侧及足底外侧神经,前达五个足趾。   因此,从针感及疗效来看,针刺委中得气通达五个足趾,效果显著。   3:
  委中配伍作用及释义   委中配人中:腰脊闪痛(《玉龙赋》)   委中配复溜:腰背痛(《针灸大成》)   委中配太冲:头晕胀痛(个人经验)   委中配阳陵泉:偏头痛(个人经验)   一、委中配人中,治腰脊闪痛   人中为手足阳明与督脉之会,督脉为诸阳经之海,阳主动;手足阳明是多气多血之经,挫闪腰痛的形成,其气必滞,其血必瘀,以致运动功能障碍。   腰脊为督脉循行所过,故取人中,宣通督脉之阳,以行气滞血瘀,促使运动功能恢复,也是下病上取之法,又取委中合穴兼血郄,以降逆活血逐瘀而止痛,是为上病下取之法。   二、委中配复溜,治腰背痛   足太阳经脉循行背腰,而腰又为肾之府,膀胱与肾相表里,若外感风寒湿邪,由膀胱足太阳之表侵入肾足少阴之里,其里之肾气必虚。   故取肾经之经穴复溜,经主喘咳寒热,可振肾阳以透里邪;取委中宣太阳之气以散表邪,表里双解,则风寒湿邪自除。   三、委中配太冲,治头晕胀痛   太冲为肝经之俞,又是原穴,肝之经脉,自足大趾上行与督脉会于巅顶。   肝主藏血,其脏属厥阴主风;如肾阴下亏,肝阳上亢,化热生风,风热迫气血上逆,则证见头晕或胀痛,即所谓水不涵木的眩晕症。   按上病下取法,取肝经之俞兼原穴太冲,而原穴虚实皆主治,功能平肝熄风。   取委中(合穴兼血郄穴)以泻热降迫、引血下行;并可配肾经之复溜以滋水涵木,有一定的疗效。   但阴虚程度较重者,若不兼用滋阴潜阳之药物,则其疗效难以巩固。   四、委中配阳陵泉,治偏头痛   委中属足太阳经,阳陵泉属足少阳经。   按开、阖、枢来说:太阳主开主表,阳明主阖主里,少阳主枢主半表半里,所以太阳之能开,阳明之能阖,都依赖少阳为之枢转。   如风邪侵入太阳之表,发生头痛,取足太阳经的合穴兼血郄委中,功能宣阳解表,降逆活血以散风,配足少阳经阳陵泉合穴兼筋会,可降逆以舒筋,更能转少阳之枢以助太阳之开,加强了委中的解表散风、降逆止痛的疗效。   4:
  病 案   一、偏头痛   一老妇,年六十余。   夏季在院内纳凉,汗出受风,左偏头作痛,舌苔薄黄,脉弦滑。夜间已过一点,因头痛剧烈,不得入睡,两眼闭合难睁。   遂用疏风解表法,针取患侧风池、外关,健侧合谷、列缺,竟不见效,乃起针。   令其倒卧,为针患侧委中(合穴兼血郄穴)活血以散风,降逆以止痛;又配胆足少阳经合穴兼筋会阳陵泉,转少阳之枢以助太阳之开而解表邪。   在留针十分钟时已入睡,翌日并未复发。   这一病例,说明了独用足太阳、足少阳两经合穴,即取得了降逆止痛的功效。   二、外伤头痛   一男性高中学生,由天津来诊,在体育运动中,被实心球击中后头部,在天津住院三个月,诊为"脑震荡"。头昏沉作痛,不见好转。舌苔薄白,脉微弦而缓。   "脑震荡"头痛,是因震伤脑内脉络,气血瘀滞,头为诸阳之会,三阳经气郁逆,不得畅通所致。治宜通阳调气、降逆逐瘀。   故取足太阳经委中,通阳降逆,行血逐瘀,配以肝经的太冲(俞穴兼原穴),肝藏血,其经脉上至巅顶,可助委中以降逆气,行血瘀。   隔日针一次,共针四次痊愈。   三、闭经   王xx,女,15岁。   闭经九个月,饮食、睡眠、二便均调,并无突出证候,营养中等,素质较弱。舌苔薄白、质淡,脉缓,两尺部微涩。   闭经的原因不一。患者虽然闭经九月,尚无特殊不适,仅在小腹部天枢、气海三穴处,重按之稍感不舒。   令其伏卧时,发现在左侧足太阳经委中穴上约二寸处,有一硬结如豌豆大,不红不肿,重按之则痛。   自述平日易感冒。太阳主表,因常感冒,以致风寒余邪,留滞足太阳经,气血瘀凝,遂形成硬结。   而足太阳膀胱经之里,即是足少阴肾经,女子胞(子宫)系于肾,风寒余邪由表传里,侵入胞中,脉络阻塞不畅(尺脉微涩为证),故月经不通。治宜通经疏风,调气行瘀。   依据其硬结在左侧委中穴上部,即单取左侧足太阳经委中(合穴兼血郄穴),以观察其通经疏风活血逐瘀之效。   只针此一穴,一次后,第三天月经即通。   注:本文选摘自《名老中医经验全编》,北京出版社出版,1994年8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站目录投稿: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