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大秦赋李牧是怎么死的李牧真的是被郭开害死的吗


  李牧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名将,更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为赵国效力。但当时的赵国,没有明君,赵王身边也没有贤臣,对于李牧、廉颇这样的忠诚之将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尽管他们用兵如神,但是奈何有人暗中使坏,李牧廉颇都和郭开有很大的关系,那名将李牧最终是怎么死的呢?在《大秦赋》中,李牧的结局是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李牧是怎么死的
  李牧,嬴姓,李氏,赵国人,自幼从军,军事经验非常丰富。战国时期,赵国处于四战之地,其北部的匈奴一直是大敌,而李牧守的前半生几乎都在北境,连年和匈奴对抗,为赵国立下赫赫功勋。
  起初,李牧为了抵御匈奴,制定了麻痹敌人,欲擒故纵的策略,赵国军队连年防守,不主动反击,还故意把牛羊给匈奴抢走。赵王觉得李牧胆怯,派其他将领代替李牧,接下来,赵国在一年内连续出击,却每次都被匈奴打败。赵王没办法,又重新起用李牧。
  李牧继续自己以前的策略,匈奴单于也以为李牧畏惧匈奴人。有一年,匈奴人倾巢而出,前来攻打赵国,结果被李牧成功打了埋伏,十万多匈奴士兵被杀,匈奴单于落荒而逃,李牧隐忍多年,一举击碎了匈奴人的信心,此后十年,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马,李牧也因此威震赵国。
  公元前257年,秦赵长平之战爆发,赵国惨败,当时李牧仍在北境,直到10年之后,李牧才被短暂调回邯郸。但当时,赵国军事元老廉颇任大将军,李牧位居其下,廉颇几次和李牧聊到军事话题,都对李牧的才能极度认可。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赵丹)去世,其子赵悼襄王(赵偃)继位,赵国形势突变,赵悼襄王听信谗言,罢黜廉颇的大将军之位,廉颇一怒之下,带兵攻打前来接替自己的乐乘,导致乐乘逃走,廉颇也因此投奔魏国,如此一来,赵国连失两位名将,赵悼襄王举目望去,赵国朝堂上能打仗的将领只有一人,此人就是李牧。
  其实,当时赵国除了李牧外,还有一位名将,此人就是老将庞煖(当时归隐,后来又复出),在五国最后一次"合纵"失败后,庞煖隐退,只剩下李牧一人独立支撑赵国,因此,李牧被称为赵国最后的名将。
  赵悼襄王去世后,他与倡后所生的儿子继位,史称赵王迁。赵王迁刚继位不久,秦国便派大将桓齮攻打赵国,赵国连战连败,当时李牧正在北境防御匈奴,赵王迁急调李牧南下,李牧从雁门回到邯郸后,被任命为大将军,李牧率军阻击秦军,止住了赵国军队的颓势。
  在双方对峙的过程中,秦将桓齮多次引诱李牧出击,李牧熟读兵法,拒不上当。后来李牧趁桓齮出兵时,攻入秦军大营,然后又在半路上设伏,在秦军回援时打败了桓齮。此役,赵国军队在李牧的带领下打赢了秦军,这也是二十余年来,赵国第一次在秦国"虎狼之师"面前扬眉吐气。战后,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赵国将士提及大将军李牧,无不信服。
  公元前232年,嬴政再一次派大军攻打赵国,兵分两路,李牧把赵国大军分成两部分御敌,让司马尚带兵在长城一线死守,然后自己率骑兵主动出击,又一次打败秦军,嬴政的大军再一次面对李牧,又吃了败仗。
  公元前229年,嬴政派"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率军伐赵,赵王派李牧迎敌,王翦听闻和自己对战的是李牧,深知自己不能取胜,便告知秦王,建议秦王布置"反间计"。赵王迁果然中计,派人收缴李牧的兵权,李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绝交权,最后被赵王设圈套斩杀。
  2、李牧真的是被郭开害死的吗
  李牧死后,王翦再无敌手,第二年秦军便攻下邯郸,赵王迁被俘,名义上的赵国灭亡(赵国公子嘉逃走,为赵国延续了6年国祚)。
  关于李牧之死,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如此记载: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遂灭赵。
  这里面有个重要的人物,就是赵国权臣郭开,也就是当年陷害廉颇"一饭三遗矢"之人。司马迁的意思是说,秦国用重金贿赂郭开,郭开便诬陷李牧要谋反,赵王迁因此才杀了李牧。
  如果《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说法,那郭开无疑是害死李牧的主谋,然而,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说:其(赵王迁)母倡也,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
  也就是说,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传》中先说是郭开害死了李牧,然后在《赵世家》中又说是倡后害死了李牧。司马迁如此自相矛盾,说明具体细节,他也没有实据,所以只能含糊其辞。
  《列女传·孽嬖传》记载:倡后淫佚不正,通于春平君,多受秦赂,而使王诛其良将武安君李牧。
  按《列女传》的说法,害死李牧的人,是赵王迁之母倡后,原因是当年李牧不赞成赵悼襄王立她为王后,她怀恨在心。
  也就是说,在司马迁含糊其词的情况下《列女传》也认为李牧不是郭开所害,笔者不是有意为郭开翻案,但从现有的史书记载来看,郭开或许真有被冤枉的可能。
  3、郭开可能没有害死李牧的原因
  笔者认为,关于李牧之死,或许真的不是郭开所为,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李牧虽为一代名将,但为人棱角分明,和 赵王的关系紧张,因此从未得到赵王的彻底信任。
  这从李牧和三代赵王的紧张关系就能看出一二。当年,赵孝成王责怪李牧消极抵御匈奴,李牧不解释,直接被赵王替换。后来,赵悼襄王欲立倡后,李牧反对,又得罪了赵悼襄王。接下来,王翦使用反间计,赵王迁轻易上当,可见赵王迁对李牧也不是很信任。李牧在被收回兵权之际,仍坚持"军令有所不受",欲举兵抵抗,这些都能看出李牧的性格,刚猛而缺乏谋划,这是他吃亏的所在。
  第二,历来明君总有名臣相伴,昏君总有奸臣相伴,这不是历史规律,而是史书的"嫁祸"。
  秦国灭赵,总要找出自己战争的"正义"之处,于是,当赵国灭亡后,秦国当然要不停地向赵国泼脏水,赵王迁则是脏水泼得最多的一个,原因很简单,他是亡国之君。当年明朝崇祯帝曾认为自己不是亡国之君,而大臣却都是亡国之臣,这句话何其荒谬?李牧之死,不管是哪个大臣所陷害,归根到底还是赵王迁识人不明,对李牧不信任。作为赵王迁最信任的臣子,郭开难免要帮赵王迁背锅,毕竟,昏君总伴随着奸臣嘛,史书都得这么写!
  据记载,郭开在赵国灭亡后,被嬴政请到秦国,打算封为上卿,若郭开真是收受贿赂,陷害忠臣之人,赵国已灭,秦国请他来何用?只是郭开在中途被盗贼所杀,真相已无所知。
  第三,其他史料也证明不是郭开所为。
  《战国策·秦策》记载:"赵王之臣有韩仓子,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意思是说,最后收受贿赂害死李牧的,是赵国一位叫韩仓的大臣,并不是郭开,后人出于某种目的,或许"张冠李戴",把屎盆子扣在了郭开的脑袋上。
  综上所述,说郭开害死了李牧,或许真是被冤枉的,笔者无意为小人翻案,只是论证这种可能性。李牧死,赵国亡,赵国最后的名将,李牧惨死,值得后世思考!
网站目录投稿:含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