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社区商业功能与业态模型研究 前言 从早年的小卖部、裙房街铺,到如今的特色商业街、邻里中心, 社区商业从不起眼的配角,慢慢演变为"二号",甚至是独立的"外向型"商业明星。 网络电商风生水起,实体商业地盘被蚕食瓜分。此情此景下,作为城市商业最基础的细胞组织,社区商业的配套特征,反而具有不可替代性,更可作为一个独立产品线拥有很大发展空间。 就万科而言,能否继万科住宅、万科物业后,再创建一个内涵更丰富的服务品牌,更具象地展现万科居住品质? 社区商业,价值远不止营销推广与规划的层面,透过长期经营和服务,对开发企业而言,社区商业能够实现品牌、资产的复合收益。 在此思路下,我们创建万科社区商业的功能与业态模型—— 目录 社区商业目标 社区商业定位 网络,完成了远程购物消费; 购物中心,关注时尚、关注名牌; 社区商业,应是温暖、贴心,便捷, 与居民零距离的。 回归生活原点,社区商业定位于以便民性为核心,以改善与提升生活品质为目的,就近满足居民日常基本消费需求的属地型商业项目。 社区商业,也是一个满足居民社交互动、文化交流的平台,享受精彩社区生活、展示和谐邻里关系的人文窗口。 社区商业定位 面向居民的社区商业,属内向型商业,细水长流非爆发性成长,经营中面临三大难点: ① 以固定客源为主、流动客流少;消费时段集中(工作日晚间+周末双休日),高峰低谷极不均衡; ② 社区商业有效辐射范围一般是500-1000米半径内,最远不超过2公里,即10~15分钟步行距离内的人群; ③ 属基础性消费对价格敏感且客单价和溢价均不高。 若没有足够消费人群支持无法保证商户存活;其次,楼盘入住率与商业培育期长短密切关联,应充分考虑社区商业有成长周期。 因此,细水长流式社区商业定位,不能简单对等于住宅项目定位; 其规模大小取决两个关键指标:一是人口密度和有效消费力,二是外向辐射的可能性。 社区商业模块 以家庭及其成员为核心,完善和补充居家空间和功能为方向,设定社区商业功能的基本模块,完成居民对个性化、品质化生活方 式的具象追求,衣食行游购,柴米油盐酱醋茶等高重复、常态化以 及需要就近消费的行为。 作为社区公共平台,公益行政类服务模块,可能无直接收益却是必要项目,融入商业模块能很好带动和聚集人气,加强居民对社区商业的依赖度、好感度。 就功能模块而言,不同档次社区都是相同,差异的是业态配置比例、品牌组合。 社区商业业态规划 从家庭结构出发,从业主基本需求、重复消费要求出发,设定社区商业功能模块,以此规划七大类业态:餐饮、零售、文教,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康体养生,公益服务。 考虑到业主入住率,社区商业都要经历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周期,短则2、3年,长则5、6 年,基于项目所在地域和业主特点,以及商户生存条件,各类业态在不同时期的配置比例会加以调整。 社区商业业态规划 业态的标配与个性 依据万科开发社区的定位、规模、区位商业环境变化,七大类业态的中,有10%~30%个性项目灵活应用在各类住宅项目,更有针对性服务细分市场人群。 个性项目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客单价、文化性、服务 模式,属同业态的升级或变化版。 自营品牌建议 宗旨:选择提供生活必需品(服务)、商业利润不高、管控水平对民生口碑影响甚大的业态来自营。 除了万科已有成果,即第五食堂、幸福驿站、便利店(单店介入), 我方建议考虑以下类型品牌由万科自营: ① "万科生活家"——集合化公益板块 与其说这是一个品牌,不如说它是万科资源整合的业态表现。 在这一板块中(经营内容详见上文),集合店中的商户大多数只能来自于当地市场中的个体经营者,零散低租,但由万科提供经营平台, 整体效应将会超出个体相加;而在活动区,一方面可由住户间的互动体现商业形态的目标,如主妇主导的厨艺教室活动,一方面通过商业活动的导入,提高专业度的同时,更需要根据住户需求的更替,进行服务门类的调整,如不同时节老人与小孩的生活习惯变化。 这些经营,而非物业所能提供的。 ② 星级菜场/生鲜超市——重在管控,以提升其他商业价值 并购(或合作)拥有执照的专业供应商与经营方,获得实际管理权,以万科化方式经营星际菜场或生鲜超市。 这一业态对住户社区印象极大,其中包含了食品卫生、物价竞争、商贩管理、经营门类等多项不可控因素。除政府牵头的部分标杆菜场外,一般经营者市场化程度不高,很大程度上折损了住户对社区的信赖。 另一方面,当这一业态被实际管控后,首先,开发商可决策这一体系内的特色商家引入(如提供早餐/半成品的品牌商家),以提升整体业态的品质;其次,当这一形态作为主力店成立后,有效保留并外部吸纳的住户 量,虽然本身盈利不高,但可为其他商铺后期销售的升值提供溢价空间。 社区商业品牌商户 社区商业业态配置要保证一定品牌密度,既丰富产品与服务,利于商户存活和错位经营; 考虑租金和运营的刚性成本,单铺面积不宜超过200㎡ ,配置20~50㎡的小铺,提高坪效。 品牌密度 1万㎡以内的配套型商业,店铺面积20~200㎡,品牌总数不少于30个; 2万㎡规模的邻里中心,品牌总数不少于60个,店铺面积20~200㎡ ,可配置单店面积上千平方米的次主力店。 社区商业品牌商户 品牌选择 客单价指标—— 社区商业属常态性日常消费,追求高性价比,因此,选择商户时,客单价是首要考量指标,但也绝非越低越好。 典型业态·标配社区·人均消费标准 正餐/休闲餐 中式面点小吃 面包烘培 食品零售 60-100元 20元以内 15元 35元 成人百货 儿童零售 家居生活用品 洗衣店 200元以上 300元以内 30-50元 20元 美发(剪) 教育培训 康体类 娱乐类 35元 80元/课时 100元 50元 品牌号召力—— ·社区商业的商户选择,连锁品牌直营店(全市性连锁或区域性连锁)、加盟经销店、个性自创店按比例结合,兼顾品牌号召力, 吸客力强,又有本土特色 最佳比例"3:3:3" ·选择应充分考量其服务标准、品质的一贯性,因地制宜,适合家庭型消费 连锁品牌纳入万科资源库整合,形成战略合作关系,统一招商 租金承受力—— 商户选择不以租金承受力为第一指标,更关注商户的产品和服务及其营业额成长性,有持续盈利力、存活力,避免频繁关店撤柜,严重影响社区商业氛围和形象。 典型业态·社区商业·单店主力面积·租金承受力(上海城区) 正餐/600㎡以上 中式面点小吃/100-250㎡ 面包烘培/50-150㎡ 2-5元/月/㎡ 1-3元/月/㎡ 4-8元/月/㎡ 成人百货/30-200㎡ 母婴童零售/50-300㎡ 生鲜超市/400-1000㎡ 4-8元/月/㎡ 2-5元/月/㎡ 1-3元/月/㎡ 教育培训/250-500㎡ 康体类/200-500㎡ 家政维修类/10-30㎡ 1-3元/月/㎡ 4-6元/月/㎡ 1-3元/月/㎡ 开发与运营 自持或散售,是个问题! 在社区商业的四方关系中,开发商关心资金回笼又担心烂尾,商户担心营业额,居民看有没有喜欢品牌,投资客看重租金回报。 若满足各方所思所求,唯一途径,统一运营。 统一经营管理,业态控制、招商,避免空铺死铺, 无论长期持有收取租金,或散售产权回笼资金,各方才能顺利退出。运营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