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所带给我们的并不是所谓的精神内涵的充足,而是无尽的焦虑——这个需要学习,那个需要知道,只要稍有片刻怠慢知心,都会被别人甩到千里之外。 然而,知识焦虑的另一个极端,是一片虚无的认知。 读书、写作、思维导图、可视化萃取,只要学习、整理、输出,貌似我们就有所收获有所改变,但实际上给我们带来的却是华丽炫彩的认知海市蜃楼。 最近我认识了一个广东的城市经理,相互接触的这几天我发现,自己所学所拥有的知识,完全变成了无用的只能做为谈资的认知自我满足泡影。 -1- 清晰的逻辑与全局思维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我们第一次接触的时候,他正在和几个核心成员策划该城市的市场推广方案。 他说:我们的优势 1.市场非常庞大,而我们又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推广简易程度看) 2.公司刚完成一个多亿的融资,推广需要的资源是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看) 3.我们的团队由深圳总部资深高管和连续开五座城的职业经理加上本地其他公司挖掘过来的中高层人员组成。(领导团队看) 劣势 1.该城市的开启时间相对某集团公司较晚一些。 2.该业务模式较新,可能本地一些客户不认可。 3.试点偏市中心,某些需要当面认证不方便。 所以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快速占领市场和建立良好口碑的问题。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分为可控和不可控,比如说内部的能力——话术是可控的,自身服务是可控的,还有时间的利用率也是可控的。需要的市场推广兼职是不可控的,招聘新人的速度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是不可控的(已经过了招聘季和培训人手拆分问题)(内部不可控),天气、认证人的时间是外部不可控。(当然这些都可以克服) 还有需要考虑的是人、时间、空间三个维度。 空间——试点如何设立、设立的地点如何方便更多人过来,我们要认识到目前的现实和改善。 ——面临的问题和不确定的突发事件以及方向目标(由于商业机密缘故,我只选取了几个谈话中的框架请谅解,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今天所讲的思维方式) 上述的几个框架中我们看到策划该项目人脑中思维逻辑是非常清晰的,从自身优势到内外部欠缺以及需要达成的目标都很明显。 我们可以把这种清晰的思考方式叫做(该城市的)全局思维或框架思维。 当写一篇文章、做一场演讲、策划一个项目的时候都离不开这样紧密清晰的思考方式。 那么要具备这种能力,我们必须学会结构思考法。 就像盖房子一样,首先拥有该事物的轮廓和架构,然后再进行填充。 首先需要找到所做事情的目标,也就是最终想要达成什么? 写作要知道结论、演讲要围绕主题、做市场要有方向。 目标以及架构 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再去分析、延伸接下来的框架,——支撑结论的论证、解释主题的案例、市场面临的各种情况 以分类的方式把他们全部罗列出来,(要符合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详细请查看《透过结构看世界》《金字塔原理》。 结构思考力 这样我们就把清晰的逻辑架构建立了出来,然后再结合头脑风暴进行打破重组,逐步完善。 顺便我们可以把趋向完美的解决框架保存起来,方便下次运用。(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底层框架,终极状态可以运用在各种领域) 策划人的"格局"就等于这个项目的规模,"格局"有多大,就能做多大。 关于如何扩大自己的格局可以参考《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就是提升思考维度,学习下上帝思维》。 -2- 寻找本质原因 只有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他们公司对加入进来的认证者规定要穿工服和贴式广告标语——而且每个月奖励40元的广告费。 然后有人问如果不在你们公司做业务,是否可以申请工服和标语领取广告费。——答案是不行。 他问这个员工知不知道为什么? 员工回答:因为工服和标语是我们公司合作者的专属,其他人没参与进来怎么可以拥有呢? 他说你应该想一想根本原因,这两样东西代表着我们公司的门面,如果这个人做了有损我们公司的事情,我们又没有和他签署合同收取保证金,那损失的是我们公司的口碑,而且这个人我们还控制不了。 《何解决问题和寻找底层知识?》这篇文章提到迅速看透问题本质的利器——黄金思维圈 所谓黄金思维圈,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3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 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第三个层面是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来自成甲老师对黄金思维圈的解答 简单解释三者之间的联系:什么,怎么办和为什么的区别。 在面临问题的时候我们总是过于关注第一个层面——也就是这件事情是什么? 而不去关注为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久而久之也就会导致我们看问题总是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缺少深度思考。 只有找到问题的本质,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只有发现知识的本质,才能彻底懂得其道理真正含义。 只有养成看穿任何本质的思考方式,才能获得最大提升。 -3- 运用不同方法 反复运用同一种方法追求不同的结果那就是蠢。 每当遇到问题之后,普通人往往会陷入非黑即白的两难困境当中。 当掉进这个陷阱之后,自身的思维就会被牢牢的锁住,最终导致想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些技巧来激发我们的【第三选择】。 破釜沉舟法 这个方法需要我们拥有大量的刻意练习和充足的知识储备。 随时随地的去逼迫自己思考——如果当前选择都不能用,我该怎么办? 比如不够自律的时候发现定目标和闹钟提示都不管用,那么是否可以从其他角度去解决自律问题——游戏奖励方式、心疼肉疼惩罚方式。 或者从【人为什么不能自律】的根本原因去寻找问题根源——大脑的工作原理、三个区域等。 在此基础之上,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在深一步逼迫自己——最后一天期限、要么做要么死。 (人的潜能是无限大的,在面临危机的时候这项能力才会真正体现出来。) ——乔布斯创造产品的时候也正是运用了这个思维方式,必须创造出只有一个按键的手机、能装在牛仔裤小兜中的 mp3。 激发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激发,在没有思路的时候停下来听听音乐、冲个澡、出去散散步。(我们还拥有另一项技能叫做潜意识,当转换环境的时候我们的心态就会有所转变,并且因为潜意识思考并不会停止) 或者去尝试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千佛塔坐禅、国外旅行、蹦极等。 当接触到新鲜事物,我们的大脑就会被无意识的激发,从而产生更多的思路。 所以在面临问题的时候,要多去想一想【第三选择】,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陷入选择困难的绝境当中。 最 后 当我们学会这三个思维方式之后,很多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但更重要的不是学会了这些概念,也不是简单的转化为行动,而是变成我们的习惯。 只有把这些好的方法转换为个人的思考习惯,才算是真正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