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认知突破 "关于职业规划,你最需要获得的一个认知突破是什么?" 这是北辰青年CEO宋超最近问我的一个问题。在筹备帮助年轻人成长的未来大学时,他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很多讨论。 关于职业路径是否需要规划,有人认同有人不认同。 认同的人就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把自己的职业生涯一步一步怎么走,之后的事情就是按照设计的这个路径去实现出来。 不认同的人就会认为:这个时代变化很快,不可能通过设计的方式,把自己的职业路径给规划出来,更多的时候要遵从内心,在每个节点进行当下的选择。 我喜欢这个问题,因为我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没有标准答案意味什么? 意味着最适合你自己的答案,就是你的标准答案。 可是,如何找到你自己的答案呢? 02:
职业困惑与焦虑的两大原因 因为写公号文章,我收到了来自祖国各地各个角落各类人群的各种咨询与问题,很多人的焦虑心态透过文字就已经跃然纸上,更不用说和我约见面的,有些已经困扰和忧虑到失眠几个月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对解决失眠问题还累积了很多第一手的前线经验。 咨询我职业生涯的有很多人,每个人的痛点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人都觉得我的问题是最特别的,我的痛是多么痛的领悟,大家都期望从我这个职场江湖医生这里得到一些独门解药。 表面上看,问题和痛点林林总总,各色各样,但是从底层逻辑看,我们可以把大部分问题和困惑的原因归为两个方面: 一是没有方向,二是缺乏行动。 这篇文章里我们重点来谈谈没有方向。 03:
五个认知误区 如果你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往什么方向走,就不会有困惑。 寻找职业方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寻找方向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会陷入以下几个误区,把我们带偏离我们追求内心真理的路径: 误区1:存在正确答案 世上一定确定以及肯定会有标准职业路径,只是我还没有找到。 因为寻找正确答案的人太多,所以你看到,有很多的职业规划师(包括我自己)发展出一套套的职业规划工具,变成包医百病的灵药,服了我这剂药,包你人生一路通关打怪直奔巅峰。这样的课还特别好卖,因为大家都期望有人手中有如来神掌的宝书,依样修炼,立地成仙。 人都是天性懒惰的,都希望别人的答案能够成为自己的通关密码,可是就算你看了多少个名人的成功传记,你有看到过依样画葫芦成功的同样路径吗? 就像企业运营一样,商学院里有无数经典的商业成功案例 - 你看到zara的供应链,你看到丰田的JIT,你看到京瓷的阿米巴,你看到小米的性价比。可是你看到有几个企业是靠完全模仿别人成功的? 哪里有什么标准答案,最适合你自己的就是标准答案。但是这个标准答案一定来自于你自己的借鉴、思考、摸索与实践,照搬是没有用的。 误区2:很少考虑变量 职业规划其实就是人生规划的一部分。 你试图规划过自己的人生吗?你见到有几个人真的成功的规划了自己的人生并且是按计划执行的? 想像一下,即将或刚刚接触社会的,有几个会很清楚我的人生将会如何规划如何发展,我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小孩,一生要做几个行业,什么时候做高管,什么时候退休。 在这么个现在都不知道6个月后社会与科技如何发展和改变我们的年代,如果我们可以清楚的做好人生规划,如果你有这么好的预测未来的能力,那最好去买股票当股神了。 职业规划也一样,有太多的因素和变量。 来,让我们用最乐观的态度做个人生成功概率算法,假设每个变量的可能性都是50/50,也就是说一半的可能性会发生: 变量1:有贵人赏识认可和支持(或者说遇上好老板) - 50% 变量2:碰上合适的机会 (进入飞猪的风口行业) – 50% 变量3:有发挥能力的平台 (学以致用,发挥所长)- 50% 变量4:有团队支持 (靠个人单打独斗成功的几率更低)-50% 变量… 到变量4的时候,我们的成功概率已经降到了6%,再算下去,你懂得。这也同样解释了为什么大部分创业企业活不过前三年。 所以,如果你试图做过于清晰的计划,那么结果就是等于没做。人生有太多的变量,结果就经常会像大话西游里一样:"我猜中了这开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 英雄的成功经验大多是事后总结出来的,而不是事先规划出来的,所以不要过于迷信精细的规划。 误区3:过多考虑变量 好了,说完上一点,小伙伴们松了一口气,既然职业规划太多变数,做那么多计划等于没用,所以不如不做规划,运用太极心法,以不变应万变,等到车到山前再应对吧。 这样,你又会陷入另一个误区,想的太多。 其实,正因为变量太多,难以把握,所以我们才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精力资源都放在我们可以影响和掌控的常量上。 还记得我在以前文章里提到过的柯维的关注圈与影响圈吗?为什么大家都很焦虑,就是因为我们把注意力焦点都放在我们关注但很难影响的变量上,而没有放在我们可以影响的常量上。 哪些是常量:你的思维与能力,你的价值观,你的知识,你的素质能力,你的兴趣,你的习惯,你对他人的态度,等等。只要是你可以通过努力可以提高和影响的,都是你的常量。当你把关注点放在你可以影响的常量上,就会减少焦虑感。 而且,你的常量是可以规划的。一天看几本书,每年提高一个能力,这些都是可以计划并完成的。 正像第二点误区提到的,失败是正常的,成功反而是不正常的。如何把握常量,提高常量才是正确的打开姿势。 而且,当你的常量越来越强时,意味着你的影响圈会越来越大,这时,以前的变量甚至会被影响成为你的常量。 误区4:以全概偏 我们总喜欢全方位的要求自己,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能够牛逼。给自己定很多的目标,希望比别人领导力强,希望比别人身材好,希望比别人更智慧,希望比别人地位高。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求全得等于求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