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义中,最开始出场时候的刘备,主要业务就是卖草鞋,除了还有一点汉室刘家的血脉,可以说一无所有。但是后来的刘备,却是能够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人物,这样的成就靠的是什么?有人调侃,认为蜀汉是刘备哭出来的,的确这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方面,但是却不是全部。那么,刘备究竟有些什么资本,能够打下一片天地呢?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5月15日,刘备于成都称帝,定国号为汉(后世俗称"蜀汉"),雄踞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囊括如今云南全省、川贵两省大部和陕甘南部、广西西北部、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的大片土地,与曹魏及孙吴政权成三足鼎立之势。因高祖刘邦、更始帝刘玄、光武帝刘秀均建立汉朝,故刘备所建立政权亦称作"季汉",共历二帝,国祚43年。 说起东汉末年的形势,大家想必都不陌生——朝廷腐败黑暗,内有外戚干政、宦官擅权,外有地主兼并、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在这样的年代,刘备能够成就一番帝业,自然绝非偶然。不过对于刘备为何能在蜀地建立一番帝业,后世历来说法不一,许多人将其归结于诸葛亮等人的辅佐,其实这过于片面。纵观刘备生平,我们不难发现其之所以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 第一,是深明大义的母亲和四海闻名的老师。虽然刘备自诩为中山靖王刘胜后裔,但毕竟年代相距久远,再加上刘胜后裔多不胜数,贵族血统的尊贵感到刘备这代已经稀释得同平民无异,其生活甚至更为惨淡。年幼丧父的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但刘母却深知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不计一切代价坚持让儿子读书。在刘备十五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将其送入大儒卢植门下,并在刘备同宗叔父刘元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在卢植门下,虽然刘备贪于玩乐,算不上用功,但这毕竟为他日后成就事业提供了最宝贵的原始人脉资源。 第二,是刘备从小就目的明确、旗帜鲜明。刘备虽然自幼家贫,但从不看轻自己,更是立下了宏伟的志向。《三国志》中记载:"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羽葆盖车乃是天子御车,陈寿的记载虽有美化之嫌,但刘备的志向亦可瞥见一斑。待到揭竿起义之时,刘备就确定了夺取天下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身为汉室宗亲,刘备能够名正言顺地打出"兴复汉室"的旗号招兵买马、发展实力,有足够的的实力,登基称帝自然就不在话下。 第三,刘备独特的性格为其赢得了诸多资源,并凝聚了一批草创团队——在任何时候,良好人际关系都是通向成功的捷径。刘备在卢植门下时便喜欢结交豪爽之士,公孙瓒就是在这时候结识的,二人情同兄弟;在镇压黄巾起义的时候,刘备又与关羽、张飞结拜为异姓兄弟。在唐县被盗贼攻破后,刘备便投奔了老同学公孙瓒,并被拜为别部司马。 此外,刘备为人忠厚谦恭,注重礼贤下士。任职平原县令时,即使不是身为士人的普通百姓,都可与刘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就连被刘平派去刺杀刘备的刺客都因倍受礼遇而大为感动,不忍将其杀害;三顾茅庐更是得到了诸葛亮的倾心襄助。当然,刘备更善于揣摩人心、忍辱负重。为投靠徐州牧陶谦,刘备全心全力为陶谦做事,不计一时利益,获得了"三让徐州"的美名。 陶谦为此大受感动,临终前还将徐州送给了他,这是刘备早期重要的根据地。后来刘备又投靠曹操,并借曹操之手除掉吕布;再后来他又投靠刘表,从大公子刘琦那里得到了大量人马。由此可见,刘备早年虽然四处奔波,但也因自己的性格四处交好,众人纷纷施以援手。赤壁大战之后,他用计夺下长江中游的军事重镇荆州,为后来建立政权奠定了基础。可以说,长期以来树立的形象为他赢得了资源和民心,也为他的皇帝之梦铺平道路。 第四,优秀团队带来最终的胜利。刘备手下名将众多,其中的五虎将更是家喻户晓,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同时刘备还拥有众多谋臣,徐庶、诸葛亮、马良、庞统无一不是当时俊杰,入川之后也获得了刘璋手下的众多谋臣,比如张松。由于刘璋昏庸懦弱,张松决定将西蜀出卖给别人。原本张松的首选是曹操,但是由于曹操此时眼界甚高,不仅不把张松看在眼里,反而想杀掉张松,这才逼得张松转而投入刘备麾下,这为后者登基为帝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当然,成就霸业更需要革命根据地。早在襄阳之时,诸葛亮便向刘备提出夺取荆、益二州的建议,这两处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刘备借帮助刘璋对付张鲁之机,与张松等人里应外合,夺取了刘璋的全部基业。此举让刘备有了休养之地,待其在两川站稳脚跟之后,称王称帝自然就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