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给您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每次采访完,我总喜欢和被采访人聊一些题外话。这次采访的企业家听说当年是个"学霸",所以和他聊聊书本的话题。他想了想,拿出一本略微泛黄的书,翻开第一页,我看到这样一句话:"也许你在行程中无暇阅读,也要有商而优则学的样子,揣着一份美好遠行。" 远行中的我们所乘快速K2019次列车已经到站,正转乘高速G2020次列车。所经站点,凛冬站、学习站、赋能站、持守站、小康站、升值站。精进之路咋走?学与时偕。 凡业绩正增长的民企,其老板的学业绝不会负增长。张瑞敏的外号叫"书呆子",爱好哲学的他既懂外国的管理,又懂《孙子兵法》,还懂《共产党宣言》。任正非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七成务虚,三成务实"。一边"力出一孔,利出一孔",一边设计华为"备胎"战略,这是他学习思维的结果。 书香的别名叫安静香,太过功利的生猛阅读未必有多少带货量,触类旁通才显它的汩汩静能量。于是,你不必取来"忙"的大印给读书加盖一个截止日期。岁月不居,勤能补拙,多么牛的商界大咖也如是。舍得时间丰内涵、富头脑,靠的是自律。 有研究者解码民企从弱小到强大的"硬核",发现促其高成长的文化自觉是因学而聚、因习而亲、因道而和。许多经营异常的企业主大都缺乏这种认知,如《大学》所言,"心不在焉,视而不见"。最终你得为自己的青涩埋单,言行僵化,形象矮化。原本同期的创业者,几段路走下来,你恐怕被有后劲的人甩得连尾灯都看不见了。那你只能"月亮走,我也走"吧。凡致知力行的人,似乎都有一个安如磐石的背影。 想起《红楼梦》里的那句话,"纵然生得好皮囊,可怜腹内草莽"。深水区的优胜劣汰之眼从不屑草莽。"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认为,只要饱读诗书,什么乱七八糟的日子,都能过出滋味和气度来。 "商人的价值何在?"曾这样问过一位企业家,他回答说:"不断学习,用知识的力量强化自己,不向命运低头!"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虽不能说"知本胜过资本",但识见多寡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微笑曲线"。俗话说,"家有三宗事,先从紧要处来"。除了在校生,学习之事于企业家难说是紧要事。可万物有灵,知识总算万物之一智物吧。 有人问王石为啥登山又留学。他回答:"大众讨厌暴发户形象,我不想被人讨厌。"《论语》开篇就讲"学而第一",仿佛是给力今天的BOSS们。你的人生要撑下去,得交两个"朋友":图书馆蓄电,运动场放电。这样,你才能在市场填坑时有足够的时间深呼吸。 正和岛不倒,盛和塾不俗,四合院不怨。"商而优则学"未必要进读书俱乐部,而是要进"围读"俱乐部,在驰而不息的学习时代对标卓越者。有好书可读的日子,就像阳光贴在了窗棂上。倘若你我他都这么想,那同事就变成同学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