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昌乐县职能办积极落实牵头责任,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坚持宽进严管相结合,创新市场监管理念和模式,建立以企业信息公示为基础,以企业信用约束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大数据建设工程,突出食品药品安全"双随机"检查,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为市场主体发展营造共治、共享、共赢的外部环境。 一、强化基层网格建设,完善精细监管体系 全面推行网格化精细监管模式,建立以"经济户口"为基础,以动态监管为核心,以履职到位、防范风险为目标的基层网格化监管机制。按照"县-镇-村"三级监管网格设置要求,根据昌乐县实际情况,将网格拓展为"县-镇-社区-村"四级,以此为基本架构,将全县划分为10个大网格、97个中网格、896个小网格。目前,全县各类市场主体纳入网格化精细监管体系,全面落实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流通业户、餐饮服务单位的网格责任。每个小网格确定2名监管人员,制作监管网格分布图,明确各层网格分管领导、监管责任人员,统一设计制作监管公示牌5000余块,在食品业态所有监管对象经营场所悬挂公示,实现了定人、定岗、定事、定责,为事中事后监管夯实了基础。 二、实施大数据工程,健全信用监管体系 (一)运用大数据,做好准入监管。一是实现企业登记网上远程申报。通过潍坊红盾信息网填报登记表格、查询企业名称,完成网上登记预审和企业名称预核准。目前,全县企业名称预核准、企业登记网上远程申报率已达100%。二是建立信息公示制度和企业经营异常目录制度,依托全国企业信用信息登记系统,实现企业登记备案信息、企业年报信息和即时信息网上公示。对未及时年报、信息弄虚作假、查无下落等情况的企业列入经营异常目录。三是建立信息共享与联合惩戒机制。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等工作中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四是强化数据分析预警。在系统内部,通过对企业登记注册、消费者投诉、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风险研判,提前对企业进行约谈、锁定失联企业位置、主动发现违法违规现象,不断提高监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建设"大数据",推进诚信联盟。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借鉴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模式,结合工商登记注册档案建档和食品业户"一户一档"工作,逐步探索对食品业户在动静态档案的基础上建立诚信档案,实施分级分类管理,通过"一户一档"数据信息的汇总整理,保持对市场监管对象发展动态的全方位、全流程、多维度记录和描述,增强市场监管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目前,已基本完成"一户一档"建档工作,正根据实时检查情况,及时更新监管数据信息,逐步完善档案内容。依托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在关键环节用力,结合县域实际,深入推进诚信联盟建设,引导庵上湖等36家农村经济组织合作社参与建设诚信联盟,通过落实瓜菜质量追溯、党员联系包靠、企业品牌销售等制度,实现了食品安全共担当、品牌利益共分享,以过硬的质量、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信赖。 (三)实现数据共享,提升共治成效。认真履行"双告知"职责,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明确监管责任。在办理登记注册时,各登记窗口人员根据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告知企业注册申请人需要申请的经营项目和相应的审批部门,并由申请人签署承诺书,书面承诺在取得审批前不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注册后,同步将企业注册信息发布到政府公共信息平台,确保其他审批部门查询认领和跟进后续监管。 三、着力"互联网+市场监管"建设,打造智慧监管体系 (一)"纵向"构建食品全过程监管链。从资格监管、行为监管、专业监管、消费维权四个监管领域着手,依托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启动了食品、药械、保化品等日常监管系统及行政审批系统等省建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目前,已利用新系统办理行政审批1010个,立项启动应急指挥视频系统、学校食堂和大中型餐饮单位后厨监控系统、全县快检信息联网等工程,加紧推进。同时,积极推进食品生产企业二维码追溯、食品流通业户电子"一本通"、移动监管执法系统等工作,逐步实现对市场主体准入、经营、退出全过程食品安全的"智慧监管"。 (二)针对监管重点突出两个"双随机"。对高危行业、重点群体等监管重点采取检查和检测两个"双随机"。 一是检测"双随机"。整合各业务部门的检验检测资源,进一步完善镇级检测机构,各镇(街、区)全部设立快检室,实现正常运转,各基层监管所快检设备已进入政府采购程序。为确保抽检过程科学公正,制定《2016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方案》,建立检测机构、抽检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三个名录库,抽检人员、被抽检单位选取实现"双随机"。以重点产品日常抽检为主,节令产品专项抽查、风险产品随机抽查为补充,确定1030批次的抽检计划,达到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抽检工作要求。目前,县农贸城批发市场、10个镇(街、区)的学校食堂、3家大型超市全部建立快检室,其中农贸城和2家大型超市已成功引入第三方托管。 二是检查"双随机"。开展无照经营、学校食堂、肉制品市场、大桶水、药品和医疗器械、疫苗接种单位等30多项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3300余人次,通过"双随机"抽查,检查学校、幼儿园食堂218余家次,食品生产企业53家,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140余家,疫苗接种单位21家,对其它近5000户各类食品药品经营户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强对市场行为的风险监测,完善区域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风险警示制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反映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舆情线索开展跟踪检查和专项整治,取缔无证无照经营672户,发现和整改问题隐患750个。 (三)广泛运用现代科技监管手段。执法单位配备笔记本电脑、执法记录仪、摄像机等设备,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提高执法效能。完善单位门户网站,及时公示市场主体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食品药品、重要产品质量信息及时公开,随时供社会公众查询了解,实现信息互通共享。 四、强化联合监管,构建"四位一体"共治体系 "四位一体"多元共治体系即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监督、企业自律。政府主导方面,食品药品安全作为"五城同创"内容之一列入全县重点工作,纳入"十三五"规划,党政同责,一把手主抓,充实调整县、镇两级工作机构,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食安委主任和创城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举全县之力打造"食安昌乐"品牌。部门协作方面,主要是加强部门、镇(街、区)之间的工作协调联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食品药品监管和创城工作形成合力。强化行刑衔接和检打联动,加强部门间统筹协调,扎实推进食安、农安、公安"三安联动",推进行政监管、稽查执法、检验检测和数据信息等资源共享与合作。注重强化区域协同,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开展集中统一打击,强化信息互通、联合行动、联合作战。社会监督方面,聘请896名村级协管员和部分社会监督员,充分发挥其联系广泛、贴近基层的优势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工作,制定协管员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将协管员补助发放与考核结果挂钩,充分调动积极性。在县电视台设立专门的曝光栏目,邀请新闻媒体参与执法检查,目前已参与跟踪执法17次,对10户食品业户进行了曝光。进一步强化投诉举报体系建设,在2015年整合投诉举报平台热线的基础上,2016年又出台《昌乐县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试行)》,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监督。2016年以来共受理各类投诉举报274起,处结率100%。企业自律方面,主要是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和培训,引导其树立守法诚信意识。今年组织食品业户开展培训7次共计621人次。同时,辅以对脏乱差现象进行曝光、对违法行为进行公示等手段,用市场机制倒逼企业自律,提高主体责任和守法意识。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各类媒介开展的宣教活动,营造了社会共治的良好舆论氛围。□E:TZL 关键词:市场监管 事中事后监管 体系 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