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选择素材,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抓住细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运用心理描写,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3.能根据他人的建议进行修改。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往事,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习作素材。 学习难点: 能够清楚、具体、真实地表达,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解读习作主题,理解"成长"内涵 1.教师导入:同学们,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也在渐渐长大。成长的历程,记载着欢笑,也记载着痛苦;或许有些小小的遗憾,但更多的是留下了美好的期待。今天我们先来聊一聊一个关键词:"长大"。 2.触发思考: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长大"?请你用心想一想。 3.教师小结:长大不仅仅意味着身体的发育成长,更意味着心灵的成长。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长大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感恩;一份拼搏,一份坚守,一份自信等等。或许,我们做成了一件以前完成不了的事情;突然间顿悟了一个道理;在一些挫折中感觉自己变得勇敢、坚强了,这些都意味着"长大"。 二、回忆成长历程,选择写作素材 1.引导回忆:同学们,请大家翻阅自己的影集、日记、成长手册等等,回忆一下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2.阅读习作素材:请大家看教材14页给我们提供参考的3个素材。 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 ·最近爷爷起早贪黑,忙着采、晒野菊去集市卖,原来是为了给我买双新球鞋。接过爷爷递过来的球鞋,感觉手上沉甸甸的。 ·上个星期,第一次在班里当众发言,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忽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①思考:这三个素材的选择角度有何不同呢? ②梳理:前两个素材都是感受到了亲人之爱,体会了亲人付出的艰辛,因为知道感恩而瞬间"长大";第三个素材是因为充满了勇气,增强了自信而瞬间"长大"。 3.分享同学素材,打开选材思路 教师激趣:电脑前的同学们,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选材呢?前几天,蔡老师在我的班级群里,请我们班的同学说说自己对这篇习作素材的选择。现在蔡老师选择一些,看看能不能进一步打开大家的选材思路。 ①一年级临近期末的一次语文考试,我竟然得了满分!不料,妈妈发现有一道题我的拼音写错了。我反复考虑之后,决定找老师说清楚。那时,我感觉到我长大了! ②春节,当我亲手贴上我写的春联时,我觉得我长大了! ③除夕那天,因为亲朋好友都会来我们家吃饭,所以我主动去帮爷爷做饭。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原来做饭这么难。我看着爷爷那雪白的头发,那满脸的皱纹和那蹒跚的步伐,想到以前爷爷每隔几日就要拖着沉重的步伐到街上买菜,满头大汗地回到家,还要赶紧做饭。想到这儿,我觉得我长大了,可以帮爷爷分担一些家务了。 ④大年三十那天,爸爸还要去公司值班,家里只剩下我、弟弟和妈妈三个人,我看到妈妈一个人在那辛苦的包饺子,赶紧过去帮忙,当看到妈妈向我投来欣慰的目光时,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⑤外公的记忆力一天不如一天,我害怕突然有一天他不再认识我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⑥上午,妈妈在新浦工作,叫我去帮忙。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第一次独自坐公交车安全到了妈妈那里。那一刻,我觉得我长大了。 ⑦往年的假期旅游都是妈妈安排好所有的行程。今年暑假外出游玩都是由我订票,选择旅游路线,安排整个行程。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⑧周三语文课,我在"课始三分钟"这个环节,终于克服了恐惧,流利地讲述了民间故事《孟姜女》。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⑨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反感妈妈逼迫我弹钢琴这件事。直到有一天,与好朋友闹翻后,心情烦躁的我在自己弹奏的乐曲中居然能慢慢安静下,这才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我瞬间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感觉自己长大了! ⑩在抗击病毒的这个寒假期间,我每天留在家里都认真写作业、看书,并且汇报进度。妈妈见我如此努力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那一刻,我感觉我自己好像长大了! 4.反复比较,确定自己选材 同学们,这些选材一定激发了你的灵感了吧?那么,你想选择自己记忆中的哪一个素材呢?反复比较后,确定下来哦! 三、再读习作教材,明确具体要求 1.阅读习作要求 "这次习作,请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2.教师提炼 总而言之,这次习作要做到"把一件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这也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重点部分可以这样理解:一是事情的经过要写清楚;二是被触动的瞬间要写真实、具体。 四、回忆学过课文,触发习作方法 1.关于"细节描写" ①回忆五上《慈母情深》一文中的细节描写: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②回忆五下《梅花魂》一文中的细节描写: "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缭乱了老人平时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③教师总结: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可以塑造鲜活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如,《慈母情深》中的母亲,她那疲惫不堪的神态,通过反复的手法,细致地刻画了出来;《梅花魂》中的外祖父,他那思乡的情感也是通过外貌的描写得以了展现。因此,同学们在写作时,一定要回忆起事情发生时的种种感人细节,为凸显"那一刻"的触动做好铺垫。 2.关于"心理描写" ①回忆五上《父爱之舟》一文中的"心理描写"。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②第一处心理描写,作者通过比较,写出这次哭的"新滋味",其实也就是写出了自己在那个瞬间明白了肩头的责任,知道自己真的应该长大了;第二处心理描写,表达了作者在那个回忆的瞬间,对父亲的感恩与思念之情。真实而恰当的心理描写可以很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将受到感触的瞬间巧妙再现,激发读者共鸣。 3.关于"对比" 在那个瞬间,我发现自己长大了。那么,在这之前,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如果我们通过前后对比,详细刻画不同的样态,更能突出"长大"的内涵与意义。比如,很多同学写道对亲情的感恩。那么,当我们没有意识到爷爷做饭的劳累前,我们是不是只顾着饭来张口?当我们没有关注到奶奶龟裂的双手之前,我们是否一直是不用自己洗衣服的?当我们没有发现妈妈鬓角的白发前,我们是不是还曾经对妈妈大呼小叫?是的,恰当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会产生更强的说服力与表现力。 五、评议同学习作,明确习作思路 1.展示一篇同学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2.教师点评,进行修改。 整体评价:作者能够抓住细节描写,将自己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描写具体,并能通过心理描写,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对爷爷的感恩之情以及立志好好学习的心愿。在选材上,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本次习作要求描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本篇习作而言,"事件感"不是很强,更多的是刻画了一个场景和一些细节。我们如何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要涉及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对所有的同学而言,都是一个难点。希望大家在写作的时候关注。大家还是可以从《慈母情深》一文中得到启发。这篇文章叙述的是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在详细的事件描写过程中,穿插着场景和细节描写,读起来非常感人。 六、构思习作框架,撰写草稿成文 1.列出关键词,列出写作提纲。 2.撰写草稿,自我修改。 评价标准: ①事情的过程要写清楚; ②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 3.请家长帮助修改。 附:电子教材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课后练 一、在阅读中学习方法 (一) 我给妈妈剪指甲 今天开班会的时候,班主任张老师号召大家,回家帮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放学后,我兴冲冲地跑回家里,心想:帮妈妈做点什么呢?扫地?家里已经被妈妈打扫得一尘不染了。煮饭吧?妈妈早就在等我吃饭了。 我一边吃饭一边琢磨着,忽然,我看见妈妈的手。有了!我神秘地对妈妈说:"今天我要帮您做件事!""你要帮妈妈做什么?"妈妈问。"等会儿您就知道了。"我说。 我赶快吃完饭,倒了一盆温水,拿来香皂,神气地说:"妈妈,我要帮您剪指甲,先来给您洗个手。"妈妈惊讶地说:"今天怎么了?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咱们的小宝贝要帮妈妈做事了!"说完,妈妈乖乖地把手放在盆里。我开始帮妈妈洗起来,一摸妈妈的手,我顿时觉得好像在摸老松树皮似的,疙疙瘩瘩的。我举起妈妈的手,奇怪地问:"妈妈,您的手怎么这样呢?不像我的手白白的、滑滑的。"妈妈微笑着说:"我的傻女儿,妈妈小时候的手和你的一样。现在事做多了,手自然就会变‘老’了。"听了妈妈的话,我懂了:现在家里的每一件事,不都是妈妈做的吗?为了供我读这所市里一流的学校,妈妈吃了多少苦啊!妈妈是纺织工人,工资不高,除了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以外,还经常到外边做清洁钟点工。妈妈,您真辛苦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等水把妈妈的指甲泡软了,我便小心翼翼地剪了起来。突然,妈妈的手颤抖了一下。我一看,原来是剪到肉了。我不好意思地说:"妈妈,疼吗?"妈妈鼓励我:"不疼,不用怕,慢慢来。"于是,我又鼓起勇气继续剪。这回我更仔细,更认真了…… 就这样,我终于帮妈妈剪完了指甲。看着妈妈笑了,我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1."我"回家帮妈妈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现在家里的每一件事,不都是妈妈做的吗?"句意相 同的一项是( ) A.现在家里的每一件事,都是妈妈做的。 B.现在家里的每一件事,不都是妈妈做的。 C.现在家里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妈妈做的。 3.妈妈惊讶地说:"今天怎么了?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咱们的 小宝贝要帮妈妈做事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描写妈妈的手的句子,画上"____",并说说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 "的句子是什么描写?( )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长大了 暑假里,我参加了少先队大队部组织的野外生活训练营,当时发生了一件令人感到意外的事情。 那天,我们在营地进行野炊比赛。我们一边玩,一边捡回一些枯枝败叶,作为做饭用的柴火。到了中午,我们抱着柴火来到营地。工作人员早为我们准备了自来水、蔬菜、肉类等。我们一拿到材料,就立刻分头行动起来:有的搭灶安锅,有的洗菜切菜,有的生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半盒火柴,我们终于把柴火点着了。火熊熊地燃烧着,大家都以为已经没事了,就坐在旁边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起来。 突然,不知道谁叫了起来:"火,火,起火了,起火了!"火焰腾起足足有我们一个人这么高。怎么办?容不得多想,大家纷纷拿起身边的东西就开始扑火。有的捡起旁边的树枝使劲扑火,有的把洗菜的水泼了上去,还有的竟然往火里面扔菜和石块。我也揭起一块餐布,准备用餐布扑火。可刚冲到跟前,熊熊的火焰就"舔"掉了我额头前的一绺头发。 我一下子清醒了,我们这样扑火是很危险的!我立刻向工作人员住的小屋跑去。不一会儿,几位叔叔手提着水桶冲向火场。几桶水对着火焰倒下去,火终于被扑灭了。再看同学们,有的满脸乌黑,有的衣服也被烧破了。好险啊! 最后,工作人员表扬了我们的勇敢,同时又提醒我们,遇到起火,应该立即通知大人,不应该自己贸然扑火,要善于保护自己。一个叔叔拍着我的肩膀说,我是第一个通知他们的人,虽然我没有直接扑火,但我绝不是懦夫,这是智慧。 一件意外的事情,使我长大了。 1.为什么会引起火灾?请找出有关句子画上" "。 2.从文中摘抄一个形容火势大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子"熊熊的火焰就‘舔’掉了我额头前的一绺头发"突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起火后大家都是怎么做的?请找出相关句子画上"____"。"我"又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遇到起火这种紧急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方法 以上两篇文章都是以____________(写人记事)为主,都记述了作者在成长过程中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在事件中的感受。 三、习作指导 1.习作内容。 写一件成长过程中____________的事情。 2.习作要求。 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____________。 答案: 一、(一)1."我"帮妈妈剪指甲。 2.A 3.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 4.我顿时觉得好像在摸老松树皮似的,疙疙瘩瘩的。 我从中体会到妈妈做了许多事情,很辛苦。 5.C 6.示例: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妈妈,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要孝顺妈妈,多帮妈妈做些事。 (二)1.火熊熊地燃烧着,大家都以为已经没事了,就坐在旁边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起来。 2.示例:火焰腾起足足有我们一个人这么高。 3.突出了火势大。 4.大家纷纷拿起身边的东西就开始扑火……还有的竟然往火里面扔菜和石块。 我一开始揭起一块餐布准备扑火,后来发现情况不妙,立刻跑去通知了工作人员。 5.示例:我们应该立即通知大人,不应该自己贸然扑火,要善于保护自己。 二、记事 三、1.印象最深 2.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