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以物寄情,于谦将自己的浩然正气和心中的天地大道尽写于诗中,他的一生,清正廉洁,为国为民,受到了无数百姓的拥戴。作为明朝第一忠臣,于谦最终含冤而死,但官兵在抄其家时无不落泪,行刑的刽子手更是自刎谢罪。 少年于谦 于谦于1398年降生,时乃洪武三十一年。于家乃是官宦之家,其祖上多代为官,于谦祖父更是曾任职工部主事一职。但时至其父于仁,却选择了归隐于市井之中,过着朴实的生活。 据说,在于谦降生前一日夜间,其父曾于梦中见到文天祥。文天祥对其父说感动于于家一门忠义,故准备转世投胎到于家,成为于家的子嗣。然后,于谦便在次日出生了。于是,于谦的父亲便为他取名"谦",意为谦逊,表达自己对于文天祥的青睐的谢意和谦逊。 当然,真假如何无人可以考究,只知于谦一生都在虔诚的供奉文天祥。将其视作自我榜样,意在成为文天祥那般铮铮傲骨、为国为民的英雄。 于谦自小敏而好学,求学刻苦,心怀家国,小小年纪便志向高远。在他心中,个人事小,家国事大,先国后家,孜孜不倦。于谦自小的目标便是入朝为官,为了家国天下。 于谦的天赋自小便彰显出来,不过八岁的光景,他便能应对邻居老者的戏弄之言。当时邻居老者见他着红衣,骑黑马,便戏谑道:"红孩儿,骑黑马游街。"于谦也不羞怯,脱口而出便是:"赤帝子,斩白蛇当道。"一上一下的对话,好不工整的一副对子。而其聪敏,由此可窥一斑。 1421年,时年已是永乐十九年,于谦凭借自己长久的努力,考取了进士,从此踏上了自己的仕途。 于谦之功绩 于谦为官,百姓称道,几乎人人皆知其之清明廉洁,一心只为民做主,半生为国为民。他的政绩,可谓十分耀眼。 1426年,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于谦随明宣帝出征,待将汉王擒获以后,于谦言语犀利,细数其罪状,最终,朱高煦被于谦骂的伏地战栗,满口皆是自知罪该万死之言。 熟知明朝之人都会发现,明朝后期有个极大的特点——阉党把持朝政。当时太监王振在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内阁大臣死后把持朝政,一时之间权势滔天。朝野上下,对王振几乎都是谄媚逢迎,献金献银、好酒好菜者不知凡几。而于谦面对如此乱局,亦不肯妥协半分。 其余人规劝于谦稍表心意,他却潇洒的表示自己唯有两袖清风。在于谦心中,为官者并不需要依靠讨好一个太监来获得一时半会儿的苟且偷生,无愧于天地君王便是最好的交代。 对于于谦的油盐不进,王振自然是恨得咬牙切齿。于是王振伺机定了于谦的罪名,将他判处死刑,收监大牢。百姓们听闻此事,民愤四起,最终联名上书为于谦求情。王振将民愤难平,唯有将于谦释放。百姓们的义愤填膺,足以见于谦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1449年,明英宗率兵出征,于谦劝谏未果,最终英宗被俘于土木堡。当时朝野上下混乱不堪,是于谦稳定了局势。面对徐有贞提议的迁都,他厉声表示京师乃是国之根本,不可生此念头,宋朝南渡便是前车之鉴。 因当时的精锐之师都以沦陷于土木堡,于谦便调了诸地的地方军力,前往增援。一番规划部署之后,终于将京都的局势稳定。北京保卫战,于谦打的漂亮无比。 可便是于谦这样的明朝第一忠臣,敢于为民请命,敢于对抗权贵,有勇有谋之人,最终却在权势的倾轧之中,落得惨淡的下场。 于谦之死 于谦为人刚正不阿,为官之后得罪的人不知凡几,他一惯便是被排挤的。纵然再多人欣赏他的"粉身碎骨全不怕",亦无法阻拦他的死亡。 明英宗被俘,明代宗上位,帝位的更迭并未改变于谦的初心,他一直便是心怀天下,于他而言,社稷为重,帝王为轻。明代宗在位期间,于谦悉心辅佐,杀贪官斩奸佞,此举亦为他最后的悲惨下场埋下了伏笔。 1457年,明代宗重病,明英宗在拥护之下重登皇位。一切都将重新复盘,于谦的生命,亦迎来了尽头,最终于谦被判谋反之罪,处以死刑。时年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推出崇文门外斩首示众。 于谦一死,天下冤之。他的一生,重视名节,却对名利十分淡薄。对于生死之事,于谦早已置之度外,他十分清楚自己的行为早已触及无数当权者的利益,但他并不畏惧、亦不退缩,于他而言,鸣天下之不平才是当官者应为之。 于谦死后,官兵前去于府抄家,但于宅没并未有多余的钱财,唯一值钱的或许便是明代宗所赐的蟒袍和剑器。官兵们见到此状,无一不落泪的。两袖清风来,孑然一身走,这便是于谦,一生清廉,却落得冤死的下场,纵然是抄家的官兵都为其感到悲伤。 而负责处决于谦的刽子手整日里寝食难安,百姓们都为于谦伸冤呐喊,刽子手人微言轻,如何抵抗上级的命令,但又不愿背负杀害明朝第一忠臣的恶名,最终唯有自刎谢罪,以此来告慰于谦的在天之灵,亦意图洗刷自己的罪过。 于谦死后,其尸首被感其忠义的陈逵所收敛,后又由其养子葬于杭州三台山麓。据闻当时有一名唤朵儿的指挥在于谦处死之地洒酒恸哭,纵然引得鞭笞,第二日依旧前来拜祭。 于谦死后,皇太后才得知此事,当时已经为时晚矣,她只能垂泪痛哭,哀悼了许久,明英宗更是后悔不已。之后不久,奸佞做事败露,于谦得以沉冤昭雪。 只可叹明朝第一忠臣最终竟然是被谋反之罪判处死刑,这样的冤死宛如一个惊天笑话,但纵然人人皆知却无人能够挽救一切。于谦最终被冤死,他的清廉连抄家官兵都无不落泪,行刑的刽子手都只能自刎谢罪。 斯人已逝,于谦的品格和浩然正气,却永存于世,被世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