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如何创新城建档案编研工作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城建档案信息的需求量大,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并且要求信息集中,传播便捷,有更强的适用性。因此,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和编研产品已成为实现人们对档案信息资源需求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现状远远满足不了用户的要求。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性,在思想上缺乏认识,认为可有可无,没有长远规划,缺少资金投入;在开发研究深度上留于表面,不重视理论研究,编研成果形式单一,含金量少;在组织管理上不到位,有的没有编研机构,或者有机构也没有投入技术骨干参加等等。如何突破现状,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实现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是当务之急。 一、思想观念求创新 创造的前提是思想观念的更新,思想观点的不断吐故纳新、推陈出新,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首先是要实现服务观念和工作思路的同步转变。目前,应树立"四个意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树立四个意识:一是产业意识。档案工作属于新兴信息产业的一部分,要充分认识档案资源,特别是和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在信息产业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提高产业意识。城建档案新资源开发就是一种信息产业,应详细分割、提高层次,挖掘城档信息资源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服务意识。编研工作不是停留档案的凭证和依据层面上,而是以用户需求为宗旨。全方位、大信息量的经过编研的成果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服务。因此,要从xx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一全局出发,及时进入市场需求调研,分析把握用户需求,牢牢抓住重点,增强编研工作的主动性;三是精品意识。有特色才有形象,有精品才有影响。城建档案工作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地位和影响,需要城建档案编研成果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化产品。要把"编"和"研"相结合,使编研成果"现状"与"实践"融合在一起,提高成果质量;四是经济意识。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在注重实效的同时,要更注重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找准服务对象,使编研开发有针对性、目的性,形成以编研促利用,以利用检验编研的良性循环。 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专业化与社会化的关系。长期以来,城市建设档案编研工作囿于和科技档案的特征,多建设施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服务范畴较窄,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影响面不大,城档不为社会所知。要摆脱为少数城建专业服务的局面,将城档信息资源融入信息社会,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人了解城档,利用城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价值。要走专业化和社会化结合的路子,既要有适合专业人员利用的成果,也要有将专业性、创造性、可读性结合的成果;二是城建档案与"大城建"概念的关系。要摆脱城建档案是单份文件、单个建设工程项目的概念束缚。要从城建档案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寻觅城市的历史变迁、建设发展轨迹、建筑风格的形式等等,以大城建、大市政的眼光和思维角度把零散的建筑工程串接起来,构成一条城市发展的线索,这也为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开拓了广泛领域。那看似孤立的一段段防汛墙、一幢幢旧屋新宅、一条条马路、一座座桥梁,只要赋予"大城建"这一概念和主线,就能形成一部最真实、生动的城市发展史解读本;三是后台与前台的关系。编研工作是一项潜心励志、埋头苦干的工作,一直以默默无闻而著称。但时代在发展,档案工作所处的环境、条件、技术需求等都在发生重大变化。档案信息资源要融入信息社会、档案管理工作机制要适应市场经济、档案利用服务要最大化满足需求,就需要档案工作者从后台走向前台,传统的默默无闻精神要弘扬,服务的理念和方式要转变。要加大宣传力度,推出特色产品,服务从被动变为主动。编研工作也以不在是划地为牢,编研资源要整合、编研力量要联动、编研内容要贴近市场、编研成果要宣传推广,编研工作与档案工作要从默默无闻到默默有闻、有声有色,让全社会都了解档案工作、熟悉档案工作、热爱档案工作、支持档案工作。 二、内容形式求创新 现在,不少城建档案馆的编研内容仅限于大事记、工作或馆藏指南、效益汇编、资料汇编等等。深入的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马克思讲"需求是一切动力中最大的动力"。编研工作要紧紧抓住用户需求,从编研内容的选择到编研成果形式,都需要有一个改变和创新。根据城市档案"是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工作真实记录"的特性,在编研选题上要做到三点:其一,围绕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这应始终是编研选题的重点。如我市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结合实际,深入开展了专题资料汇编工作,为规划、建设、环保和管理部门以及有关领导、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其二,体现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城建档案含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反映着不同时期的施工技术、基础结构、建筑风格等,对现代设计业、建造业具有极 高的借鉴参考价值。城建档案的编研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打造体现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产品。其三,突出服务重点和馆藏优势。常言道"有为才有位"。档案工作的"有为"要靠服务来创造,档案工作的"有位"也要靠服务来提升。选择编研内容要明确服务对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城市建设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应研究不同利用者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主题。同时,尽可能地凸现人无我有的馆藏优势,逐步探索一套将城建档案内建筑文化、历史文化、科技文化相结合,将城建档案内地域、名人、名宅、历史事件、活动足迹相贯穿,将馆藏档案与收集征集来的资料相融合的编研方法,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馆藏特色、专业特色编新研路子。 在编研成果形式上,因进入信息时代,纸质档案"一统天下"正逐步被纸质档案、声橡档案、电子档案等多种载体并存的局面所替代。因此,传统的编研形式也必须进行转换和创新。一是利用航拍、摄影、摄录像等现代化的装备和技术记录城市的发展,并将其制成专题片、画册、明信片等,这种生动、直观、说服力强的编研成果更能适应快节奏的社会,为处于"读图时代"的广大群众所接受;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将馆藏内容、城建信息、编研成果等制成网页,向社会提供信息资源,扩大服务领域;三是在保持传统的出版书刊编研形式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路,尝试以邮票、纪念品的形式形成编研成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编研工作提供了新契机和提出了新要求,网络编研工作已被列入日程,编研成果形式注定要向多载体、全方位、深层次的方向转变。 三、组织管理求创新 加强对编研工作的组织管理是加大编研服务力度的保证。目前,受档案部门内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及重视程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城建编研工作组织不健全,管理力度不够,编研成果不理想。笔者认为,编研工作是城建档案工作这一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利用者提供的是一种"再创性"知识产品,有着原始档案所不能替代的信息集中、系统、深入等优势。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编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首先,要把编研工作纳入到本单位业务建设规划中,纳入业务建设的日常管理。对编研工作既要有短期计划、单项任务计划,更要考虑涉及长远规划,这也有助于编研项目系统性、编研成果系列化。其次,要建立专门机构,加大人员投入,实现组织保障。编研人员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编研成果的质量。编研工作能否深入开展并不断提高,说到底,取决于编研人员能否胜任工作和信息资源是否丰富。因此,应把专业水平高、研究能力强、文字功底好的人员选派和充实到编研工作岗位上。第三,要建立横向联系,借助外界力量,实现联动发展。多年来,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基本处于各自为政,依据自身的编研力量和馆藏资源进行开发编研。虽有成效,但局限性也是明显的,难上一个更高的水平。要想有新的突破,可以在馆内编研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借助院校和社会力量,走协作开发或联合编研的路子,从而深入挖掘城建档案的内在价值,提高编研成果的科技含量。第四,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大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对编研成果的社会宣传,适时组织成果发布会,利用报刊、媒体等,对编研成果广泛宣传,避免编研成果"躲在深闺人不知"的现象,从而促进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界的社会意识。 四、基础建设求创新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全方位的提供利用服务是城市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编研工作作为提供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一项长期和根本性的工作,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抓好四个方面的基础建设:第一,机制建设。建立城建档案信息需求和利用效果反馈机制,通过对城建档案利用的类别、频率、效益等统计分析,研究潜在的利用需求,预计市场所需的内容和趋势,抓住重点、热点,编研适销对路的产品,从而加强城建档案资源开发及编研选题的针对性、目的性、时效性,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及信息服务功能。第二,资源建设。即大力加强城建档案的接受征集工作,丰富馆藏。因为,丰富的馆藏是提供利用的不解源泉,也是开展编研工作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城建档案工作最大的竞争优势依赖于城建档案。而要保持城建档案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在于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这些档案提供服务。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努力丰富馆藏至关重要。第三,系统建设。要加强信息化、网络化的系统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数码影像技术及电子通讯等现代技术进行城建档案的编研,加快编研速度和成果的多样化,使档案编研信息电子化,从而有利于利用、传播和反馈。进而使档案编研信息更趋社会化、更具时代感。第四,人才建设。创新并建立专家型编研人才队伍。还要注重培养和储备能适应网络时代的编研人才。可采取选派人员进修、委托培训和在职深造等方法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也可以用优厚的待遇直接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做好在职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全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为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除此之外,编研岗位上的研究人员应相对固定。这有利于熟悉馆藏、积累知识、深入研究,打造编研精品。 总之,城建档案的编研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以馆藏档案资料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利用服务为目的,努力开拓工作思路,不断深化和推进编研工作的开展,并以此促进城建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和扩大城建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 第二篇:加强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创新思考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城建档案信息的需求量大、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并且要求信息集中、传播便捷,有更强的适用性。因此,编研工作和编研产品已成为实现人们对档案信息资源需求的重要手段。但就目前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现状远远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一些单位和部门对编研工作重要性在思想上缺乏认识,认为可有可无,没有长远规划、缺少资金投入;在开发 研究的深度上只限于层面,不重视理论研究,编研成果形式单一,含金量少;在组织管理上不到位、有的没有编研机构,或者有机构也没有投入技术骨干参加等等。如何突破现状,适应形势发展,实现编研工作的创新是当务之急。 一、思想观念创新 创新的前提是思想观念的更新,思想观念的不断吐故纳新,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首先要实现服务理念和工作思路的转变,应树立"四个意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四个意识"即:①产业意识。档案工作属于新兴信息产业的一部分,要充分认识档案信息资源特别是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在信息产业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提高产业意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就是一种信息产业,应深层次挖掘城建信息资源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和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②服务意识。编研工作不是停留在档案利用的"凭证和依据"层面上,而是以用户需求为宗旨,全方位、大信息量的经过编研的成果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服务。因此,要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一全局出发,及时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分析和把握用户需求,牢牢抓住服务重点,增强编研服务工作的主动性。③精品意识。有特色才有形象,有精品才有影响。城建档案工作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地位和影响,需要城建档案编研成果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化产品。要把"编"与"研"相结合,使编研成果"理论"和"实践"融合在一起,提高编研成果质量,在讲求编研成果内在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的同时,也应注意外包装。④经济意识。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市场需求。从编研选题开始就应以市场为导向,找准服务对象,使编研开发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形成以编研促利用,以利用检验编研的良性循环。"三个关系"即:①专业化与社会化的关系。长期以来,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囿于科技档案的特性,多围绕建筑设计、施工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服务范畴较窄,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影响面不大,城建档案不为社会所知。要摆脱只为少数城建专业服务局面,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融入信息社会,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城建档案,利用城建档案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建档案社会价值。编研工作要走专业化与社会化结合的路子,既要有适合专业人员利用的成果,也要有将专业性、通俗性、可读性结合的成果。如绍兴城建档案馆编写的《绍兴古桥》、《绍兴老屋》,我馆拍摄的**近代优秀建筑专题系列片等,都是上述结合的有益实践,深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喜爱。②城建档案与"大城建"概念的关系。要摆脱城建档案是单份文件、单个建设工程项目的概念束缚,要从城建档案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寻觅城市的历史变迁、建设发展的轨迹、建筑风格的形成等等,以大城建、大市政的眼光和思维角度把零散的建设工程串接起来,构成一条城市发展的线索,这也为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开拓了广泛领域。那看似孤立的一段段防汛墙、一幢幢旧屋新宅、一条条马路、一座座桥梁,只要赋予"大城建"这一概念和主线,就能形成一部最真实、生动的城市发展史解读本。③后台与前台的关系。编研工作是一项潜心砺志、埋头苦干的工作,一直以默默无闻而著称。但时代在发展,档案工作所处的环境、条件、技术、需求等都在发生重大变化。档案信息资源要融入信息社会、档案工作管理机制要适应市场经济、档案利用服务要最大化满足需求,就需要档案工作者从后台走向前台,传统的默默无闻精神要宏扬,但服务的理念和方式要转变,要加大宣传力度,推出特色产品,服务从被动变为主动。编研工作也已不再是画地为牢,编研资源要整合、编研力量要联动、编研内容要贴近市场、编研成果要宣传推广,编研工作与档案工作要从默默无闻到默默有闻、有声有色,让全社会都了解档案工作、熟悉档案工作、热爱档案工作、支持档案工作。 二、内容形式创新 以往,不少城建档案馆的编研内容局限于大事记、工作或馆藏指南、效益汇编、资料汇编等,对深入城建档案的编研工作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马克思讲"需求是一切动力中最大的动力"。编研工作要紧紧抓住用户需求,从编研内容的选择到编研成果形式,都需要有一个改变和创新。根据城建档案"是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特性,在编研选题上做到:其一,围绕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这应始终是编研选题的重点。如我馆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中,开展了专题资料汇编工作,选后汇编出版了苏州河治理工程、黄浦江沿岸综合改造工程、轨道交通建设、环保绿化等专辑,为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以及 有关领导、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受到欢迎。结合苏州河整治和开发,利用馆藏资源,还启动了"苏州河畔老工厂"的编研项目,使编研工作紧扣时代主题,紧跟城市化进程。其二,体现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城建档案含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反映着不同时期的施工技术、基础结构、建筑风格等,对现代设计业、建造业有极高的参考借鉴价值。例如,我馆历 史档案中,藏有旧**著名的公和洋行、马海洋行等设计洋行的大量作品,若仔细梳理,各个设计单位、设计师及设计技术、手法可一览无余,将给设计者受益非浅。城建档案的编研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打造体现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产品。其三,突出服务重点和馆藏优势。常言道"有为才有位",档案工作的"有为"要靠服务来创造,而档案工作的"有位"要靠服务来提升。选择编研内容要明确服务对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建设单位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应研究不同利用者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主题,同时,尽可能地凸现人无我有的馆藏优势,逐步探索一套将城建档案内建筑文化、历史文化、科技文化相结合,将城建档案内地域、名人、名宅、历史事件、活动足迹相贯穿,将馆藏档案与征集收集来的资料相融汇的编研方法,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馆藏特色、专业特色的编研路子。在编研成果形式上,因进入信息社会,纸质档案的"一统天下"正逐步被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多种载体并存的格局所替代,因此,传统的编研形式也必须进行转换和创新。以我馆编研工作为例:一是利用航拍、摄影、摄录像等多种形式和载体记录城市发展,并将其编制成专题片、画册、明信片等,这种生动、直观、说服力强的编研成果更能适应快节奏的社会,为处于"读图时代"的广大群众所接受。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将馆藏内容、城建信息、编研成果等制成网页,向社会提供利用,扩大服务领域。三是在保持传统的出版书刊编研形式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路,尝试以邮票、纪念品的形式形成编研成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编研工作提供了新契机和提出新要求,网络编研工作已被提到议事日程,编研成果形式注定要向多载体、全方位、深层次的方向转变。 三、组织管理创新 加强对编研工作的组织管理是加大编研服务力度的保证。目前,因受档案部门内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及重视程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组织不健全,管理力度不够,编研成效不理想。笔者认为,编研工作是城建档案工作这一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利用者提供的是一种"再创性"知识产品,有着原始档案所不能替代的信息量集中、系统、深入等优势,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编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首先,要把编研工作纳入本单位业务建设规划中,纳入业务建设的日常管理。对编研工作既要有短期计划,单项任务计划,更要考虑和设计长远规划,这也有助于编研项目系统性,编研成果系列化。其次,要建立专门机构,加大人员投入,实现组织保障。编研人员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编研成果的质量。编研工作能否深入开展和有所创新,说到底,取决于编研人员能否胜任和档案信息资源是否丰富。因此,应把专业水平高、研究能力强、文字功底好的人员选派和充实到编研工作岗位上。第三,要建立横向联系,借助外界力量,实行联动效应。多年来,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基本处于各自为政,依据自身的编研力量和馆藏资源进行开发编研,虽有成效,但局限性也是明显的,难上一个更高的水平。要想有新的突破,可以在馆内编研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借助院校或社会力量,走协作开发以及合作编研的路子,从而深入挖掘城建档案的内在价值,提高编研成果的科技含量。第四,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加强对编研成果的社会宣传,适时组织成果发布会,利用报刊、媒体等,对编研成果广为宣传。避免编研成果"躲在深闺无人识"现象,从而促进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界的社会意识。如,我馆将航拍的**城市建设景观,以空中看**的角度制作成明信片投放市场,受到广大市民们的喜爱,该成果还成为**市第十二届人大发给与会代表们的纪念品。再如,**市档案局去年举办的"黄浦江--**的母亲河"大型展览,通过新闻发布会、巡展等多种途径,取得良好的社会宣传效应,值得借鉴。 四、编研工作发展建设的思考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全方位的提供利用服务是城建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编研工作作为提供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一项长期和根本性的工作,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抓好四个方面的建设。第一,机制建设。建立城建档案信息需求和利用效果反馈机制,通过对城建档案利用的类别、频率、效益等统计分析,研究潜在的利用需求,预测市场所需的内容和趋势,抓住重点、热点编研适销对路的产品,从而加强城建档案资源开发及编研选题的针对性、目的性、时效性,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及信息服务功能。第二,资源建设。即大力加强城建档案的接收征集工作,丰富馆藏,因为丰富的馆藏是提供利用的不竭源泉,也是开展编研工作最重要的物资基础。城建档案工作最大的竞争优势依赖于城建档案,而要保持城建档案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在于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这些档案提供服务。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努力丰富馆藏。今年来,我馆通过设置征集机构、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在全市范围开展城市建设照片档案征集活动便是一个重要举措。第三,系统建设。要加强信息化、网络化的系统建设,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数码影像技术及电子通讯等现代技术来进行城建档案的编研,加快编研速度和成果的多样化,使档案编研信息电子化,从而有利于利用、传播和反馈。使城建档案编研信息更趋社会化、更具时代感。第四,人才建设。创新和建立专家型编研人才队伍,还要注意培养和储备能适应网络时代的编研人才。可采取选派人员进修、委培和深造等方法培养高层次的研究人才,也可直接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积极做好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全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为新的人才胜出创造条件。此外,编研岗位上的研究人员应相对固定,有利于熟悉馆藏、积累知识、深入研究,打造编研品牌。 总之,城建档案的编研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以库藏档案资料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利用服务为目的,努力开拓工作思路,不断推进深化编研工作的开展,并以此促进城建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和扩大城建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 第三篇:城建档案的鉴定与编研 城建档案的鉴定与编研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秘书档案学系 史 江博 士 第一讲城建档案的鉴定工作 ?一、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性 ?二、开展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制约因素 ?三、城建档案鉴定的原则与标准 ?四、几种城建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 ?五、城建档案鉴定组织与程序 ?六、城建档案鉴定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七、档案鉴定理论在城建档案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八、电子环境下,城建档案鉴定面临的新问题 一、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性 ?城建档案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各项业务工作已步入正轨,馆藏档案门类日渐完善,档案数量急剧增长,利用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使得馆藏档案数量和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档案的鉴定已迫在眉睫,开展馆藏档案鉴定工作已成为许多城建档案馆面临的新课题。 ?城建档案馆作为城市重要城建档案资料储存、交流和服务中心,是保管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城建档案的基地,对所保存的城建档案进行价值鉴定,是进行科学保管的客观需要,是城建档案馆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开展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制约因素 ?保管条件相对优越,得过且过心理。 ?存档护档意识强。 ?对丰富馆藏的"矫枉过正"。 ?缺乏成本与效益意识。 ?"财富说"与"潜在说"的影响。 ?鉴定本身的难度与理论、政策指导不够。?现有体制的影响。 三、城建档案鉴定的原则与标准 ?基本原则:凡是在工作查考、科学研究、技术交流等工作中形成的具有长远利用价值的城建档案,都应永久保存;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保 ?存和利用价值的城建档案,为定期保存;介于两种保管期限内的城建档案,其保管期限一律从长。 ?鉴定标准:一般来说,应以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从城建档案的内容、时间、来源和外形等方面来分析其科学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价值,从而划分不同的保管期限。 四、几种城建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 ?(一)城市建设竣工档案 ?具有政治意义、纪念意义的工程以及重点保护工程和古建筑。-------永久保存?国家和城市的重要工程。-------长期保存-重要部分 ?其他工程。-------长期保存 ?临时性的工程和有限期的工程。-------短期保存 ?(二)城市建设设计档案 ?从各个历史阶段观察,具有先进技术的工程设计,或典型性,或具一定代表性的工程设计,以及历年的标准通用设计等。永久保存,并应向城建档案馆移交。 ?重要工程和大型工程的设计。长期保存-重要部分。 ?一般工程和小型工程设计。根据现实的需要划为长期保存和短期保存。 ?(三)城市建设施工档案 ?在各个历史时期,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施工的技术档案,应选其典型的划为永久保存。 ?施工的常用技术和一般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档案,可以划为长期保存,也可根据其重要程度,分为"重要"、"一般"两种。 ?根据施工责任,确定一般施工档案的保管期限,合同有效期满,即可进行处理。除特殊工程外,一般划为短期保存。 ?(四)城市建设管理档案 ?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档案:一般应划为永久保存。但城市规划类档案,因具有变化性,也可以划为长期保存。 ?房地产管理档案: ?外籍产档案,一般应划为永久保存; ?私产档案,应尽量保存较长的时间,有的可永久保存; ?公产和集体产的档案,后者应长于前者,一般来说,需要使用多长时间就保存多长时间。 ?(五)城市规划档案 ?城市基础材料档案: ?(1)按重要历史阶段划分。在重要历史时期产生的各种状况的材料档案,反映比较全面、系统的,都应永久保存; ?(2)根据材料的系统性、全面性划分。接近重要历史阶段的较完整的档案,可以作为重要历史阶段档案的补充,有的也要划为永久保存; ?(3)历史较长的档案要特别重视,一般也划为永久保存; ?(4)其他零散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划为长期或短期保存。 ?城市规划和国土规划档案: ?(1)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方案,包括批准与未批准的,都应划为永久保存; ?(2)局部重要地区的方案,也可划为永久保存; ?(3)其他一般的和局部的规划方面的档案,可划为长期或短期。 ?城市规划和国土规划档案,是反映城市方向性、战略性的"蓝图",其保管期限应尽量从长。 五、城建档案鉴定组织与程序 ?档案鉴定的组织。档案的鉴定采用集中鉴定,即间隔一定的时间集中鉴定。时间间隔不宜过密,一般5年至10年一次。 ?每次鉴定都应成立由馆长或副馆长任组长的鉴定小组,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做到馆领导、技术人员和城建档案工作人员三结合,具体组织实施本次鉴定工作。 ?鉴定工作程序: ?⑴制定鉴定大纲,包括档案鉴定的目的、范围、具体要求; ?⑵根据鉴定大纲,拟定工作计划; ?⑶按鉴定大纲的要求实施初步鉴定,提出具体鉴定意见,列出拟保留、移出、销毁档案的清单; ?⑷鉴定小组对拟保留、移出、销毁档案的清单,进行审定,并签字; ?⑸编造保留、移出、销毁档案清册,报馆长批准,盖单位 ?公章,并报档案主管部门备案; ?⑹按清册,实施档案的保留、移出、销毁。 ?档案的移出、销毁: ?(1)根据批准的档案移出、销毁清册,逐一排序。 ?(2)对移出、销毁的档案进行第二次清点、校对,并签字核准。 ?(3)按档案鉴定的结论和销毁要求,实施档案的移出和销毁。其中:对移出的档案要求记录移出的去向,接收方签字。对销毁的档案应暂存半年,以免有误。 ?(4)销毁时必须有二人监销,送指定单位处理。材料销毁完毕,监销人须在销毁报告或销毁登记表上签字。 ?(5)要注意保密与安全,在执行销毁过程中,均不得让无关人员参与。 六、城建档案鉴定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 归档时的鉴定是城建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灵活运用城建档案保管期限表 ?现场核对鉴定法是城建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城建档案价值鉴定中,要正确理解其成套性 ?城建档案价值鉴定须有有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 七、档案鉴定理论在城建档案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一)年龄――档案价值的主要标志 ?受每个城市的历史长短的影响。 ?.受档案馆自身情况和条件的影响 ?城建档案的门类对"高龄"的影响。 ?档案载体的影响 ?(二)来源原则不仅是档案分类、整理的依据,也是档案鉴定的标准 ?不能脱离具体工程去分别评判单份文件的价值。 ?应重视以前忽略了的项目来源、人物来源和历史来源,把档案鉴定从"实体鉴定转向形成和来源历史背景分析",客观地确定其价值。 ?重大工程,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档案的价值大于一般工程如住宅档案的价值;高层建筑档案的价值大于一般多层建筑档案的价值;知名的设计、施工单位及个人产生的文件高于一般单位或个人形成文件的价值;在短缺竣工档案的情况下,施工档案的价值高于设计档案的价值。 ?(三)杜会分析与职能鉴定方法扩展了城建档案价值鉴定的视野 ?鉴定中应留心关注档案形成者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职能(务)、社会活动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加权,提高其价值比重。 ?在对大量相似性档案的进行鉴定和优化时,应灵活运用职能鉴定中典型全宗原则。 ?(四)在重视档案第一价值的同时,发掘档案的第二价值 ?美国学者谢伦伯格提出"文件双重价值论",认为公共文件具有两种价值:一是对原始机关的原始价值,即第一价值,二是对其他机关与私人利用者的从属价值,即第二价值,包括证据价值和情报价值(研究价值)。这一理论对于(更多请搜索WWW.hAoword.COM)城建档案价值鉴定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第一价值鉴定标准,便于我们从现实考虑和判断,因此,在鉴定城建档案时首先考虑档案的第一价值,同时也应把鉴定的着眼点放在第二价值的发掘上,以便正确评价,特别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鉴定城建档案的情报(研究)价值、潜在历史价值和地理环境情报价值。 八、电子环境下,城建档案鉴定面临的新问题 ?应用cad技术形成的图纸和模型是否具有艺术价值 ?如何处理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共存的局面 第二讲 城建档案的编研工作 ?一、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定义 ?二、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作用 ?三、城建档案编研成果类型及具体种类 ?四、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步骤 ?五、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组织形式 ?六、新时期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 一、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定义 ?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就是根据一定的需要,通过对城建档案内容的分析研究和一定的调查研究,从而依据调研材料编写出城建档案参考资料的工作。 二、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作用 ?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解决城市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其科学研究的需要与科学的提供利用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生产技术、科学研究工作中的应有作用。 三、城建档案编研成果类型及具体种类 ?(一)汇编型编研成果 。可分为综合性汇编和专题性汇编,常见的汇编有:规章制度汇编、城市现状基本数据汇编、定额指标汇编、重要文献汇编等。 ?(二)文摘型编研成果。文摘型城建档案编研成果形式多样,可以是单一的(文字、图形或数据),也可以是复合的(文字附图表、或图表加文字说明等)。 ?(三)编撰型编研成果。包括城建年鉴、大事记、城建志书、史料、手册和专题著述、设想建议、宣传、报道等。 四、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步骤 ?第一步选题 ?选题应围绕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 ?选题应先易后难,由小到大 ?选题应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第二步选材 ?选材范围?选材要求 五、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组织形式 ?一是城建档案馆自编; ?二是馆内外合作,进行编研; ?三是聘请有关人员参与编研。 六、新时期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 ?(一)如何实现编研工作的创新 ?(二)如何提高城建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 ?(三)如何建设城建档案编研工作 ?(四)如何让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如何实现编研工作的创新 ?思想观念创新。应树立"四个意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四个意识"即: ?①产业意识。 ?②服务意识。 ?③精品意识。 ?④经济意识。 ?"三个关系"即: ?①专业化与社会化的关系。 ?②城建档案与"大城建"概念的关系。 ?③后台与前台的关系。 ?内容的创新 ?其一,围绕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其二,体现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 ?其三,突出服务重点和馆藏优势。 ?技术的创新 ?一是编研工作手段的更新。 ?二是城建档案编研产品形式的多样性。 ?组织管理创新 ?一要把编研工作纳入本单位业务建设规划中,纳入业务建设的日常管理。?二要建立专门机构,加大人员投入,实现组织保障。?三要建立横向联系,借助外界力量,实行联动效应。?四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加强对编研成果的社会宣传,适时组织成果发布会,利用报刊、媒体等,对编研成果广为宣传。 (二)如何提高城建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 ?影响编研成果质量的原因 ?其一,编研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没有研究专业技术的能力。 ?其二,编者的文字表述不当。 ?措施: ?一是选择好编研人员。 ?二要注意信息加工的技术方法。 ?三是通过编研人员的创造来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含量。 ?四是可选录一些与城建档案内容相关的城建档案资料一起进行加工。 (三)如何建设城建档案编研工作 ?第一,机制建设。 ?第二,资源建设。 ?第三,系统建设。 ?第四,人才建设。 (四)如何让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选题要市场化 ?构思要新颖 第四篇:"五项创新"促抚顺档案编研工作上新台阶 "五项创新"促抚顺档案编研工作上新台阶 一、 围绕主旋律推精品,实现编研工作的教育功能创新。 档案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编研是将档案文化成果化的重要渠道。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抚顺市档案局馆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料,向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献了几份厚礼。一是《中国共产党抚顺市历次代表大会概览》,它收录了自1956年中国共产党抚顺市首届代表大会到2014年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会议概况,主要内容包括会议出席情况、会议选举情况和市委工作报告。该书是了解抚顺市50多年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重要史料,也是学习和研究抚顺市党建、党史的生动教材。二是电视片《星火燎原抚顺城》,它是在充分发掘馆藏党史档案资料,撰写上万字剧本的基础上,在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下,制作完成的我市第一部反映党史题材的电视专题片,节目播出后引起社会积极反响。三是《中国共产党抚顺历史简明读本》,它是市档案局馆与市委宣传部、市社科院合作完成的一部反映抚顺党史的力作,也是加强抚顺党史教育的生动教材。四是《伟大旗帜 光辉历程主题展》,市档案局馆作为市委举办的这一大型展览的主办单位之一,按照展览大纲要求,精心挑选展现我市在党的领导下取得光辉成就的档案资料,共提供档案资料扫描件、图片、照片及实物1500余件,其中一部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为首次向社会公布。该展览接待参观者10万余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五是助建"爱国拥军好妈妈胡玉萍"展室。今年5月,市档案局馆向山东沂南县委提供了大量"爱国拥军好妈妈胡玉萍"的档案资料,使这些珍贵的弘扬爱国拥军精神的档案资料成为中国红嫂 革命纪念馆胡玉萍展室的核心内容,日前它已被列为山东省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接待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参观近20万人次。 二、创办《档案信息摘报》,实现编研工作的载体创新。 年初,市档案局馆创办了专门的编研刊物――《档案信息摘报》,立足于馆藏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使编研工作有了一个新的合适的载体。截至目前,已编发信息摘报11期,一批有价值的重要档案浮出水面。如:清朝乾隆27年房契,距今已有249年历史,是迄今为止抚顺市档案馆保存的时代最早的文书档案;从民国抚顺县公署档案中发掘出"民国时期植树节的由来"、"民国时期的公务员制度"、"民国时期的《禁止未成年者吸烟饮酒规则》"等信息;1962年10月23日由共青团抚顺市委印发的《关于组织全市广大青少年参观雷锋烈士展览室,开展好阶级教育的重要通知》,是全国第一份地方组织号召学习雷锋的正式文件;市档案馆馆藏20号全宗第97号案卷中记载着建国后我市第一次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的情况;在市档案馆馆藏党史资料中,记载了抚顺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抚顺特支的建立过程。市委领导对我局馆编发的信息摘报非常重视,也非常认可。经与市委办公厅协调,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市委机关刊物《抚顺工作》开辟了"史海钩沉"专栏,专门刊发我局馆编撰的信息摘报内容,目前已编发4期。另外,第10期档案信息摘报《市档案馆发现1930年反映抚顺党史情况的重要档案》,市委常委、秘书长李刚做出重要批示:请党史办牵头,档案局和相关单位参加,组织开展研究论证。 三、探索照片档案声像化,实现编研成果形式创新。 年初以来,市档案局馆对"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照片档案进行抢救发掘及开发利用,从照片修复、整理、登记、造册、归档的基础性 工作,到开展照片数字化、录入档案管理软件的现代化管理,进而精选照片,辅之以照片详细说明和文革时期歌曲,制作成《抚顺市文革时期照片vcd》,创作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点、一定观赏和研究价值的档案声像作品,完成了市档案局馆在照片档案开发方面的一次新突破。这次发掘的文革照片总计两千余张,内容涉及抚顺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及庆祝活动、第四次党代会、重大外事活动、先进集体和典型人物、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战备时期民兵军事训练等方面。经过我馆系统整理,共形成文革照片档案34册1632张,并建立了文革照片档案数据库。在制作的照片vcd中,包括13类360张精选文革照片,其中包括毛主席、周总理逝世抚顺市追悼大会现场照片,抚顺革委会成立大会上陈锡联、毛远新、武峰光等省市领导照片,革命大批判中的红卫兵小将照片,"抚联、红工联"游行示威照片、柬埔寨元首西哈努克访抚等照片。 四、馆藏发掘、资料征集、建立档案、开发利用一条龙,实现档案编研工作思路创新。 今年5月,我们在查阅档案时发现了馆藏民国档案第5542卷"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函为抚顺县公署抚顺籍学生王卓然赴国内外修学旅行费用由"后,与辽宁省档案馆、北师大档案馆、东北大学档案馆、哈尔滨档案馆、抚顺卓然图书馆、王卓然的后人和部分专家学者进行了密切联系,征集到了生前是张学良重要幕僚、"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 一、原国务院参事的抚顺历史名人――王卓然先生的大量档案资料2014余件。同时,着手建立了王卓然、王福时名人档案,目前已整理档案资料近千件,数字化500余件,为王卓然后人提供复制档案资料近200件。在收集资料并建立王卓然名人档案的同时,我们加强编研 开发工作,编发了第8期信息摘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抚顺名人王卓然》,与民国春秋网开展合作并建立了网上"王卓然纪念馆",8月末在抚顺平顶山纪念馆举办了《王卓然生平事迹展览》,与有关方面合作出版了《矢志兴中华――王卓然传》一书,市委书记刘强还为此书作了序。王卓然档案的征集开发,是抚顺市档案局馆在民国档案开发利用方面一次新的突破,为抚顺市档案馆在发掘馆藏档案、征集并建立名人档案、深度开发利用档案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沟通协调30余家单位(个人),从网络上下载相关文章(网页)近百篇,与有关方面起草合作协议4份,往来电子邮件40余封,起草各类文字材料共计5万余字。 五、借助网络,建立微博,实现档案编研工作模式创新。 在致力于开发民国档案的过程中,我们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大胆开拓,将编研工作延伸至互联网,让编研工作的成果在网络上充分体现。今年6月份,我们在新浪微博上建立了题为"民国抚顺档案"的微博,通过上传馆藏民国档案的编研信息,宣传了抚顺档案工作,引起了网络的关注。到目前,关注微博的人数超过1100余人,其中档案界和历史爱好者有300余人,这些博友转载、评论和信件往来200余条,像关于张学良和王卓然在西安事变前后的有关史料上传后,受到10多条评论和20余次转发。我们还与在一史馆、二史馆、广州档案馆、深圳档案馆、海南档案馆、芜湖档案馆工作的博友建立了联系。另外,关于王卓然内容的微博还受到国内知名历史门户网站――民国春秋网的高度关注,他们主动提出在其网站上开辟"王卓然纪念馆",此网页已登载相关文章和图片70余篇(张),对宣传我局馆的工作、宣传抚顺名人王卓然的事迹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此栏目已吸引关注者 500余人。鉴于"民国抚顺档案微博"已开辟档案编研工作的一个新领域,档案馆际交流的一个新渠道,档案工作者相互沟通信息、相互学习、交朋识友的一个新平台,我局馆决定进一步加大微博上传数量,争取打造具有相当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官方微博。 第五篇:电子杂志技术在城建声像档案编研与宣传中的运用 电子杂志技术在城建声像档案编研与宣传工作的运用 福建省泉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林志琼 摘要:城建声像档案电子宣传杂志是借鉴电子杂志的技术以电子媒体形式产生的,在互联网上发布汇编成果,体现了档案编研的时效性和新闻性的特征,实现了城建声像档案编研成果社会化与大众传媒化。加强城建档案编研人才队伍建设,依托新时期档案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关键词:城建声像档案;电子杂志技术;档案编研;人才建设 城市建设的声像档案是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利用声像技术和设备,对城市建设过程进行的录像、拍照、录音等形式的记录,它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声像档案是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纸质载体的城建档案紧密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城市建设档案体系,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城建声像档案经过加工汇编组成各种专题,通过举办展览、档案发布、报刊宣传等渠道,让人们跨越历史时空,感受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和历史文化风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城建声像档案的宣传、发布由表示媒体(如语言、文字)、逐步发展到以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各种感觉媒体的集成的多媒体技术。 一、城建声像档案电子宣传杂志呈现的优势 多媒体信息的呈现的优势具有必然性。首先,多媒体能最有效地反映现实信息世界。现实信息世界本来就是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的世界,利用视听方式获取、存储、传递和表达信息,当然最简单、直接、生动、高效,效果也最好。其次,多媒体信息对现实社会具有越来越强的影响力。多媒体信息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高效率的处理和渲染,又可借助日益普及的电视和网络技术,在任何时候传递给任何需要者。因此,它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现代人类的各项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是及其深刻和深远的。第三,多媒体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人类接受信息可依靠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据科学调查表明,人类90%的信息来自听觉和视觉,也就是声音和图像媒体。多媒体信息是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映射和复制,自然能比文字更直观、更真切、更准确地反映和还原特定的历史场景和社会生活,并给人留下更加鲜明的情景印象和想像空间,所以它理应具有更强的原始性。城建声像档案电子宣传 1 杂志是借鉴电子杂志的技术以电子多媒体形式产生的。它集合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元素综合而形成的数字杂志,它具有可视性、交互性、多样性、娱乐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城建声像档案电子宣传杂志的产生,从本质上就是为了追求档案与社会的零距离,与公众的亲和力,追求档案服务与社会的无障碍,与公众的无缝隙,更能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娱乐、休闲、怀旧等需求,使档案利用更加亲民、便民、利民,从而为民生档案工作开辟新的领域。 二、城建声像档案电子宣传杂志的特点 1.先进性。城建电子声像档案宣传杂志是一种web2.0的模式。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给档案利用者增加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城建声像档案电子杂志是集合了网络和平面设计优势的一个优生品,兼具了两种媒体的长处。另外,它是机读的电子声像档案编研成果,它可以借助计算机惊人的运算速度和海量存储,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发布量。 2.实用性。城建声像档案电子杂志具有多媒体动能,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上声、图、像并茂。人们不仅可以看到文字、图片, 还可以听到各种音效,看到活动的图像,是吸引眼球的多媒体档案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够极大地提高测览者的兴趣。 3.制作及阅读容易。用户可以快捷方便地在互联网上阅读自己喜欢的城建声像档案电子杂志,并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以及有用的资料。而且电子杂志制作的声像档案形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群的需求。 4.用于档案宣传,信息表现能力强。城建声像档案电子杂志拥有传播简单,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再加上它漂亮的画面,准确反映主题的照片和文字,可以让读者在第一时间拥有第一手资讯,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和知识。对图形、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的信息进行编辑,大大增加了信息的表现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城建声像档案的特色作用,紧紧围绕城市建设信息中心工作,不断丰富城建声像信息资源库,为政府决策、城市建设与管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城建声像档案电子宣传杂志软件设计原则 1.实用性原则。实用就是务实不务虚,就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做精、做细核心功能,兼顾常用的辅助功能,实现快捷制作、方便使用和信息发布。 2.易用性原则。城建声像档案电子杂志界面友好,结构清晰,流程合理,功能一目了然,菜单操作充分满足用户的视觉流程和使用习惯。易理解、易学习、易使用、易维护、易升级,实现"傻瓜相机"式的操作,用户只要经过短期的培训,就能掌握城建声像档案电子宣传杂志的制作技巧。 3.先进性原则。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和设计方法.融合先进的管理思想,结构化程度高。其灵活性、扩展性、兼容性、升级性好,速度快,符合技术发展趋势,适应用户的需求。 4.稳定性原则。系统从底层数据库到功能层面经过严格测试,数据库稳定,功能顺畅,没有堵塞、丢失数据的现象。 5.拓展性原则。城建声像档案电子杂志的整体规划及框架设计具有可扩充性.网络版其前台页面的设计能保证网站在增加栏目后,不会破坏网站系统的整体结构。后台数据库设计有高度的扩充性,用户能够根据需要对栏目、类别进行增、删、改。它不但像电脑上的一本杂志一样,集众传媒之所长,可用于城市建设档案、城市建设形象宣传等各种文献汇编。 四、城建声像档案电子宣传杂志的编研 (一)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汇编成果应具有新闻传播的真实性要求。 一是城建声像档案的宣传功能必须符合新闻传播的真实性要求。从事城建声像档案工作的管理者,要真实的反映城市的发展、变迁,既有漫长的历史画卷,也有短短的变化瞬间;既要宣传先进的典型事迹,也要总结经验教训。要求做到实事求是,事实真实。事实可以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但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人们可以感知的人与事。 二是城建声像档案的宣传功能必须符合新闻传播的全面性要求。新闻传播确保全面,是社会与民众对新闻传播的重要要求,新闻传播力争全面,才能保证新闻传播的宏观真实与客观公正;有助于受众了解全局,认识事物整体,知晓事件全过程,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新闻传播的最终目的。以工程建设为例,特别是重点工程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道路、桥梁、景区,标志性建筑等,从它的原貌就开始跟踪拍摄,记录原貌、体现建设速度快的声像记录,让人们感觉到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 (二)实现城建声像档案编研成果社会化与大众传媒化。 城建声像档案编研工作作为城建档案业务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重要 性、艰巨性和研究性,已为广大档案工作者所认识,并在城建档案服务于社会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各项事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档案工作从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方式向全面的档案信息管理和档案信息服务方向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城建声像档案编研的工作从开拓思路下手,从加强力度着手,不断提高编研工作水准,在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的同时也为档案事业自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首先,编研工作从单一型的低层次开发逐步向多元化的高水平发展。在改善编研工作的条件基础上,敢于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和先进手段,及时、有效地实施信息开发,缩短信息加工时间与传递时差,提高利用的时效性。同时运用现代化通讯技术加强馆(室)之间编研信息的交流,建立法规、城市规划、地下管线、重点工程介绍等大容量专题目录的数据库和声像数据库,改变"关门编研"的现状,走出一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开拓编研工作的新局面。如:《城市建设法规》专题,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汇编了历年来国家、省、市政府发布的法规性文件和本地执法检查的典型案例,《重点工程介绍》通过文字材料与声像档案,形象体现了重点工程从"三通一平"到竣工投产的全过程。其次,编研工作的对象进一步扩展,改变以往"闭馆自守"的工作方式,面向社会各个领域,依靠档案馆(室)网络,丰富编研工作的选题择材,使之编有素材,研有对象。如《泉州建设服务大全》,就是立足开发与利用服务资源的大型工具用书,通过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特色展示,给市民生活提供方便,也给来海峡西岸历史名城泉州投资、旅游观光的人士提供了解泉州的窗口。 作为大众传媒介质的电子杂志为城建声像档案编研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利用大众传媒服务经济建设,成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活信息",在努力提高档案编研水平的同时,大众传媒为档案编研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随着档案编研大众传媒化程度的不断加强,我们的档案事业也会更加获得社会认同和重视的程度、档案部门的社会地位也必然相应得以提高。 (三)加强城建档案编研人才队伍建设。 现在,不少城建档案馆的编研内容仅限于大事记、工作日记或馆藏指南、效益汇编、资料汇编等等,深入的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编研成果发布形式上,因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纸质档案"一统天下"正逐步被纸质档案、声 橡档案、电子档案等多种载体并存的局面所替代。特别是运用多媒体的电子杂志技术对城建声像档案进行编研,对档案编研人员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文学功底,而且必须具备在一个编研专题中,把声音、照片、录像、文字等有机地进行完美组合的技能,以丰富的内容和视觉上的美感为阅读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编研工作是城建档案工作这一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利用者提供的是一种"再创性"知识产品,有着原始档案所不能替代的信息集中、系统、深入等优势。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编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城建档案人员在编研工作中应具备以下能力。 一是档案信息的获取能力。长期以来,档案部门主要依靠归档制度来保证档案实体的收集,始终未能摆脱"重藏轻用"的局面。而信息时代,社会将更多地从信息服务的功能上去要求和评价档案部门。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不仅要熟练、快速地获取本馆(室)所藏的档案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而且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和优势,熟悉政务公开以来,网上有利民生的各类信息资源,引导利用者获得更多的档案信息。 二是档案信息的加工、提炼能力。信息社会,利用者需求的是"精练"信息,提供"原件"已远远无法满足利用者各类复杂的需求。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提高对档案信息的加工、提炼能力。许多档案信息具有多重价值,从不同角度进行加工,剔除其中的无用成分,重新组合,将产生出新的档案编研二、三次深加工成果,从而实现档案编研的渗透增值力,达到高效利用的目的。 三是档案信息的交流、传播能力。档案人员必须注重自我完善,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使自己能熟练使用各种现代信息工具。档案工作者的编研能力不仅包括传统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还需具备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的各种能力,以及应用各种相关的现代技术信息的能力等,如掌握电子杂志制作环节和档案网站建立、信息交流、网站维护等技术, 为更快、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打下牢固的技术基础。 总之,档案编研的社会化和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刚刚起步,我们要依托社会化和大众传媒化为实现未来档案事业的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发展铺平道路。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作者姓名:林志琼 联系电话:0595-22860195 电子邮件:ydtan0566@sina.com 联系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街泉州建设大厦七楼 泉州市建设局办公室林志琼收 邮政编码:36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