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模式】 每个产品都可以做成一个网站 花钱做推广,李想觉得有三个渠道:第一,是用户;第二,是渠道,就是经销商渠道;第三,就是广告主,包括品牌厂商、包装公司。其实,李想打广告的时候是有明确的指向。比如说,针对用户而言,点击用户量就足够了。 李想不是为了曝光而曝光,他目的是非常明确的。过去的时候,像HP、索尼不会在他们那儿做广告,因为这是一个小网站。广告主不会像他们很专业地研究流量。但是,至少有了这些东西,李想公司的品牌上升了一个很高的台阶,李想的网站和其他的IT网站成了一个不相上下的网站,有些厂家愿意在李想那儿投放广告,愿意付费,因为有不错的效果。 泡泡网是以技术出身的,在乎技术内容的,回过头去补数量、广度这些东西;汽车这边,李想一上来就是做数量、效率,回过头补质量和深度,两个有很大的不同。作为"垂直网站",两个网站大概的发展方向还是相同的,分别从媒体、数据库,还有互动客户来挖掘自己的价值。IT这块大家都非常清楚,汽车有一个售后服务市场,包括汽车的保养和保险,这些东西也是要靠整个社区来带动的。所以,从做的第一天,李想就非常注意这种社区的建设。另外一方面,IT产品已经慢慢变成快销型产品,本身销售的环节,也越来越简单。 汽车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汽车很多时候是一个不同的生活方式,比如说开奔驰的人,不喜欢和开宝马的人在一起。开日本车的不喜欢和开德国车的在一起,但是,做IT的时候要加一些产品和导购。所以,这两个说法无论是内容,还是未来发展方向,都有一定不同。但是,底层的结构是非常相似的,这就是他们可以把汽车网站访问量做起来的原因。 更长远而言,李想觉得,一步一步往下摸索,过去李想发挥了媒体的价值,接下来发挥用户的价值,再往后会把互动的价值发挥出来。李想从来不认为互动是很好地去卖广告,坦白来讲,虽然有每天3万多人在线的社区,但是,李想进行各种各样的数据调研,发现用户对产品的喜好程度、外来消费品广告的关注程度并不高。所以,李想不认为社区有一个真正意义的广告价值,但是,社区的口碑营销,对于销售能力的促进影响很大,如何把自己的社区打造成一个消费型的社区,不仅仅是为了互动而互动,而是为了消费力的反复循环,李想觉得这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李想研究发现,一个网站经营的是用户群,如果两方面用户群是相似的,会继续保留下来,用户的社区能很好的带动产品社区,很多网站这一块的流量非常大,对整个产品的导向上面有很好的帮助。 李想认为,最主要还是用户和渠道,做出本地化的内容,和整个经销商的渠道互动起来。至于眼前赚钱不赚钱,李想觉得并不重要,最重要是先培养起来。过去华南的用户数量一直是最大的,也包括整个带宽70%来自电信,30%来自网通,这一块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场。 另外,李想他们在华南的广告销售一直非常好,李想他们的消费者一半以上是来自于华南。为什么来自于华南,因为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在华南,他们一直都是李想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和客户。 李想觉得互动应该是整个平台的方方面面,包括从内容这一块上面,李想他们会通过留言、评论系统,让用户与编辑进行互动,这里边用户一定是一个注册的用户,因为注册的用户才属于自己的用户。在数据库里面是用户和经销商互动,如果你去泡泡上面,这些人一方面打电话与经销商联系,另外一方面通过IT工具与经销商进行沟通,也包括通过论坛、留言板的方式进行沟通,经销商把自己的互动方式提供在平台上面,最后,社区上面是用户和用户之间互动。过去,李想他们是为了互动而互动,没有什么真正的商业价值。李想觉得真正的商业价值来自于过去论坛里领袖意见能够影响别人去购买,具体的经营方式有很多种办法,李想觉得这个方面是暂时的一个商业秘密。 如果整个网站的经营者有办法去刺激这方面的领袖意见,能够影响别人,获得自己的好处,而这些好处又可以被这些消费者认可,李想觉得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消费型社区。但是,这种刺激方式大家要多方面去想,想一个多方面都受益的方式。但是,也让过去的纯粹靠这种比较虚的领袖能够获得比较实在的东西,比如他影响别人去消费了,他可以自己免费得到一两部手机。不是这些去保养、养车的人非常心甘情愿去,而同时这些人又心甘情愿把这些利益和他们进行分配,但是他们的利益又没有受损,仍然是在这种口碑的传播,是把这些各种各样的成本降低,获得这些的利益,李想觉得互联网平台有这种优势,为什么呢?因为开一个4S店的成本是很高的,但是,在互联网上面成本是很低的,这些利益大家能够很好地划分的话,这是一个很好的消费型社区。比如说把手机做成一个网站,使用这个手机的人,自然会形成一个圈子,他们会讨论手机的使用型号。汽车也是这样,开同一款车他们会形成一个很好的圈子,自行组织各种各样的聚会,这样用户的定向非常准确。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帮4S店推广车,只需要发动这个地方的所有用户,奔驰要来这里打广告,没有必要看到大众的客户,只需要找到宝马的客户,找到奔驰的客户,找到奥迪的客户就可以了,可以帮他们大幅度降低成本,这些东西都可以做到的,只不过这些广告公司都不愿意这么做,这么做他们的利润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