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第一部哲理格言诗集《萨迦格言》有云:"若依福德成诸事,如同阳光不依余。若依精勤成事业,如同灯光仍依余。"意思是说,在世间无论做什么事情,若没有福报,因缘是难以顺利达成的。人在职场,要管理好自己的福报,否则"劳动致富"只能是个美丽的谎言。 福到用时方恨少 偶然在百度搜索"劳动致富",页面显示"找到相关结果约12,000,000个",充斥首页的标题却是:"劳动光荣是个传说,劳动致富是个谎言"、 "劳动能致富吗"、"我想劳动致富为什么这样难呢"…… 再往下翻页,我不得不感叹网络的海纳百川,对"劳动致富"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劳动致富"质疑的声音也不在少数,典型的标题有:"老板说‘我靠劳动致富,农民工就都笑了"、"劳动致富成为不可能,说明这个社会已经没有诚实和创造"、"劳动致富是天底下最大的谎言!是愚民!是让人含泪的笑话!"、"劳动致富?谁能举一个例子?"、"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能靠劳动致富吗?"、"劳动难以致富令人忧虑"…… 无论正面还是反面的声音,其实都充满了对"劳动能够致富"的渴望,也都认为即使劳动不一定致富,但不劳动一定不能致富(在合法的前提下)。 这时,冯道那首《天道》在耳边萦绕:"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贫穷富贵都是天意,不需要长吁短叹,只要把握现在做好当下的事情,不要管将来会怎样。冬天过去了冰雪就会消融,春天来了花草就会开放。你要是能参悟这个道理,就能把世间万事万物都看透彻了。一方面,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要为一时的挫折而喟叹;另一方面,认真做好每件事,真正的机会才可能属于你。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李商隐赞叹诸葛亮有管乐之才,关羽、张飞没有封王之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诸葛亮的命。现实生活中,终日碌碌无为的人不在少数。光靠勤奋,方法不对还是行不通;既勤奋方法又对,但运气不好、命不好也是徒劳。 依冯道的观点:劳动致富,你必须有那个福报。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总是福到用时方恨少! 无心栽福福成荫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认为,人生成功须具有三种因素:天才、努力、命。他在《冯友兰谈哲学》一书中这样解释"命":"这命不是一般迷信的命,而是机会,也可以说是环境。如一个人有天赋才能并且肯十分努力,但却仍需巧遇机会。如果没有机会,虽然有天赋,肯努力,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提到机会不幸,常会有人说我们可以创造环境,争取机会,这当然是不错的。不过,创造环境,争取机会,却包括在努力之中,而这里所说的机会,乃指一人之力所不能办到的而言。正如你不能选择你的父母,这就是命。这里所说的命,不是街头算命先生所说的命,那是迷信。" 中国命相学认为"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后来我发现,如果从后面往前努力,命就会好起来。首先好好读书,推而广之是学习各种技能,这是长本领,当机会来临之时才有能力把握住;然后积阴功,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积阴功就是在创造机会;之后选择好的风水,就是选择一下好环境,进入有发展的行业,把握大趋势,"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这样就能把握住"时势造英雄"的大趋势,机会来了又能把握住,为此成功机会就增加了。一个人总能创造机会、把握机会,这就是运气好了;运气经常好,命自然也就好了。 "经商要学胡雪岩",但胡雪岩早年的命并不好。他年幼丧父,十三岁就离开家门打工。但是,从大阜杂粮行到金华火腿行,再到阜康钱庄,胡雪岩迎来了接二连三的机会,一步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不但接管了阜康钱庄,并且继承了老板的巨额遗产。胡雪岩的第四代孙、画家胡亚光先生,在回忆家事的文章中说:"先曾祖光墉公,字雪岩,少式微不暇攻诗书。学贾于阜康钱庄。肆主于姓,无子。家公勤敏,有胆略,颇器重之。疾革时,招公至榻前曰:‘君才识百倍于吾,吾肆虽小,好为之不患无用武之地。即以全肆赠之。" 无论在大阜杂粮行、金华火腿行还是阜康钱庄,胡雪岩首先做的都是钻研业务,然后"积阴功",同时也就是选对行当。尤其在阜康钱庄时,从学徒到跑街,再到出店,一旦出任,很快就进入状态,表现得非常出色。钱庄老板想到现在的"掌盘"年纪已大,自己身体又不太好,便有意提拔胡雪岩接任阜康钱庄的"掌盘"。胡雪岩却认为,不能因为自己升迁而影响钱庄发展,因为钱庄的生意全靠出店交际招揽,自己在外面与客户交往,会对店中生意的发展更为有利。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胡雪岩一定也有一个当钱庄老板的梦,但此时他是想不到后来老板会把财产交给他的。胡雪岩想趁自己还年轻,利用出店机会,运用自己交际本领,为今后能在钱庄行业中立足打下基础,因为他不想一辈子给别人做伙计。 "做官要学曾国藩",曾国藩亦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从后往前做就是"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也是佛教说的"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福到用时方恨少,就要趁早积福,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虽然"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但也可能如胡雪岩一样无心栽福福成荫。 用心祈福,福来运转 《礼记》有曰:"福者,百顺之名也。"也就是说,"福"有顺利、诸事如意的含义。古语说:"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这里的"福"更偏重于"福报"。 大家对"命中注定"这个词耳熟能详,但是不是真有"命运"这回事呢?如果有,我们能不能改变它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不是让我们听天由命,而是告诉我们培福、惜福,凡事福到自然成。 据《了凡四训》记载:明朝有一位改变命运的高手,姓袁名黄,号了凡。袁黄少时遇到周易术士孔先生,把他每年能考取的功名、每年的收入等,一直到哪天死亡都算出来了。袁了凡年年观察,果然没错,每年所得的这些果报,跟命中注定的完全相符,于是他所有一切妄念都没有了。后来他在南京栖霞山中偶然与云谷禅师在禅堂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云谷禅师就问他怎么用功夫,他回答:"我一生命运已被孔先生算定,我打妄想也是空的,所以就不打妄想。"云谷禅师哈哈一笑说: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还是一个标准的凡夫。之后,云谷禅师为他解说"善恶因果循环"之报应,又详细解说了"命由我造,福 自己求"的改命原理。经过了云谷禅师的开导,他大有所悟,下决心创造自己新的命运。于是他先跪在佛前,将往日自己之罪过尽情发露,以至诚之心忏悔。然后立誓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并将自己所言行的善恶之事,每日登记起来。不到两年,以前孔术士算定的命数开始不灵验了。由于长期不断地行善积德,袁了凡改变了自己"短寿"、"无子"、"无功名"的命运。 我们且不讨论《了凡四训》故事的真实与否,但其中的逻辑是完全经得起推敲的。正如《当代健康报》载:基因学家认为,一个仁慈的人,心地善良,待人和善,遇事出自公心,凡事想着别人,常做好事,不做坏事,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就会促进人体分泌出更多有利的激素如酶类和乙酰胆碱等,使血液的流量、神经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健康长寿。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长此下去,最终会形成一种强大的能量,改善遗传基因,从根本上造福于后代。而一个心地不良、阴暗污浊的人,经常费尽心机干违背道德的事,使自己的心理一直处在阴暗、卑劣、紧张、恐惧的不良状态,这样就会引起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干扰各种器官、组织的正常生理代谢,削弱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久而久之,不仅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还会形成一种强大的破坏力量,影响遗传基因,危害子孙后代。 《景德传灯录》记载了梁武帝和达摩祖师的对话,帝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为什么没有功德?因为梁武帝有功利之心,没有得到戒、定、慧。但梁武帝做的是福德无边的事,不是功德无边的事,还是有福报的。 比起胡雪岩,袁了凡显得功利很多。如果问达摩祖师"袁了凡有何功德",达摩祖师也一定会说"无功德"。按佛家的说法,以功利之心用心祈福,也会福来运转,但没有功德而已。报喜鸟总裁吴世铎曾说:"李嘉诚的基金会冠李嘉诚的名字,报喜鸟捐建的小学叫报喜鸟希望小学……看来,企业和个人做善事都是有功利之心的,达摩祖师的境界实在难以达到。但曲高者一定和寡,高到高不可攀,参与的人就更少……以功利之心做善事其实没有什么不好。做慈善如同听一场音乐会:听音乐会要买票,做慈善也要花钱,二者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以功利之心,用心祈福,福来运转也不错! 福到自然成 觉真法师说:"什么是佛?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什么是菩萨?就是利人利己。"依这个标准,无心栽福福成荫是佛陀精神,用心祈福、福来运转是菩萨精神,都是佛教的入世精神。无所求是大求,有所求亦是高尚的求。儒家《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家《太上感应篇》云:"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佛家《涅槃经》云:"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人在职场,勤劳和智慧固然重要,但福报更重要,劳动致富的前提是有福报,凡事福到自然成。福报是怎么来的?"佛家言布施果报,其实一也。"佛家说:"施比受更有福。"谚语说:"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古人言:"吃亏是福!" 但是,如今职场人多数认为自己只是打工者而已,老板给多少钱我就出多少力。试想,如果胡雪岩只以为老板打工的心态做"分内事",会有接管阜康钱庄的福报吗?如果了凡先生只以为命运打工的心态"不打妄想",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企业里没有打工者,只有打工的心态。正如觉真法师说的那样:"企业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股东搭平台,员工唱大戏,一起赚社会的钱。企业不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供应商、消费者、股东、员工总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一边把蛋糕做大,一边把蛋糕分得更合理。"可见,员工不是给老板打工的,企业也不是为社会打工的。没有打工者,只有打工心态。 当企业把自己当成社会的主人、员工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才会有各自的责任感。《科学与宗教的对话》一书中说:"在别人的祝福声中做事和在别人的诅咒声中做事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只要功夫深,铁杵未必磨成针。但运随心转,福到自然成。 责编/齐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