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酿酒历史的国家,发展至今天,酒已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紧密相连。在中国漫长的文化历史长河中,酒已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元素、符号象征。 酒是怎么和祭祀扯上关系的?这大概要从酒的功效说起。 酒具有刺激麻醉神经作用,从它诞生与并人类社会发生联系以后,便超越了单纯的物态意义,进而成为沟通人神之间、人人之间的文化载体。 一、酒与礼 因先秦几代的国君大多以酒误国,所以到了周武王灭商建朝时,开始借鉴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直接从酒入手,制定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各项制度,规定除祭祀的场合之外进行大规模禁酒,后逐渐形成"酒礼"、"酒德"、"酒文化"。 周公旦就曾颁布了中国第一篇禁酒令《酒诰》,里面详细说明了造酒并非为了给人们享用,而是用来祭祀天地神明和祖先的。禁令严禁百姓随意饮酒,违者要被判处死刑。这也是古代统治者们普遍认为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只有祭祀这样重大的场合,酒才可以拿出来用。 酒给先秦人们带来了矛盾的心理,人们想把酒纳入规范礼仪中,同时,也写下了《酒戒》、《酒殇》、《酒箴》、《酒德》、《酒政》等文字以告诫后世。 二、酒与祭祀 商周礼制在考古学中反映最突出的就是祭祀之礼。《国语·鲁语上》载:"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左传·成公十三年》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此可见,先秦时期祭祀是国家非常重大的活动。 在酒的众多功用中,祭祀用酒的历史是最为长远且意义重大的。古代中国,酒真正被史书记载的最早名称便是"玄酒",玄酒是中国古代第一祭祀酒,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源于周的"大羹玄酒",被广泛应用于祭祀等宏大或庄严神圣的场合。"大羹"与"玄酒"都是周代食礼中的必备之物,古代祭祀时,专用"大羹"和"玄酒"做祭品,招待宾客用大羹和玄酒,则是很尊贵的馔品。此外,还有祭祀用血的,以血滴在地上来祭祀山川五岳和社稷之神。 不过,古代的玄酒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酒,郑玄在《礼记·乡饮酒义》"尊有玄酒,教民不忘本也"下注:"太古无酒,用水而已",所以,人们认为玄酒即是清水。其实,玄酒与一般的清水还是有所区别的,它可能是用粮食或食物浸泡过的水,只是未经过曲蘖的发酵而已。 后来人们学会酿酒,人喝酒以后受到酒精刺激神经兴奋,把人的情绪带入迷幻的境界,由此,古人才开始利用酒来通神,以祈求神明庇护,祭祀用酒也就这样开始。 《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这记载的便是古代先民们最早极为简单的祭祀活动,以地坑为酒樽,用土草做鼓槌。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礼乐制度的完善,从手捧地坎水到用酒器盛酒敬献给鬼神,祭祀才逐渐变得隆重而有仪式化。祭祀场合上,大多要由年长且有地位的人来主持奠酒酹酒的仪式,这被称作祭酒。汉魏以后,"祭酒"一词还被用作官名,含有为首者或主管者的意思。 在我国各民族中,普遍有用酒祭祀祖先的习俗。人死后,要在丧葬期间用酒举行一些祭拜仪式,亲属还要举办酒席,邀请来吊唁的亲朋好友吃斋饭。在丧宴席上,酒也是少不了的东西,所谓酒席,无酒则不成席。 云南的怒族,村寨中人病亡后,各户还需带酒来吊丧,巫师灌酒于死者嘴内,众人各饮一杯酒,称此为"离别酒"。普米族视死如生,停尸举丧期间,死者灵前要美酒不断,送棺入土前,还要在墓穴内放入酒,为的是死者在天上也能享受到人间佳酿。 如今每年清明节扫墓时,人们都会带上酒和肉去祭拜祖先,以此来表示对死者的衰思和敬意,这是炎黄子孙共有的习俗。而其他一些重大节日,也要在祖先的灵像前,放一杯酒,一碟菜,并点上蜡烛,表示让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开始用餐。 三、祭祀礼仪 由于祭祀对象的不同,祭祀仪式也各不相同。 祭祀天地最早开始于夏商,最初是对"帝"的崇拜,后来逐渐演变成祭天。为了名正言顺地进行统治,古代每一个统治者都宣扬他的权力是上天赐予的,所以祭祀天地一向备受天子们的重视。其中,祭祀用酒也非常讲究。 "凡祭祀,以法共五齐三酒,以实八尊。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壹贰,皆有酌数。唯齐酒不贰,皆有器量。" 反映周王朝及战国时代制度的《周礼》明确记载,祭祀时大多用"五齐"和"三酒"共八种酒。所谓"五齐"指的是五种清浊厚薄不同的酒,包括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沉齐;"三酒"指的是事酒、昔酒、清酒三种。八种酒分别装在八个樽里,每一种都有规定固定的量,天地等大祭祀时可以添三次酒,宗庙等中祭添两次,其他的小型祭祀则添一次。 祭祀鬼神也是古代祭祀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先秦远古时期,人们为了处理好与鬼神的关系,会建造专门祭祀鬼神的场所庙或祠堂,以祈求保佑地方的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在祭祀鬼神时,因为不能杀生用酒肉祭祀,所以人们用的是玄酒素食。 酒和祭祀从出现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古人们的祭祀活动依然在延续。祭祀对象从天地鬼神到祖宗先贤,祭祀礼节从繁到简,无论形式怎么变换,无论内涵怎么演变,用酒祭祀的历史从未断裂,以酒祭祀的习俗也从没改变。 参考: 张静,《先秦酒与祭祀》 文┃拾月 图┃网络 若侵权请作者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