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欢迎阅读点评! 很久没有读书了,现在懒惰的都开始听书了。一边听一边睡觉,然后根本记住的内容还没记住几个。正赶上当当网卖书打折,想把之前没读完的书捡起来。 我买的是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四世同堂》,作者是老舍。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他的生平哦。我就知道他死在1966年,沉湖而死。还获得过诺贝尔提名,投票也是第一,但由于他已经去世,那届的诺贝尔文学奖给了川端康成。 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我高中时候在我家找到了这本书的下半部分。我在没有上半部的情况读了下半部,读书时间是语文课,而且我就坐在老师讲台旁边,老师既没有没收书也没说过我。不知道当时,是老师也觉得语文课很无聊,还是已经放弃我了。不过,我觉得那时候语文课确实无聊,要不然我不能连故事内容都不知道就开始读下半册。为了圆我的上半部,我买了一套这部书看看。 我还读过老舍写的《月牙》。这个故事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不如他的《茶馆》、《骆驼祥子》有名。但这个《月牙》,曾经拍过电影,主角是宋丹丹。大家没事可以搜下这个电影,宋丹丹当时非常好看,给我都惊着了,我以为她只会演白云呢。嘻嘻。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惶惑、偷生和饥荒。我目前读到第一部分,惶惑。 书一开始就介绍了住在这个北京胡同里的几大家人,四世同堂的祁老爷、有些怪异的钱老爷一家,还有带着两个太太的冠老爷。他们遭遇的时代背景是北京城被小日本占领,北平沦陷。然后围绕这几家人,看到当时不同的人对于亡国不同的看法。 看到现在,最深的感触就是老舍的文笔真好。你通过他的文字,就能感觉自己置身在北京的四合院里。这不同于现在我们去北京那些南锣鼓巷旅游圣地,而是真实的老北京的场景。读完他的描述,我就能感觉我坐在一个四合院里,喝着老北京的瓷瓶酸奶,听一位老人讲了过去的故事。 比如:他描述北平被日本占领后当时的环境。在我脑海里,或者说受到现在影视剧影响,一定是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天空也是灰蒙蒙的。可他描述的却是: "头上已经没有了飞机,城外已经没有了炮声,一切晴寂。只有响晴的天上似乎有一点什么波动,随人的脉搏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亡国的晴寂!" 最后五个字,完全震撼了我。是啊,当人们面对这亡国状态,一定是安静的,因为突然让人手足无措。这也是一定经历过的人才会有的写出来的东西。 还有一段,是冠先生的两个太太吵架,姨太太桐芳赢了大太太大赤包。而大赤包在屋里咒骂桐芳,而桐芳当时的心理活动被描写的特别可爱: "可是桐芳已经躲到自己屋里去,像得了胜的蟋蟀似的在盆儿里暗自得意。" 当时我的脑海里就出现了一只得意的蟋蟀,也出现了桐芳不经意得意的脸。不禁自己笑了起来。这种比喻,就是作者本身很有生活,同时他又懂得大家所理解的生活。你想想,我们是不是也有吵架得胜,然后在内心暗自得意的时候。写出来,肯定每个人都能理解,并觉得他比喻的生动活泼。所以,文章要想写的好,要有生活,同时要善于比喻,善于联想。 在第一部分的第六章,上来就用了四段写出了不同年龄段对于战争亡国的看法。由于字数太多,我就大致总结一下。 祁老爷子这样的老人,期望在太平中度过风烛残年,而侵略者打破了他的梦想。想去打仗,可身衰气败,上不了战场。 像祁天佑这样半老的人,事业固定,精力不多。也想享享清福。背井离乡逃跑,也不知道跑到哪里。 像祁瑞宣这样的中年人,有家有业,有爱国心。可上有老下有小也不能扔下家人奔赴战场。向日本人低头,却心有不甘。 想瑞全这样的年轻人,一腔爱国热血。可他们的手里是空的,没有办法抵御日本的侵略,想投靠组织打仗,可还不知道组织在哪里。 用了祁家四个年龄段的人,来写出了我们对于日本的恨,也写出了百姓们的无奈。这种写作方式就很好,用不同年龄段来写出同一个问题,我们对于侵略者的恨,还有我们无力施展力量的无奈。以后,我要是写作,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 现在我还没读到100页,等我再读读,再来交读书笔记。 我不太喜欢读现在的人写的文章。 比如,那些鸡汤文。类似找个什么老实人就嫁了、女人再不爱自己就不行。里面固定会有几个小故事。没有人物描写,就仿佛从天而降了一个悲催老娘们,在那找不到对象唧唧歪歪,结婚不幸福就和闺蜜唧唧歪歪。每次看到这样的,我就能想起来,《无心法师》里岳绮罗剪的小纸片人,一点生命力都没有。 还有一些职业者写的文章,比如我读过法医秦明写的书,里面专业术语肯定是准确的。但是文章一点不吸引人,因为文笔还是差了一点点。感觉读完就跟看完法制频道的故事一样。就是你知道了一个案例,但你从里面没得到一点艺术的熏陶。 还有一些网文,能支持我看下去的就是想知道结局。我能一目十行的读下去。都不如我大学时期读的言情小说,你要读席绢的言情,还真能读到一些很不错的描写。 所以如果可以,还是读点好的小说,同样是消磨时间,为什么不读点好的。不读点让自己大脑稍微可以思考的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