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向老板提出辞职后如何优雅地离职


  你终于下定决心辞职,而且告诉了你的老板。这一场艰难的谈话总算结束了,但是你还得思考:怎么告诉别人呢?也许你在事业上有个导师循循善诱,没了他,你也不可能成功。那么那些跟你合作了很久的团队成员呢?你是不是必须亲自告诉每一个人,还是发个电子邮件就算数了呢?你要如何通知别人,让你既不破坏你和人们的关系,又不冒犯组织上下的任何人呢?
  专家的话
  当你开始这份工作的时候,你为了让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而努力工作;同样的,你也必须优雅地离开。《Great on the Job》作者兼《HBR Guide to Getting the Right Job》投稿者乔迪·格利克曼(Jodi Glickman)说:"商业和人际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即使你将要开始你的理想工作,如果一踏出公司大门就过河拆桥或挑拨离间,其实对你也没有任何好处。"《HBR Guide to Office Politics》作者兼即将出版的《Competing Against Luck》合著者卡伦·狄龙(Karen Dillon)说,离职前必须要有周详的计划。你要思考如何告诉人们,也要思考什么时候完成职务交接。她说:"你会想要以适当的方式执行你的离职计划,让业务照常运行,让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以下方法教你如何漂亮离职。
  和你的老板商讨策略
  假如公司还没为你找到接班人,要是在这个时候宣布辞职,可能会让人对未来感到非常不确定。狄龙说,在你开始向大家宣布你要离职之前,你必须"先跟你的经理商讨一个大略的离职计划"。这样,当人们询问你的项目组合、团队、客户将会如何被处置时,你就可以有个交代。狄龙说,"当你感觉到已经安排妥当的时候",情况总是会好一些。
  亲自告诉人们
  人们现在可能已经用惯了电子邮件,不过你最好还是当面通知人们,尤其是那些和你最紧密合作的同事,还有你的下属。格利克曼说:"如果你的团队都是你的直接下属的话,礼貌上你就应该亲自告诉他们。"你也应该亲自告诉你在工作上的导师和好友;假如你的离去将会影响到你的同事的工作,那么你也要当面通知他们。你在告诉对方的时候,要大略交代你打算告诉什么人、什么时候告诉他们。狄龙说:"要求别人替你保密其实很难,不过你可以要求他们帮你暂时保密几天,好让你告诉其他人。这样,你就有了时间当面通知更多人,又不必担心消息往外传。"
  专注未来
  假如你是因为负面因素而离开的话(比方说,你可能觉得自己的事业发展得不够快,或者你和某位上司起争执),请不要在离开的时候随意发泄,也不要说别人的坏话。狄龙说:"这么做真的很不值得。你会破坏你和同事的关系,也会破坏他们对你的想法。"人们难免会问你为什么要离开,这个时候你可以这么回答:"是时候往前走了"。不要把过去的委屈宣泄出来。狄龙说:"你会希望人们认为你是在寻找发展事业的新机会,而不是因为心怀不满而离开。"
  利用你的影响力来造福别人
  格利克曼说:"你可以把你的离去当成一种策略,为别人创造机会。假如你的团队里有人想要负起更大的责任的话,你也许可以拍他们肩膀,对他们说:‘我的职位即将空出,你要不要举手表示兴趣?’"不过,千万不要作出你无法履行的承诺。格利克曼的建议是:"跟你的老板讨论,真正地了解每个人的职责,这样你就可以很诚实地通知人们。"假如你无法回答人们的询问,例如,谁将会接管你的项目组合,或者谁将会在你离去后分配任务,那么你就要答应他们去寻找答案。不过,"为你的工作项目或各种机会推荐适当人选,是一个非常好的离职方式。"
  不要以为自己不可替代
  从你告诉人们你将要离开的那一刻,直到你离职当天为止,这段时间可能会让你感到尴尬。我们会想要以为没有人能代替自己,不过,你可能会突然之间不受邀参加会议或者重要讨论。不要让这些排斥情绪导致你分心。格利克曼说:"你不可能两全其美。你已经选择了离开,但你也要记得,公司还得照常营业。狄龙说:"你会很惊讶地发现,自己很快地就会变成一只毫无作为的跛脚鸭。在这最后的几周里,不要太过专注参加所有的会议,反而更要专注确保自己向你所关心的人道别,同时确保自己有办法和他们继续联络,借此维持你们之间的关系。"
  努力工作,直到你的最后一天
  你的声誉得来不易,所以不要在最后的几周里松懈下来,把你的声誉给破坏了。你要完美地离职:你要确保你的文件和客户有秩序地及时交接,同时确保自己走了之后,该完成的事将会如期完成。另外,要花些时间感谢你的经理和同事在公司里给你机会,因为你可能会在其它公司再次看到他们,特别是当你留在同一个行业的时候。格利克曼说:"你会想要留一条后路。你的职业生涯还很长,因此不可能知道下一次机会将会从何而来。"
  要铭记的原则
  要:
  亲自告诉那些和你最紧密合作的人,而不是通过电子邮件。
  在临走前的几个星期,不要因为没被邀请参与会议或决策过程而感到被冷落。是你选择离开的。
  推荐同事接手你所留下的职务。
  不要:
  单方面宣布辞职。跟你的老板讨论,设定一个大略的计划,让所有人都明白你离职前后该怎么做。
  宣布辞职后便松懈下来。
  离职时发泄不满情绪,或者说别人的坏话,挑拨离间。
  案例1:鼓励同行举手表示兴趣
  安东内拉·皮萨尼(Antonella Pisani)在一家主要网上花店从事营销已有七年。她虽然热爱工作,热爱团队,但是她觉得已经是时候跨出她的职业生涯的下一步。
  她在一家大型乐器连锁店找到了一个新的经理职位后,便向老板提出辞职,并给了一个月的通知。她等到情人节过了之后才提出辞职。情人节时期对业务非常重要,因此她这么做是为了不让人们因此而分心。随后,她逐一地会见团队的每一个人,当面告诉他们这个消息。
  安东内拉说,她在最后几个星期所做的其中一件最好的事,就是向一位同行建议,要求他接管她的职位,让他拓展自己的技能,同时让团队继续运营下去。她解释说:"我们当时都是副总裁,职务也相辅相成。我们很早就采用了数码技术,而我也希望看到他继续发展。我当时认为,要是能给他一个机会来扩大他的项目组合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于是我向他建议,他除了继续保留他目前的团队和职务之外,同时接管我的旧团队和旧职务。"
  这位同行向管理层提出要求,结果成功得到这个职务;他和安东内拉今天仍旧保持联络。更妙的是,根据她的说法,"我建立的团队仍然很成功。"
  案例2:太早离职的危险
  夏·莫哈耶尔(Sia Mohajer)在台北的一家网上营销公司工作。他对公司的管理手法感到越来越懊恼。他有信心自己有能力迅速过渡到以自由职业方式从事咨询工作,因此离职并不算是个艰难的决定。他告诉老板自己打算辞职,老板以大额加薪说服他留下,但他还是拒绝了。莫哈耶尔给了四个星期的通知后,便通知了几位同事。
  然而,他后来松懈下来了。他说:"我一旦知道这里的工作即将结束后,就开始越来越不在乎了。我在精神上已经开了小差,所以只会为了完成任务而做事。我太粗心大意,结果破坏了我的声誉。我走了之后,一位新员工审查了我在最后一个月完成的报告,发现我的工作品质低劣,便通知了我的上司。"
  他说:"我缺乏远见,只求‘完成’,影响了我的判断力,导致我多年来努力建立的声誉被破坏了。最糟的是,我离职时敷衍塞责,即使后悔了,却连道歉的机会也没有。"
  他向那些恨不得离职的人提出这样的建议:"想想你当初开始这份工作时的感受。这个职位让你兴奋,有了未来的可能性,也让你获益不浅,茁壮成长。虽然你到了最后想要离开,但是你要记得,这家公司当初为什么会吸引你。就因为你厌倦了你目前的工作环境,不代表整个经历对你的职业发展没有任何价值。"
  本文作者卡罗琳·奥哈拉(Carolyn O"Hara)是纽约市的作家兼编辑。她曾在《The Week》杂志、《PBS NewsHour》新闻节目及《Foreign Policy》杂志任职。
网站目录投稿:惜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