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三爷,你做啥去呢?" "能人"(说话"能",村人给起的外号)在后面三步并作两步,日急慌忙地喊着问我三舅。 "准备上地锄草呢。" …… "他三爷,咱家的某某今年考入啥个高中了?" "静宁一中。" "他三爷,张家人厉害!厉害!考上的考上的都是咱张家门门的!真个厉害!厉害!" "还算凑合吧。"三舅微笑着、应承着。 "他三爷,说实话,别人家的娃娃念啥书着呢?还不都是跟上给咱家的娃娃做伴呢!……" 三舅连忙打断他:"话可不能这么说,要是叫别人听见笑话呢。说看把你们能的,不就是考走了几个娃娃嘛。有啥了不起?" "他三爷,我说的都是实话。本来嘛,他都家的娃娃念书就是不行嘛!你看,咱张家的书已念成,参加工作的一层子,正念的也不少——而且上高中考的都是静宁一中!他都家的娃娃难道不是跟上给咱家念书的娃娃做伴吗?" 的确,舅舅家是个大家族,解放后因为成分高(被定为地主),一直受压制。高考制度恢复后,政策宽松、取消了成分限制——于是十几家子,家家都供出了大学生,端上了铁饭碗。就是现在在校就读的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也一个赛如一个,学习成绩个个顶呱呱!难怪"能人"有如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