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两大特色,一是持续不断地到各家吃剩菜剩饭,二是持续不断地接受三姑六婆对于精神层面的拷问。当灵魂与肉体都蹂躏得差不多了,我们也可以摆摆手,挥一挥衣袖,准备上班,接受老板和老板娘的蹂躏了。 01:
这次春节串门,我最大的感受是,人人对于金钱的渴望远超过去,都嫌弃本职工作收入少,想下海创业,想找开源的途径。原因也简单,我们都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都处在花钱最多的时刻,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小孩要抚养,身上还要背着一大笔的房贷。但奇怪的是,人人都渴望多挣些钱,但真正能够多挣些钱的人却非常少。 其实,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些朋友多半存在几个问题: 1、他们总是想复制别人的成功模式,认为这样赚钱的速度最快。 比如说,2014年-2015年,有些人利用微信红利期做微商发了一笔财,于是很多人跟风去做微商,结果发现自己根本赚不到钱。比如说,2016年做自媒体的人利用知识分享的红利期赚了一笔钱,于是很多人想着自己也要做一个自媒体,最后发现根本很困难。 再比如说,母婴产品是这几年电商销售的热门,有些人做这类产品挣了不少钱,于是很多生了孩子的全职妈妈就想着自己有生娃带孩子的经验,做母婴产品销售也能挣钱,很快这个想法就被现实否决了。 讲真话,讲理论的时候,人人都会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旦涉及到挣钱这事情,心态就完全不同,听说什么方式容易挣钱,就打听什么方式,根本不会思考自身的匹配性。 假设一个既没有供货渠道,没有客户流量的人,又怎么可能做好电商?一个没有写作能力,又没有粉丝基础的人又怎么能够从自媒体行业分一杯羹。 2,他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有人跑到学校去开小店,在消费能力低的群体前卖动辄小几百元的饰品。理由就是她自己喜欢,觉得有能力挑选漂亮好看的饰品。问题是,做买卖不是证明自己的品位好,而是迎合买方的需求啊。有人开小型进口超市,从进货看就是顺着自己的口味挑选的,小区附近潜在消费者的用户需求不做调查,自己竞争对手的进货品类也不做调查,这类超市开不了多久就要关门。 还有人就因为自己喜欢喝奶茶,非要去开一家奶茶店,说自己有经验,可以调配出口感一流的奶茶。这真当那些大型连锁奶茶品牌的市场调研白瞎了,一个人的口味怎么能够代表大众普遍认同的口味呢? 做买卖挣钱,是从别人口袋里掏钱,理应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喜好,更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品味和格调。 3、他们通常在开始之前过度乐观。 这世界上有一个东西叫做"幸存者概率"。拿创业来举例,能够被大多数人熟悉的成功案例的背后,总有成千上万的失败者。创业不是那种想当然很容易的事情,通常1000个人创业,一年后能活下来的不过100个,再过三年能活下来的不过10个。由于10个人干掉了990个人,也就顺手把市场上大部分的蛋糕都吃了,于是这个10个人显得牛逼哄哄。 我们所能看到听到的成功者都是经历几轮洗刷,活下来的佼佼者。而那些失败的人,根本连发声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们总是听到很多好消息,而根本没有机会去了解更多的坏消息,结果导致在行动之前总是把很多事情想的美好,一旦真的开始做,各种麻烦,考虑不周,准备不足,最后小事业还没有开始,就直接收尾了。 02:
对于"挣钱"这件事情,我个人的理解是: 第一,先找自身的擅长和优势,再去确定"挣钱"的行业。 做一件自己擅长的事情,一定要比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容易成功些。在一个有人脉资源的领域做事情,一定要比陌生领域做事情,容易成功些。 看别人做副业做得风生水起,不能一上来就羡慕嫉妒别人的挣得多,也不能一上来就觉得别人能做,自己也能做。正确的方式应该是: 1、先去充分了解别人做得好的原因是什么,是他们有资源人脉关系,还是他们本身在这个行业内深耕了几年,积累了一定的渠道基础。把成功的共性特征找到,也要把别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找到。 2、然后对照自己的人脉圈和优势,去定位挣钱的行业和领域。如果对照后发现,有门路,就继续深挖。如果对照后发现自己一无所有,那就别折腾挣钱的事,老老实实去培养人脉圈和能力吧。 不聪明的人是照搬照抄,聪明的人是改造别人的成功经验,再辅以自己擅长和优势,重新打造一个差异化竞争路线。 第二,找到行业后,先思考用户需要,做好用户体验,然后再去秀自己的品味。 挣钱是买卖行为,不是当明星博眼球的,在行动的一开始,我们自身的品味一定不是重点,真正的核心是"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对别人有用"。 只有别人觉得有用了,他们才会自愿掏钱包买单。别无他法。 其实只要做一个换位思考就很容易理解,想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买单行为,绝大多数都是出于"这玩意对我可能有用"的念想吧。而那些持续购买的东西,一定是"这玩意实在太好用了"的理由。 挣钱本身就是一边当买方,一边当卖方的模拟游戏。 第三,对钱有敬畏心,挣钱有紧迫感。 曾经有个朋友跟我说,挣钱就是为了买买买,让自己享受的。当然她也曾经这么干过,某个时间段挣了很多钱,然后各种朋友圈晒包包,高档酒店或者海岛比基尼。但她忘了一点,一时挣很多钱,跟一直挣很多钱,是两码事。 如果把"一时"误认为"一直",那么很快,后面也没有什么钱可以挣了。 当我副业刚做出点成绩的时候,身边有朋友建议砍掉主业,主要做副业。但是我天性偏谨慎,我更多是在思考: 1、副业这一个赢利点能否持久赢利? 2、一个赢利点能否变成多个赢利点? 3、主动赢利方式能否变成被动赢利方式? 4、赢利方式如何不断打造独特性,不被别人轻易模仿并替代? 一个小小的成绩不能说明任何事情,这个一时的"漂亮"根本维系不了长久的"美好"。我非常清楚,只有构造出一个自给自足的体系,才有可能把"一时"的时间延长。而对于"一直"的念想,只能在不断努力中慢慢实现吧。 03:
最后做个总结: 市场上永远都有挣钱的机会,只要有心,总归可以找到好的思路和途径。但是挣不挣到钱,挣多久的钱,挣多大的钱,这才是真正考验人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要看到别人做成了某个牛逼的事情,然后一拍脑袋自己也要去尝试。恰恰相反,我们冷静下来,做好三件事: 先让自己变成一个有价值的人;再找到一个为他人提供价值的渠道;最后把这个提供价值的渠道永远地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