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也就是民间俗称的"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祭灶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喜庆、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人们常用"欢欢喜喜过大年"来形容。春节是"大年",而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它是春节的开始,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伏笔,"小"字也预示着其热闹程度仅次于"大年"。 祭灶节概述 俗语说"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上天"。因此,这一天也叫祭灶节,即"祭祀灶君的节日",又叫祀灶、送灶、辞灶、醉司命,此风俗由来甚久。"灶王爷"早在夏朝时就已成为民间百姓尊祟的一位大神,《论语》中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记载。先秦时期有"五祀",也就是祭拜五神,即灶、门、行、户、中雷(土神),而灶君位列其首。 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他端坐在百姓家里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的生活起居、善恶行径,待到每年腊月二十三便上天向玉皇大帝察报,而小年祭灶也成为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 祭灶的时间各地不一样。一般而言,北方人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南方人是腊月二十四。此外还有"官三、民四、蛋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平民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种古老的习俗。《论语》中有"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话,可见远古已有灶神和祭灶之举,不过那时祭灶是在夏季罢了。相传一直到后汉(947~950),阴子方于腊日晨炊时,见灶神现形;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犬)因祀之,自后累世繁昌暴富。因 而在冬天祭祀灶神也就相沿而成定俗了。 灶神是谁?人们为何要祭灶?根据民间传说,灶神名叫张单,是玉皇大帝钦封的灶 君,掌管人间各家灶头事务。每年他都在祭灶日上天向玉帝讲明人间罪状,犯大罪者夺(年)纪300日,犯小罪者夺纪lOO日。所以人们称他为"天帝督使,下为地精"。因为家 家有个天帝派来专司监察的"特务",人们当然又敬又畏,祭祀它为的是让它上天对玉皇大帝多多美言几句而已。 过去祭灶的东西各地不一,富家穷人各不相同。一般人家多用糯米甜糍,目的是让灶神塞着喉咙,甜住嘴巴,不能给玉帝打小报告。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人们送灶神上天后,灶神在除夕回家,家家又焚香"接灶"。人们把厨房打扫得干干净净,再贴上一张木刻版印的灶神像。 现在,城市人对祭灶节已经淡漠了,但大多数农村人还过祭灶节。这天,人们都尽量早回家,通常有一个较为丰盛的家宴,孩子们欢欢喜喜燃放鞭炮。至此,春节气氛变得比较浓郁了。腊月二十三日为祭灶节。传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每个家中监察人们平时善恶的神,每年岁末回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奏报民情,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袜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常用的灶神联上也往往写着"天上耳目神,人间主司命",‘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所以俗语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之说。 在岁末卖年画的小摊上,也卖灶王爷的图像,以便在"接灶"仪式中张贴。图像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国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以示男女授受不亲。也有的地方对灶王爷与灶王奶奶合祭的,便不存在这一说法了。 祭灶节的传说 传说,盘古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个老道。山下有个村,村里住着一户姓张的。张家有兄弟二人,他们都成了亲。哥哥泥水匠是个机灵人,盘的锅台又好烧又省柴,干家叫,万家请,家家户户的锅台都是他盘的。因盘锅台出了名,大家都称他。张灶王"。弟弟画匠更是个手巧人,塑的泥神会发笑,画龙龙能游,画鸟鸟欲飞。山上的老道有本万年历,画匠每年上山塑神,老道总要把当年的历头抄一份给他。画匠把历书印上几百张给他哥哥,叫他哥哥走村串乡盘锅台时送给各家。张灶王的人缘好,不管到谁家,谈家务,活桑麻,指指点点,拿着东家的长去补西家的短。碰见南庄恶婆婆,就说北村贤惠老婆婆的故事;碰到北庄的恶媳妇,就讲南庄孝顺媳妇的故事。谁家生了气,经他一解劝,就和好了,千家的事好象他一家的事,他都关照。他好吃火烧,大家尊敬他,不管到谁家,总要给他烙火烧吃。他活了八十岁,那年腊月二十三日寿终了。 张灶王死后,人们都很想念他,但对他最想念的要数他的弟弟画匠。哥哥在世的时候;地里该种什么,有哥哥指点;家里柴米油盐,有哥哥操心,画匠可省心了。灶王一死,画匠成了一家之主。可是没当过家的人处事无方,瞎叨叨,儿子、媳妇都不听。儿子们打架,媳妇们吵嘴,闹得很不安宁。大儿媳妇偷偷烙了个小油旋,二儿媳妇悄悄打碗鸡蛋汤,都成了吃嘴精。画匠无法,想念他哥哥,还想借哥哥的威信把这个家治理好。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那年脂月二十三,他摊开纸画了起来。先画上哥哥,又把早死的嫂子也画上,还画上两条龙抬着历头,下面又画上十二个童子。他画好,悄悄挂在厨房里后墙上。过了一更天,他把睡了的儿子、媳妇们都喊起来,领到厨房去看。儿子、媳妇们吓了一跳,不知是咋回事。画匠说;"我做了个梦,梦见您大伯您大娘成了仙,回来看看,见这个家闹的不成样子。他去见玉帝,玉帝封了他灶王神,给他十二才官掌管历头,又给他两条龙,叫他到下界坐在厨房里看着各家。男的偷懒,不按历头耕田,女的馋嘴,抛撤米面,骂公骂婆,啥事他都管。年年腊月二十三,上天去七天,把各家的事禀告给玉帝。对那些好吃懒做、搅家不贤的人,都要提出惩治的办法。只要玉帝点了头,大年初一回来就办。"画匠一说,吓得儿子、媳妇们跪下磕头求饶。这时画匠搬来供桌,哥哥爱吃火烧,放上火烧,嫂嫂喜欢吃糖,放上糖。然后,替儿子、媳妇们求情说:。哥呀哥,亲不亲,一家人,不要怪罪他们,以后他们学好就是了。你要上天言好事,好话多说,坏话休提。你要下界保平安,照应咱家,安宁无事。从今后,你是一家之主了,都听你的。"画匠说罢,又写了一副对联贴上。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下界保平安。横眉是:一家之主。 第二天,媳妇们就把这事传出去了。各家各户也都思念着张灶王,都想把张灶王请去当一家之主,关照他们的日子。人们都找上门来,求画匠把灶王神的像给画一张。老画匠应接不暇,笔画不及,就刻上版,印了一张又一张。人们把灶王请到家里,贴在厨房后墙上。从此。男耕女织,尊老爱幼,家家户户都和睦,平平安安过日月。日子康乐了,都说是灶王爷保佑的,因此,每逢腊月二十三晚上,点上蜡、燃着香,放上火烧,供上灶糖,虔诚地磕着头祷告一番。让张灶王二十三日去上天言好事,大年初一的五更回下界保平安。 众人都说,这就是腊月二十三祭灶的来历。 二十三,糖瓜粘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何况灶王爷又是一家之主,所以祭祀之事不可马虎。不过,灶王爷倒不讲究,供品不须牛羊二牲。一般来说,灶君夫妇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袜草,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准备的。稍微讲究点的人家也供一碗莲子八宝饭。 祭灶所用的供品各地略有不同,但有两样东西是不能少的,一是甜食,如关东糖、糖瓜,还有枣、柿饼、糖渍冬瓜条等;二是豁食,如糯米饼、黍米粉糕、枣糕等。为什么要用这些东西来孝敬灶王爷呢?民间传说,灶王爷每年会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善恶,一旦被告有罪,大罪要减寿300天,小罪要减寿100天。在《太上感应篇》里还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君,"算"为100天,"纪"则指12年。人们都想长寿,所以祭灶时就会打点一下灶君,请它高抬贵手。 祭灶时,人们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好让它嘴甜,在玉帝那里只"言好事",谓之"涂神口",有的地方人们真的会在灶王爷的嘴边或者锅灶台里粘上一点糖呢。北京俗语说"二十三,糖瓜粘",可见在供品中关东糖或糖瓜是最突出的。我国晋北地区习惯用饧,即山西名品—麻糖的初级品,很甜也很勃,故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 除此之外,我国很多地方还有许多其他好玩儿的风俗:如有的地方在灶门口抹点酒糟或者老酒,这叫"醉司命",把灶王爷灌晕乎了,它就不乱说乱道了;有的地方则供碗水饺,取"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还有的会在供品中摆上几颗鸡蛋,那是给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因为据说它们是灶君的部下,不看僧面看佛面,多少也得打点一下…这一切做完之后,将灶王爷像焚烧,谓之"升天",边烧边磕头祷告,有的地方还烧假马、放鞭炮送灶王爷上天。 毛南族祭灶神节 祭灶神是毛南族典型的宗教性节日,没有固定的日子。南昌屯的毛南族人通常在腊月间任选一天祭灶神。也有的是家里有事不安去问巫婆,巫婆认为需要祭灶神的就选吉日祭灶神。 灶神不必每年都祭,但每个成了家的毛南族人都必须祭一两次以上灶神。毛南族人认为人们每天都用灶来煮饭,一家所遇的吉凶诸事它都知道,因此要祭好灶神作为根本。选好祭灶神的日子后,主家准备好一只黑色的香猪,五只同色的公鸡,请鬼师来念一夜的灶经。念灶经时,灶上不得烧火,在灶台上备九碟素餐。每碟素餐所装的食品都一样,有甘蔗、花生、水果、糖果、豆腐、糯米核把、炒黄豆等。在每个碟子上插一住香,下压三张纸钱。念完灶经后请鬼师交纳牲礼,牲礼煮熟后撤素桌,换荤桌供奉。然后鬼师将一张纸钱烧在一碗清水中,放在一个簸箕的中央,把簸箕拿到主家人的头上念一段经,祈祷主家脱灾免难,时间约十分钟左右。接下来鬼师把一张上书: "九天东厨五祖灶君之位"的灶神牌位贴在灶台后方,祭灶仪式到此结束。鬼师回去时主家付给20元工资,外加7.2元的封包、一些白米、布三尺、香烟一包、小猪腿一只、熟鸡一只。厨子视情况付一定工资,再给小猪腿一只、鸡腿一只。 安了灶神牌位之后,全家人不许在灶前说得罪神灵的话,不许穿着鞋子踩在灶台上,不许把人的头发、指甲、兽畜的骨头、鸡鸭毛等丢人灶火中,不能把刀斧搁在灶台上。家人外出打工或参军要从灶台上带一小块指头大小的灶泥在身上作护身符。回家以后灶泥要退还到灶台上,退还时还要准备两只同色公鸡请鬼师来谢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