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留学》记者 A:桑澎 英美两国教育有何不同?一些欧美院校提倡生源教育背景多元化,这对于中国学生来讲,是否是一个机遇?作为行业协会人士,对本行业有哪些槽点不吐不快?本期《留学》三缺一,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桑澎为您一一揭晓答案。 Q 您本人对于英美两国的教育,有没有什么倾向? A 我早年是在英国学习的,我的儿子、儿媳妇也都是从英国学习回来的,他们还有英国的亲戚,但是孩子的姥姥那边,上一辈人是留美的,他们有留美的情结。 目前的话,我更希望自己的孙子今后会到欧洲国家学习,欧洲国家比较多,而且再小的国家,也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性格,教育历史也比较悠久、比较好,并且可以在一个局域的空间里看到更多的文化,所以我比较喜欢。 Q 国外的大学希望自己的学生背景是多元化的,这对中国学生来讲,会不会是一个机 遇? A 我举个例子,我曾经接待意大利几个美院的院长,其中佛罗伦萨美院的院长跟我说,他特别喜欢收中国学生,我问为什么?他回答说:"这是我教学的需要"。 在现在的发展中,东方文化有它自己独特的一些东西,所以为了扩充多样性,他希望收中国学生。 但也有问题,比如看到一幅作品,他们很想听中国学生创造这幅作品时的内心感受。可我们的孩子说不出来。 后来我跟他讲,我们是要师从一个老师,老师让你画什么你就画,学生不会想"我为什么要这样画",我们缺少这种思辨的思维。我们的教育也没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教育服务。 Q 对于留学申请时的文书写作,您有什么建议? A 文书写作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要瞎编,也不应过分自谦。我们的文化有谦虚的品质,但是谦虚也要有度。你如果老批评你自己,那么别人一定也老是批评你,后来我们就不这么干了,就自己表扬自己,正确、及时地表扬自己,然后就发现这个特别好。如果你自己都不说你自己好,那谁说你好。 Q 在留学圈里,您有特别看不惯的事情吗? A 这个行业,可以说是先有了孩子,才有了爹妈。最早的時候,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国家开放程度,或者信息来源,真的是有虚假的成分,以把人弄出去为主要目的。 到了今天,我特别不喜欢这样了,学生送出国真的只是他的第一步,如果你不替他出去以后打算,那就真的有点不太负责任了。出国现在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成问题。那他适合不适合出国,或者他适合到哪去留学,这个,应该给人一点建议和忠告。 我感觉现在服务应该上一个台阶了,别还用老办法,那个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