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期间,家长带幼儿走亲访友会收到很多压岁钱。一般情况下,年后家长不会收走孩子的压岁钱,会让稍大点的孩子自行支配。可是,很多父母发现孩子乱花压岁钱,这是为什么呢? 宝宝对压岁钱的认知误区 大人给孩子压岁钱是理所当然的:有些孩子认为,过年时,父母和亲朋好友给自己压岁钱是理所当然的,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因为这样,他们在接受这笔钱时就心安理得,花起钱来也大手大脚,不懂得珍惜,也不知道节约。作为家长,应帮孩子认识到:大人给你压岁钱,并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包含着对你的祝福和期待,你应该学会感恩,应学会节俭,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这份厚爱。 把压岁钱的多少作为衡量爱的尺度:有些孩子觉得,谁给自己压岁钱多,谁就更爱自己,谁给自己压岁钱少,谁就不爱或不太爱自己,他们把压岁钱的多少来作为衡量爱的尺度。作为家长,应帮孩子认识到,大人给的压岁钱的多少,是由他们的经济实力、与自己家庭的关系还有其它很多因素决定的,无论给多给少,都是他们的一片心意,都是他们爱你的一种表现,压岁钱的多少绝不能与爱的多少直接划等号。农村的奶奶给你五十块,城里的外婆给你五百块,压岁钱的多少虽有区别,但在爱的天平上,这两份爱的砝码应该是完全相等的。 压岁钱一定得是"钱":有些孩子认为,压岁钱一定得是"钱",不能是其它东西。如果有的大人给自己的不是钱,而是其它东西,,就老大不乐意,觉得没有给自己压岁钱。作为家长,应帮孩子认识到,在现代这个物质日益丰富的社会,压岁钱已变得多元化了,它的含义也很广泛,绝不仅仅是现金,像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影碟、光盘,有利于智力开发的玩具等等也完全可以划进压岁钱的范围,而且这些也非常有意义,也同样应该珍惜。 压岁钱就是自己的零花钱:如果孩子还小,他们可能会主动把收到的压岁钱交给家长保管,但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往往就会把这笔钱据为己有,而且不愿用在交学费、买衣服这些方面(他们认为这些钱应由家长出),他们觉得压岁钱就是自己的零花钱,当然只能用在自己的日常消费上。作为家长,应帮孩子认识到,你收到的压岁钱,有相当一部分父母还需要支付同等甚至数目更大的一笔钱来偿还,家里因此会增加不少的开支,你拿出一些压岁钱来支付是完全应该的,这样家里的收支才能平衡。即使家里不用你来支付这笔钱,你对压岁钱有完全的支配权,你也应该把压岁钱用在正当、有益的地方。如果把它们全用在吃喝玩乐上,铺张浪费,那就会让压岁钱失去了意义。 在压岁钱上互相攀比:春节过后,孩子们见面问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你今年收到了多少压岁钱",压岁钱多的孩子常常眉飞色舞、趾高气扬,压岁钱少的孩子则垂头丧气、自惭形秽。孩子在压岁钱上互相攀比,容易助长他们的虚荣心,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作为家长,应帮孩子认识到,压岁钱的多少,跟你的实力、素质无关,也不是你自身努力的结果,根本不应该因此而骄傲或自卑。你和别人比的,应该是你的学习、品质、表现、能力,而不是压岁钱的多少,在压岁钱上互相攀比,是一种很无知、很无聊的事情,应该尽早放弃这种念头。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乱花压岁钱呢? 宝宝年后乱花压岁钱的原因 许多家长未曾给孩子家庭经济状况的真实信息,富裕家庭没告诉过孩子创业的艰辛,经济拮据的家庭则耻于跟孩子谈钱,甚至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兜儿里有钱。孩子没有丝毫家里缺钱的危机感,更不懂得什么是节俭。 社会上对拜金主义金钱观的过度渲染,尤其是对某些"明星""大腕"挥金如土的生活方式的推崇,使未成年人潜移默化地受到扭曲的金钱教育。 消费指导欠缺。未成年人驾驭金钱的能力较低,时常是在相互攀比中、在商品广告的诱导下决定自身的消费行为,购买"儿童不宜"的用品、进入"儿童不宜"的场所,陷入盲目消费、高档消费、炫耀消费的误区。 未成年人获取金钱的欲望膨胀得不到有效制止,当父母的给予或自己的收入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对金钱的需求时,在外力的引诱下就可能以违法的手段达到获取钱财的目的。 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压岁钱,这也是理财教育的一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