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开创的道家哲学,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无为", "无为"的涵义,并不是完全无所作为,而是强调要顺乎"自然",不要违反"自然"。 01 为什么要"无为" 《道德经》指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既然"无"作为宇宙之本体,是万事万物所以存在的本原,那么,相应的,天道之根本的规律就必然是"无为",也就是"自然"。 《道德经》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也就是说,宇宙万物皆因"无"才得以发挥作用,离开了"无","有"就不能发挥作用,更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了。 正因为"无"作为宇宙总规律而存在这一至高无上的地位,才决定了"道"的"无为"特质。 02 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无不为"。 正如备受老子推崇的水那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也就是无为。 但"无为"的水,却能滋润万物,福泽天下,惠及众生,不论是花鸟虫鱼、善恶美丑、高矮胖瘦、男女老少,均可得到水的润泽,这不正是"无为而无不为"吗? 《道德经》指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也就是说,求学一天比一天增加知识,求道一天比一天减少私欲。减少又减少,一直到无为的境地。如能不妄为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了。治理国家要常清净不扰攘,至于政举繁苛,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在老子看来,天下大乱,不是因为有许多事情还没有做,而是因为已经做的事情太多了;是违反自然的事情做的太多了,顺乎自然的事情做的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