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 Instagram 视频功能上线之后两款产品在 Twitter 上的分享量对比。 第一,产品上不能输 instagram 本身就是很好的例子。要知道他崛起之时,最大的互联网图片社区是 flickr 。 flickr 的移动版并没有让 instagram 衰落。现在看原因,是因为 instagram 几乎已经是移动互联网拍照社区的最优解 -产品即不臃肿,也不贫乏。即拍摄,即编辑,即分享的代名词,就是 instagram 。 vine 同样应该象 instagram 当年那样,找到视频分享的最优解。instagram 的视频分享除了抄袭 vine 的按住摄像之外,还加了滤镜和加框功能。 vine 既然已经做了这么久,他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滤镜是否需要?提示用户分三段拍摄是否正确等等。 产品上的选择有无数种可能性,这对小服务其实是优势。如果 instagram 做错,那就是你的机会。 谨慎的进化你的产品。 第二,文化和社区上不能输 这方面的例子同样是 instagram 自己。还包括 知乎。 instagram 的对手其实不仅仅是 flick ,还有 facebook 。但是最后 instagram 对 facebook 之战,变为 facebook 收购 instagram 。 facebook 如此强势,有什么是需要收购才能得到的? 个人认为是文化/品牌和社区。 instagram 早期 lomo 拍利得风格的照片,到后来已经成为手机拍照社区的文化象征。这种象征,是由非常高质量,而且风格基本统一的照片输出构建的。够优秀,够特别,就是文化。 而说道这些照片,就离不开汇集了大批高质量的死忠用户。拍出的片子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些早期用户常常拥有惊人的才能和极高的忠诚度。服务好他们! 社区方面,知乎同样是好例子。百度新知后来为什么没有做起来?恐怕知乎已经形成的良好的社区让百度看不到机会。即使,他是更大的公司,能轻松带来大量流量。而知乎早期非常高质量的输出,其实也和 instgarm 非常类似。 谨慎选择和维护你的种子用户。确保不断产出高质量的内容。 第三,推广上不能输 高质量的社区加不断高质量的内容输出是一个产品抵御冲击的最基本的生命力。但是 vine 在推广上其实也有很多工作要做。 比如 instagram vs vine 本身,就给 vine 增加了更多曝光量。对此, vine 应该好好利用,告诉用户留在 vine 的理由是什么: 我更懂网络视频分享需要什么?或者 vine 上有更有趣,更纯粹的内容? 现在是个非常好的借势传播的机会。这些内容是否有强大的媒体关系来发表?是否有足够的媒体方面的投入来保证传播质量? 第四,广告时间 中国目前最强势的移动 im app 是微信无疑了。但是我真的不认为 im app 进化的形态会止步于此。 因此魅族也在尝试更好的方式,比如把新浪微博整合到短信中去。系统级别的整合,更省电,更稳定,更快速,更方便。现在的数据,已经把私信日活跃提升了三倍。 后面,魅族也会谨慎的进化产品,做一个切实强过微信的产品。 而同时,新浪微博这种社交网络和地址簿的整合,意味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更加关心自己最熟悉的人 - 所谓"李开复的喧哗,不如浅仓南的美"。 接下来魅族会提供一个从来没有过的 timeline :即地址簿和新浪微博( or QQ空间)的交集。数据将检验这种文化的生命力。 第五,最后的话 一定有人会问: instagram 的视频分享也作对了怎么办? vine 的种子用户无可避免的被 instagram 的活跃吸引过去了怎么办? 有时侯,创业就是比谁错的多的游戏。 如果掌握更多资源和用户的对手都作对了? 那么就有风度的认输吧。不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