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我在深圳第一次用上uber。前几日深圳一位朋友跟我说,上个月底她突然发现六月份自己的uber账单都快到千了,这使用频次着实都让我吃了一惊。uber也算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款软件,趁前几天看了朋友写的一篇关于uber的新闻,我也来谈谈自己对它的一点看法。 槽点 我从未使用过uber的客户端。 是的,在登录账号的第一步它就拒绝了我。我第一次下载客户端注册账号的时候,软件就提示手机和账号已注册。于是我尝试找回密码,密码却死活找不回来。或许是高大上的uber看不上QQ邮箱,或许是QQ邮箱看不上uber,又或许是天朝网络早已把它拒之门外,总之点击忘记密码发送邮件之后,连QQ邮箱的垃圾箱里也找不到找回密码的邮件。对于这点,相信遇到过的朋友也会觉得无奈。所以,我的体验均只能在百度地图内嵌uber功能上进行。 我在第一次用uber打车的时候,就体验到了它的一系列不好。 抛开它在天朝是否合法以及神州专车对它的一系列黑,单从第一次打车,我和司机两个人用了四十几分钟找人就可以知道那天我的体验有多么难忘。初入一个城市的我面对并不熟悉地址的司机,再加上uber的定位程序bug,结果可想而知。没有实时更新位置信息,导致司机客户端地图显示地址和我实际所在位置并不完全吻合。而系统自动派单也几乎默认了所有的司机能清晰的知道乘车路线,这对于兼职做司机的朋友来说,并不那么容易。 uber的免密付款设计。 这在国内应该还算是少有的。纵观微信和支付宝两家对支付设计的改进历程,从长密码到六位数的密码到指纹支付,这一系列的进步也没有达到大规模的免密付款。支付宝也仅在转账这一功能上,对多次转账的账户,用户可选择性进行免密付款。uber支付账号直接绑定和免密付款的结合,不得不让人对安全性也多了一份担忧。万一手机掉了呢?这是完全可以思考一下的事。 还有一点必须要提到的是,在百度地图内置的uber程序中,取消订单的按钮位置设计的比较隐蔽。直到第二次使用uber,我才发现了取消订单的入口。当然从利益层面出发,这样做是无可厚非。但是在uber严格限制司机取消订单的机制下,这样的设计还是存在不便的操作,就比如发生我第一次打车这样的情况,能快速取消订单,似乎是对双方更有效的操作。 说完槽点,就来说说uber如此虐我,但仍然没阻止我喜欢和支持它并给身边好友推荐使用的原因。 亮点 计价方式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它的计价方式。这种宣称打车软件中最符合价格规律的计价模式的确是非常合理的设计。超出最短乘车距离免起步价,直接以时间和里程分开计价的模式,非常直观和清晰的体现了时空资源的价值。 相对于出租车现行的计价方式来说,uber的这种形式对用户来说显得更为合理和易于接受。 其次,在供需不平衡的时候采用加价模式,也非常符合经济学的原则。通过价格来调整市场资源的供需平衡,顺应市场规律,系统自动构建良性循环。 另外,uber价格亲民也是我推荐给很多朋友使用的原因之一。 免密付款 其次我想提及的是它的免密付款设计。虽然上文我也说了这样的方式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设计却是打车软件里最方便的。 免密付款的设计避免了打车支付过程中网速慢导致支付等待时间长或直接付不上款的情况,节约了司机和乘客两者的时间。 要知道,在使用滴滴和快的打车的时候,我几乎是很少有用手机支付成功的情况,每次不是因为手机网络不行就是因为中途手机没电关机。而免密付款,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乘车体验 再来说说uber的坐车体验。在使用uber的那段时间,正好赶上自己在公司做需求调研和移动产品的设计,加上好奇,几乎每次使用,我都有跟司机闲聊起uber。我遇到的uber司机几乎都是八零后,当问到为何会成为uber兼职司机这个话题时,这些人给我的反馈几乎都是觉得现有工作生活太死板想改变和适当补贴家用这两个答案。 有个司机跟我说,没有uber之前下班几乎都是每天打游戏度过,而有了uber之后,出来兼职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让他觉得生活又多了几分意义。而我的记者朋友在被我推荐使用这款软件之后,似乎对打车这种事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这也当然值得原谅,因为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在赶着时间到处奔走的人。相比打车请求发出去,一片橘黄色小车标却没人载我的情况,uber的系统自动派单,似乎比这个来的更方便。 uber在中国的道路还刚刚开始,也开始的很艰难。然而我仍然支持它在国内的发展。我也相信一切符合和顺应规律的事物,必然能改变和推动一些事物的变革和发展。当然,在本土化上,uber也仍需努力。