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紧扣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围绕县委总体工作布局,切实把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宣传思想重中之重来抓,突出党的理论创新工作,狠抓意识形态工作,提升新闻舆论引导能力,大力弘扬核心价值观,积极发展特色文化等重点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新进展。 一、主要作法及成效 (一)强化学习,筑牢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基础,理论武装深入扎实。一是理论学习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理论引导能力的前提。每年全县都要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理论工作者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县重大理论、重大问题、重大部署、重大节点组织学习、撰写文章,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近年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思想理论建设持续深化。以中心组理论学习为抓手,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方法多样化服务县委中心组专题理论学习,着力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下发了《2020年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排》意见,对全县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作出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宣讲报告会和科学理论进基层活动20多场次,基层党校举办各类培训班100余期,培训8000余人次,举办"**发展论坛"活动30多期,每场一个专题,着眼开阔视野、激发创新、破解难题,安排切合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育出省、市级先进基层党校2所,荣获全市社科工作先进单位。**县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每年都举办全县科级干部理论培训班(连续坚持10年)、、组织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等,利用"**发展论坛",先后邀请著名党建研究专家黄苇町,清华大学教授王亚华、浙江大学教授孙家良等来*作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在县委党校举办了5期全县科级干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轮训班。邀请省市宣讲团、组织县委党校教师组成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培训120余场次,在全县营造浓厚的理论学习热潮,成为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速转型升级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做到真学真用、入脑入心。二是理论学习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近年来,紧紧围绕事关**发展大局的"**建设"、"**行动计划",以及推动**经济提速转型发展、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部署,扎实开展思想理论建设,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三是理论学习做到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必须贯彻实事求是这一主线,同时,在方法、措施、手段上注重开拓创新。比如,在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方面,不但要组织开展指定书目的理论学习,还要深入开展国情世情教育、党性教育、官德"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的教育。在学习方法上,严格实施学习计划、学习笔记、学习书籍三统一。同时,还通过加强督导检查、实施监督管理、开辟专题专栏、培育先进典型等多种形式,推动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使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逐步实现真学、真懂、真用,打牢党员干部的理论基础,不断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修养。 (二)加强宣传,展示精神文明建设新风采,舆论引导有力有效。 着力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水平,主流舆论更加强劲有力。紧紧围绕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和县委总体工作布局,坚持一手抓内宣、一手抓外宣。指导县广播电视台、县政府网站开办专题栏目。如县电视台先后开办《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环保攻坚》、《道德模范事迹展示》等栏目,在河南电视台新闻联播发稿2篇。邀请《河南日报》新农村版40多名记者来我县开展集中采访,在《河南日报》新农村版编发了头版头题和四版整版新闻,宣传全县脱贫攻坚摘帽成效。先后协调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大河报等省级主流媒体组织发稿68篇,**日报发稿210多篇,其中头版文章32篇,头题文章10篇,二版及三版头题文章48篇,有力的展示了全县广大干群在决胜全面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良好风貌。同时,在新华网、人民网、大公网、新浪、搜狐、网易、中国网、中原经济网等市以上网站发表文字图片新闻1200多篇。充分发挥新闻发言人、网络评论员作用,提高媒体应对、舆论引导能力。健全网络舆情会商研判制度,不断提高舆论引导及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三)强化引导,精神文明成果惠民生,特色文化建设强力推进。 一是培育**文化品牌。近年来,围绕把**遗址建设成为集文化遗址保护、展示、教育、休闲为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争取到**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遗址环境整治工程、**遗北安全防范工程、**遗址第八次发据保护展示工程等项目,争取到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经过1年多的建设,保护展示工程已经完工,遗址展示已初具形象。村内民居大部分改建成了明清建筑风格,全村道路、安全用水、绿化、旅游标示等基础性工作全部到位,**遗址入选由**幸福乡村游2号线,**考古遗址公园3A景区通过市旅游局初步验收。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二是培育**农民画品牌。按照"抓队伍、建阵地、出精品、树品牌、拓市场"的工作思路。通过实施**农民画院签约画家制度和作品创作奖励机制、每月举办作品研讨会、每年组织农民画作品大奖赛等系列措施,培育出农民画家、画工200余人,从业人员达1500余人。《人民日报》等全国主流媒体,各省、市党报,全国各大城市机场、码头、车站、广场、游园等显要位置都有刊播宣传,为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做出了贡献。三是培育群众文化品牌。注重文化活动的策划、服务和引导。广泛开展以送党的方针政策、送法律法规、送文化娱乐、送科技知识、送文明礼仪、送卫生保健为主要内容的"六进村"活动。连年举办"践行核心价值观,舞出百姓好生活"乡村全民健康舞活动,以全县1000多个文艺团队为平台,以"文化进村"活动为抓手,用2年半的时间分批次对398个行政村的文艺骨干进行了免费轮训,为每个行政村配置拉杆音箱等文体器材,有效的解决了农村文化荒漠化的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三馆通过免费培训班、读者活动、公益讲解、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活动,吸引入馆人数达15万人次。全县39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图书进行了补充更新。开展文化市场巡查480余次,查处违法案件37起,推动"扫黄打非"工作"进农村、进基层、进校园"活动,持续开展,继续开展"清源"、"净网"、"秋风"、"护苗"等专项行动,净化全县文化市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荣获2018年**市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309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764场。举办了**县2018年新春团拜会、第三十一届民间艺术大赛、2018中国象棋**公开赛、"幸福**人・快乐星期天"、**县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文艺晚会、"讴歌新时代・群星耀中原"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展演、第二届"西部酒城杯"**好声音暨全民健康舞大赛,"唱响新时代 建功新**"**县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合唱比赛等30余场,参与群众达15000人次,观众达6.5万人次。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110余期,累计培训学员近9800人次。积极推进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文艺轻骑兵小分队、乡村音乐厅小分队和**县文艺志愿者协会,先后组织开展了"进校园、进社区、进敬老院"等60余场次活动,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充分满足了学生和村民对艺术的渴望,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牵到了农村工作的"牛鼻子",达到了"三个密切",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了邻里关系、密切了婆媳关系。同时,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采取多种形式举办民间艺术大赛、歌咏比赛、书画展览等各类文化活动,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特别是民间艺术大赛至今已连续举办29届,参加人员多,社会影响广泛,已经成为全县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之一。 (四)抓住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人心,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按照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双推进、双提升、双促进的思路,深入开展群众性、细胞式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相互提升。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三城同创"拓展提升工作为切入点,深化群众性创建活动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全面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以文明养成为重点,提升城乡文明水平。制定出台了市民素质提升计划,在县直各级文明单位中积极推进了"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在企业开展文明车间文明员工评选活动,在学校开展美德少年、戏曲进校园、诵经典传家风家训、"童心向党"歌咏比赛、向国旗敬礼等系列活动,在社区开展"道德讲堂"、邻里守望、文明楼院等活动,在农村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创评、好媳妇、好公婆、新乡贤评选系列活动,通过全方位的文明素养、道德养成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增强文明意识、提升道德自觉。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组织奖、全市"中华魂"主题教育先进集体和全市第九届青少年书信绘画大赛组织奖。二是以"三城同创"拓展提升工作为重点,提升城乡文明水平创建水平。开展城区建设改造、道路整修、"双违"治理、公益宣传等活动,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环境,在县政府网《通知公告》栏一周通报一次"双违"治理情况。整修城区道路29条,铺设改造城乡供水和天然气中低压管网45.8公里,拆除"双违"建筑304119.75平方米。三是加大公益广告宣传力度,潜移默化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在主要交通干线、城区街道、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医院学校、广场游园、居民小区等区域设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大精神、讲文明树新风等各类公益广告1970多处,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四是开展先进文化进机关活动,促进机关文化逐步形成。在全县开展"引领**--身边的榜样"、 "感动**十大年度人物"、 "道德模范"和"美德少年"评选活动,推荐评选全市各类先进典型300余位。四是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身边人的先进典型事迹引导身边人。我们充分利用县电视台《**故事》这个品牌栏目,对**县道德模范、文明新乡贤、十佳市民、劳动模范、脱贫攻坚典型等以身边人的先进典型事迹教育引导身边人,见贤思齐,凝聚发展正能量,共播出《**故事》120期。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党委政府的要求,不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努力建设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文明乡风培育为重点,着力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在国家级、省市级文明村镇建设"倡导文明新风建设美好家园"文化墙,集中展示讲文明树新风、家风家训、孝德文化、村规民约、身边好人等内容,把农村文化墙建设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升村庄品味。引领了农村新风尚。 二是强化道德新风实践养成。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与群众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针对一些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问题,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勤俭持家;针对封建迷信、黄赌毒、黑恶势力、非法宗教等问题,突出法制教育,引导农民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每年都组织相关单位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举办法律讲座、科技讲座、传统文化讲座共计30多场,发放各种宣传资料4万多份。三是强化家风建设活动。积极引导农村、农户开展"传立扬"活动,让好家风、好家训代代相传,通过家风家训强化农民的道德感,汇聚社会的正能量。同时,把好家风好家训与"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活动,弘扬家庭文明新风,把民风建设细化到农村日常生产生活各方面。四是强化农村志愿服务。以志愿服务为抓手,突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弘扬奉献友善新风,把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为主要群体的贫困户作为重点,互帮互爱、守望相助,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五是强化村民自治。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的作用,破陈规除陋习、反对封建迷信等移风易俗活动。完善、更新村规民约,形成让群众能明白、愿遵守的约定俗成,在生产生活的变化中遏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六是强化城乡结对共建。把文明单位结对帮扶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组织全县各级文明单位,针对结对帮扶村,开展道德建设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各级各类文明单位积极行动,突出部门特色,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文明单位结对帮扶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共建工作,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了脱贫攻坚大局。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地方和单位出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缺乏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二)载体创新不够。一些地方的创建活动没有联系实际、缺少自选和创新;有的抓思想道德教育还停留在召开会议讲讲话、发发传单上上课、看看视频听听歌,内容枯燥、形式呆板、收效甚微;有的片面认为挂几条横幅标语、搞几次环境卫生、办几场文体比赛就是抓精神文明建设,没有把握精神文明建设实质和内涵,浮在面上,挂在墙上,工作没有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三)责任不明确。一些地方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时不善于借助群众力量、群众智慧,没有真正做到创建为民、利民。群众的参与度、满意度并不高。 (四)发展不均衡。市民素质还普遍较低。市民在遵守日常文明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方面还有不少问题,有影响力的工作品牌少、先进典型少,城乡不均衡,体现为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较高,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一些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往往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反之则没有这么重视。 (五)工作合力不强。大部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还存在着阵地少、人员少、经费少等问题,无法保障工作时间和精力。加强和改进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要有鲜明的导向。一是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树立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导向,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二是完善考评方法。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判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效的基本依据…三是出台奖惩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奖惩机制。 二、活动载体要创新。一是在规划、设置年度精神文明建设有关阵地、活动载体时,应充分考虑基层实际,给予基层一定自主权。紧密联系实际、考虑群众心理、彰显地方特色,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二是在用好传统载体、传统媒体的同时,强化"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运用微博、微信、QQ群、手机客户端等新载体新媒体,策划开展互动性强、覆盖率高的网络活动,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文明理念、培育文明风尚的重要载体。三是城乡结合。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发展。农村要推动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打造"美丽乡村";城市要将精神文明建设触角延伸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共发展、共繁荣。同时,要广泛开展城市文明单位与农村文明村镇结对共建,有效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举措落实要实。一是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相配套。二是坚持典型示范。应充分发挥的榜样作用,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理念、争当文明公民;常态化评选、表彰、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十佳市民,让广大群众感受道德力量,树立文明新风;整合资源力量,打造一批文明示范社区、单位、路段、学校、乡镇、门店,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三是落实创建惠民。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各类道德讲堂等惠民项目建设,把欢乐送到基层,把文化送进万家,让群众享受更加便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创建为契机,抓住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村镇社区等薄弱环节,大力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社会治安、政风行风等专项整治,将精神文明建设向机关企业、街道社区、背街小巷、集贸市场、校园家庭延伸,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四、要有坚强的工作合力。一是配强力量,建议进一步增加编制人员,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工作有人管、事情有人做,形成大工作格局。二是借助部门的力量,文明委成员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各类媒体的力量,共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三是依靠群众的力量。要着眼群众需求,把"群众是否参与、是否认同、是否满意"作为检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工作规划制定、文明单位评选、身边好人评议要征求群众意见;积极打造群众乐于参与、普遍受惠的创建项目、活动、阵地,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加文明宣传、文明教育、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实现共建共享。集聚群众智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把富有地方特色、、实际效果明显的经验做法总结出来、推广开来,不断提升工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